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学生厌学归因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学生厌学归因调查报告
旺苍县七一中学:李尧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快速迈入小康社会。然而,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⑴大批厌学学生的存在,严重抵销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所做的努力,而且厌学行为具有可怕的传染性,危害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对学生中的厌学现象没有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就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厌学 归因理论 矫正对策
一、目的及意义
近些年来,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快速迈入小康社会。然而,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⑴大批厌学学生的存在,严重抵销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所做的努力,而且厌学行为具有可怕的传染性,危害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对学生中的厌学现象没有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就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厌学的涵义
厌学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其表现为: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行为懒散,学习纪律松驰,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常常不及格或勉强及格。⑵其实质是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是推动或激励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因素。
(二)理论依据
学生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专家、广大一线教师高度的注意,并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研究工作。但是,现有的资料还不能使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学生厌学行为的原因。本文则试图将归因理论引入这一领域,即以归因理论为指导,以厌学学生为对象,对厌学行为做专题研究。
归因理论⑶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成绩差的学生多把失败归于可受意志控制的努力因素时,会表现出乐于接受帮助,而且进步较快,而那些把失败归于难度和运气等外部因素的学生,则表现出不愿寻求帮助,不愿作出努力,并且缺乏动机。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三维度模式

韦纳将以上因素和三个维度结合起来,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见下表。
归因的三维度模式
三维度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划分成三个维度,比海德的思想有所发展,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成就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把考试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那么以后考试还会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能力是一个稳定性的原因;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那么以后考试就不大可能预期失败,这是因为运气是一个不稳定性的原因。
有成就需要的人会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不甘于失败,坚信再努力一下,便会取得成功。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只要尽力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相反,成就需要不高的人认为努力与成就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其他因素,特别是归因于能力不足。成功则被看成是外界因素的结果,如任务难度不大、正好碰上运气等等。
作为对成就需要理论的一个补充,归因理论特别强调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不同归因。如果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运气或机遇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过分地归因于这一因素会使人产生“守株待免”的坚持行为,也是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不屑为的。总之,只有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时,即努力的程度不够和运气不好时,才能使行为人进一步坚持原行为。
韦纳认为,教育和培训将使人在成就方面发生激励变化并促进激励发展。培训的重点是教育人们相信努力与不努力大不一样。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取
研究对象。县级城市为重点普通初级中学中厌学学生。
厌学学生的选取方法。第一步,请班主任老师和班长、学习委员对班级每个学生进行评定。厌学的参考标准是: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行为懒散,学习纪律松驰,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常常不及格或勉强及格等。第二步,将班主任老师和班长、学习委员意见一致认为是厌学学生者,定为被试,否则淘汰。第三,再让所选的厌学学生答卷作自我判断,把被试的答案与班主任老师和班长、学习委员的评定对照,取一致者为被试。本调查根据以上方法,从初中2015级4个班44名、2014级4个班46名、2013级4个班24名,共114名作为被试。
(二)归因分析问卷的编制
为了对初中厌学学生的厌学行为归因特点进行研究,我们采用22项厌学原因(从开放式问卷的近百条厌学原因中归纳、整理出22条)作为归因分析问卷(“统计表”),对选定的114名(发出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被试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由22项厌学原因随机排列组成。为补不足,问卷的最后一项留有补充空格,由被试填出他认为22项中未包括的厌学原因。问卷是让被试对每项厌学原因的五个等级答案:最重要、很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和不重要做选择回答。这五个等级分别记分为:5分、4分、3分、2分、1分。为排出22项厌学原因对厌学学生影响作用的轻重次序,我们对各项原因进行加权分数处理,加权分数越大,该项原因对厌学行为的影响作用越大。根据各项原因的加权分数多少,排出等级顺序。等级为①者,影响作用最大,②、③逐渐次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9:48 | 只看该作者
三、结果及分析
(一)厌学学生自我归因基本情况
根据三个年级厌学学生的归因分析问卷所得结果,按记分与加权分数算法算出每项厌学原因的加权分数,然后再近加权分数的大小排出各厌学原因的等级,整理结果如“统计表”。
统计表

   “统计表”除反映各年级对各项厌学原因的不同等级外,还包括厌学原因的归因结构即厌学归因的四项因素(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学习难度和学习条件)
从“统计表”可以看到厌学原因在三个年级中的排次是不同的,但如果从前5个等级看,三个年级又有明显的共同趋势,即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把厌学原因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与学习目的的两个因素之中,这一点从“统计表”中全体114人的加权分数与等级一栏看得很明显。分别是:“学习能力”两项“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排①;“学习习惯差”排②,”“学习难度”两项“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排③;“学科太多、太难”排⑤.但其中“学习目的”中“学习目的不明确”一项处于等级④,究其原因是在今天物欲横流的时代,现在初中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对自已、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无强烈的责任感,做事随心所欲,在学习上,总认为学习是家长逼着学习,学校逼着学习,对学习的作用和目的无清晰的认识,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和动机。这就造成了他们想学就学,想学多少学多少,别人管不着的现象。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主要的还是学习能力差的问题。从三个年级之间看,排在第一等级的原因分别是:一年级“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二年级“学习习惯差”;三年级“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这几点有着细微的差别。若在将前五个等级一一比较,不同年级之间差引是我们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依据。排在最低位的厌学原因是“身体健康欠佳”和“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等项。这表明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来好,学生身体都很健康,家长给学生提供的物质条件都很好,因物质条件造成厌学的极少了,学习兴趣不会受这些原因影响。
(二)厌学学生自我归因的结构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厌学学生所列原因共归出22项(见“统计表”),对此22项原因参考韦纳的归因模式进行分析,22项原因归为四个因素,即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学习难度和学习条件。此结果与韦纳的四因素对应关系列于“统计表”“四因素归因”一栏。排序为:“学习难度”排①;“学习能力”排②;“学习目的”排③;“学习条件”排④。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初一、二、三年级厌学学生在厌学归因四因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他们的归因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影响初中生厌学行为的四因素具有共同的价值,但是,男女学生在四因素归因之间有显著差异,男生四因素归因排序是“学习能力”“学习难度”①“学习目的”②“学习难度”③“学习条件”④,女生四因素归因排序是①“学习目的”②“学习能力”③“学习条件”④。说明在中学阶段随课程难度的加深男女学生对自己厌学行为的自我归因受性别的影响较明显。全体厌学学生在四因素上归因亦有非常显著差异。这说明厌学学生把厌学行为主要归因于学习难度大,其次是学习能力(没有远大理想,对学习意义认识不清),再次是学习目的,最后是学习条件。
根据韦纳的归因模式,我们从厌学行为这一特定行为这‘特定课题考虑,厌学归因的四因素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能动一一非能动;稳定——非稳定。学习能力和学习目的归为能动性,学习难度与学习条件归为非能动性。学习能力与学习难度归为稳定性,学习目的与学习条件归为非稳定性。从两维的得分比较(见“统计表”)看,厌学学生把厌学原因归于能动性和稳定性。归于能动性表明厌学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丧失了学习动力。归为稳定性原因,表明目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多考试多,课本内容较难,对学生压力大,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信心和兴趣,最终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我们将学习条件加以系统分类,可分为家庭、学校、教师、主体和环境五个方面(见“统计表”),经统计处理这五个方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生的主体状况(入学时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环境条件(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学习氛围差,周围同学对大多数不喜欢学习)和学校条件(学校生活单调乏味)是影响学生厌学行为的比较重要的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9:54 | 只看该作者
(三)非厌学学生喜欢学习的原因
为了进行比较,我们还以相同的方法,对非厌学学生(114人)进行了“你喜欢学习吗?为什么?”的问卷调查。然后,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排出等级。为便于对比,现将非厌学学生喜欢学习原因前6项与厌学学生原因前6项列于下表。
等级        非厌学学生        厌学学生
1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习习惯差
2        报答父母        入学基础差
3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生存        懒于动脑动手
4        学习本身有兴趣        学习目的不明确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能力差
6        提高自身素质        没有远大理想
非厌学学生学习目的非常明确,有远大的理想,并且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厌学学生自我归因于不会学习,学习基础不好以及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由此可见,二者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目的上迥然不同。同时也反映出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社会责任感差。
四、矫正对策
(一)初中厌学学生对厌学行为进行自我归因内容为22项原因,在等级排列中于前五位的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差(如:按计划学习;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独立钻研、善于思考;自学;合理把握学习过程);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科太多、太难。所以,应加强学生理想、目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厌学学生在四因素归因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归于学习难度和学习能力;在两维归因上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归为能动因素和稳定因素。说明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课程难度和评价存在问题,急待改革。
(三)初中厌学学生的自我归因年级与性别差异不是很明显,但男生厌学人数明显多于女生。因此,要把教育对象重点放在男生上。
(四)厌学学生主要原因是学习难度大和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在学习上很少有成功的喜悦,而经常是学习受阻失败,严重的损伤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多给学生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五)初中学生明显的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比较淡薄,价值取向多以自我为中心。从学生的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社会性发展需求之中,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2: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