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的出现, 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以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为甚。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还同样伸向人的意识形态领域,触及每个人的灵魂,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给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出发,就德育教育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兴其利、去其弊,更好的应对网络的挑战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并对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德育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现代社会迅速进入了E时代,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铺天盖地。网络的出现, 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网络以其信息性、便捷性、高效性和交互性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当网络来到我们身边并融入我们的生活时,青少年首当其冲大步迈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成为网上冲浪的主力军。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1]虽然青少年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络在把丰富的信息奉献给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网络还同样伸向人的意识形态领域,触及每个人的灵魂,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对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网络既是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也是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迷恋上网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更有甚者因网债逼身,走上犯罪道路。可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兴其利,去其弊,网络的特殊性为学校德育工作也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对传统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新路,使网络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强大的战略基地。
一、互联网的发展为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网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往往囿于课堂说教和校园文化的陶冶。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这拓展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消除了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的弊端。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以往,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长谈,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网络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具灵活性。
“网络” 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德育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作为学校传统德育的延伸和补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对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德育教育工作向深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网络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网上互动更容易突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障碍,实现深度交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网络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阵地。例如教师将个人信箱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公布,一些家长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交流的方式,他们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对老师的看法等邮寄到校长、老师的信箱当中;老师们则在网上提供各种热线服务,为学生答疑解惑、实施心理辅导,为家长找寻适合的教育方法。这里,网络成了沟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成了开展民主治校的一条通畅的渠道。
(三)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素材。
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料,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了丰富资料的来源。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波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毛泽东、周恩来、雷锋等离学生生活年代比较遥远却又具有极高影响力的国家领导人和榜样人物的丰富介绍,平时讲起来枯燥的故事,多媒体技术运用使传统的德育素材变得生动形象,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喜闻乐见的素材以及精辟的导读评析等多种帮助,达到理解知晓、记忆深刻的目的。网络既可以提供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面,又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德育教育具有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二、网络浪潮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它以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及个体参与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变化,给青少年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给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带来新的冲击。
    互联网是开放的,聊天室里,你可以不动声色地呼风唤雨:公告板下,你可以从容不迫,甚至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挥斥方酋。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可以尽情的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干干的约束,不怕后果,不会担心受到惩戒。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德育教育的课堂传授、谈心、写思想汇报、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已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首先,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进步、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又有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充斥其中。庞杂的信息会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德育教育受到强烈的冲击、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挤压,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网民的隐蔽性、无约束性、虚拟性和突显的自我意识,冲击人们的责任感,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引发人格分裂。再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它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她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2]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给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了新的挑战。
网络上的内容拥有多元化和多样性,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强烈的撞击在一起,对学生具有全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思想上的冲击。目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不到1%,而99%的信息是由发达国家制作的,如:美国就占80%。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几乎全部充斥着资本主义的观点,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感受和价值判断。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反对言论以及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各种流派多渠道的渗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精神富矿并没有很好地借助网络文化整体充分地展示,也没有很好地统摄网络文化。相反,传统文化却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显然,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导致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
(三)网络世界的无约束性、匿名性给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带来新的碰撞。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像现实世界中有法律和法纪部门的约束和管理,在其中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很难做到严格审查和责任追究,网络道德规范也是非强制性的,只能依靠个人的道德信念来维持,网络上的人是否遵从良好的道德规范也不易察觉和监督。长期沉溺虚拟环境里的学生会不知不觉的被剥夺了独立性知觉,失去理性和自我,出现道德水准低下,法制观念淡漠等情况,如发布虚假信息,在网上造谣中伤、败坏他人名誉,隐匿身份、欺诈行骗,非法进入他人的网络系统,破坏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一些人就放纵自己,在网上胡作非为,忘记责任、丧失道德。还有些人还盲目追崇个人主义,把网上搞作剧的黑客作为自己的心中偶像,这就足以说明由此带来的道德感的缺失。低俗的信息在网上畅行无阻,使得学生思想上、道德观上受到强烈的影响,荒废了学业,成为网络垃圾的牺牲品。几年前令计算机行业闻之色变的“CIH”病毒就是一名台湾学生的玩笑之举。在网络法制未能健全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色情网站,据美国初步统计,互联网上约有50多万个黄色网站。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经不住诱惑,会怀着好奇心去寻找一些色情的、暴力的、不健康的东西阅读,受“黄色”污染,以至不能自拔。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黄色”诱惑的抵抗力较弱,一旦堕入“黄海”,后果不堪设想。据广州市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学生中,8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和念头。一些“网虫”,他们完全把网络看作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他们可以没有家庭、可以抛弃身边的亲人,但他们决不能没有网络;一些对网络一往情深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甚至发展到为了上网而放弃上学。这不仅将导致其价值观的改变,而且将严重影响其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四)过度依赖网络致使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给心理和生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够成熟,自制力和控制力相对较差。目前,在许多学校都存在学生“触网身亡”的现象。或日夜联网游戏,或天天上网神聊,或约见网上情人,在网络世界中迅速迷失,学业上亮起红灯,以至退学回家,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他们上网时精神亢奋,达到忘我境界,下网时情绪低落,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甚至为上网而放弃学业。调查显示,网吧是他们最好的去处,而聊天和打游戏则是他们上网的首要选择。真正在网上查找资料、浏览有价值信息的学生很少。网络在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会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人的孤独倾向,加上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或虚拟身份,使得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难以形成,人际距离疏远。在一些城市,一种新的疾病正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这就是“网络成瘾综合症”。这种症状发展严重时,患者就会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内,不能自拔,这样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而且还产生逃课、逃学等想法,有些学生由于上网费透支而去诈骗、偷抢。据报道,一位连续24小时“泡”在网上的中学生因出现思维障碍而被迫送往医院治疗。该学生已有两年网龄,经常上网“冲浪”,出事时仍坐在电脑前。美国有个典型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网络综合症的严重:有个少年“网虫”在网上漫游得茶饭不思,父母没有办法只得给他配备了轮椅,以便开饭时能强行将其从电脑旁“推”开。他的手指总是不停地动着,仿佛要让想象中的鼠标移动似的。他只是为了活下去才睡觉和吃东西,除此之外,他从不离开自己的屏幕。在国内,中小学生上网热正在形成。然而,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学生上网缺乏正确的引导,要么不准上网,要么放任不管,加上网吧以谋利为目的,放纵中小学生上网,致使一些学生染上网络综合症,应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以上种种“海洛因”已经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然而,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的德育教育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如何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如何保持德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做好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2:18 | 只看该作者
三、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一)导
网络信息庞杂多样,光靠控制学生上网地点和上网时间不是根本之策。在无序的网络社会里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我们只有在启蒙的时候先入为主,对他们进行“网风”“网德”和“网纪”教育,正确的方向是主动出击,积极引导。
1、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更新德育观念,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永恒主题。用科学的方法,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德育工作光荣的使命。当前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虽有起色,但基本还属于盲区。计算机和网络课程虽普遍开设,但主要是讲授技术知识,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德育课上,网络道德的内容更是极少涉及,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学生选择的权利,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形成道德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德育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事实告诉我们,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网络道德教育应作为学校德育的新领域和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到学生教育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总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不断增强网上宣传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3]讲话精神,从小开始教育我们孩子规范上网、上健康网、上放心网。
2、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变“外行”为“内行”,积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网络改变人,作为网络的主体——人,也可以改变网络。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必须适应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变化,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清楚地意识到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网络技术的局限和不足,善于灵活多样地在德育工作中使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应大力培养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又掌握网络理论和操作经验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加强培训,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指导。所谓“先莫先于修德”[4],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网络运用能力,学会运用网上大量、正面、积极、健康的材料,对学生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理想与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并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使网上的思想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快速反应能力。德育工作者还必须下苦功不断学习实践、研究提高,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尽可能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有益信息,使自己成为德育所涉及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家,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咨询指导作用。
3.调整网络时代的德育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科学技术水平低状态下建立的德育也在向适应高科技水平的道德发展,建立网络伦理也将要成为新时代下道德不可缺少的内容。
(1)增设有关网德教育的课程。通过有关的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道德伦理观,帮助学生增强道德辨析力。增强青少年对网络化、信息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以及自身网络行为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收集、组织、管理、应用信息,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按一定的网络规范行事。
(2)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研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道德教育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这将对促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网络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所以,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弘扬东方文化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内容要涉及到文、史、哲、体、美等方面。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4) 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学校可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校,就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学生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主题进行讲座。另外,在德育教学中可以增加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4、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方法。
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道德知识的识见、道德规范的训练、榜样典型的诱导,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面临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这种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已不太适应。那么,如何对待青少年上网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呢?具体做法有: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当然这种正面的声音应该是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切忌生硬地说教和简单的贴政治标签。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青少年参加,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学生上网的一个好方法。
(2)开展多样的网络德育宣传。网络是一个开放的高度自由的空间,在网上,人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畅所欲言,所以在网上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思想状况。德育工作者可以而且应该在网络上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而要开展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专家讨论,师生讨论,学生交流,名人讲座,成功人士介绍,还可以建立校园bbs对实事和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等等。还可以建立孩子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栏目,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2:42 | 只看该作者
(3)开设网上论坛。有网站的学校可以开设BBS、虚拟班级主页,没有网站的学校,也可以通过Internet 如:chinaren.com或163.com等网站建立网络班级。让青年学生在这里就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譬如可就如何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这一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利用网络超时空特点,创造平等、信任的情境进行正确引导,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网上有班、队组织的声音。我们可以开展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确保德育教育进网络工作有正确、坚定的技术导向。引导师生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
  (4)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网络的生命在于内容、在于特色,在于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庆市一位中学生潜心学习网页制作,后被一公司聘为总经理的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5)要加强思想上正确的教育引导。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针对部分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了学习的现象,可以开展“网络与学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上网与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也可以举办一场“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题的辩论赛或开展“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的探究活动,通过辩论、调查、研究,达成共识,让学生对上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6)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让网络成为学生文化学习的“良师益友”。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网上书店、网上图书馆、网上学校相继出现。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的网校有200多所,其中大多数网校的主要功能是补习辅导,设有教师教案、备课笔记、教学重点、难点、例题分析、试题、疑难介绍等内容,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网校在栏目的设置上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和创新,有学习方法指导,难题攻擂、在线答疑、智力开发训练等普遍受欢迎栏目,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做题和看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5、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心灵之家”。
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青年学生打开心扉;网络的交互功能有利于双向沟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借助心理教育,指导学生克服网络虚拟世界带来的虚幻性、上瘾综合症;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因人——机交往带来的人际交往障碍;指导学生克服因人——机带来的过度的自我顷向与独立的个性;对上网成瘾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脱离“电脑人”,成为健康人。网络的匿名、隐蔽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切感受,德育工作可以有的放矢。这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目的。同时,学校可以在网上建立网络心理教室,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随时收集学生们的难言之隐,请心理辅导老师在网上咨询,使每个有同样困惑的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健康成长。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扩大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23:02:47 | 只看该作者



(二)截
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缚”的方法,如不给零用钱,不准出家门,甚至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儿子逃出去上网,将自家的防护栏改装成笼子,自己有事外出时就将儿子锁在笼子里。这种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网络的有其进步的作用,禁止孩子上网会使孩子接受不到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孩子这方面知识十分欠缺,不利于孩子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同时,这种大家长式的作风很难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残忍”的方式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诚信的育人氛围的必然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学生就会与师长更难沟通,就越是要向着反方向发展。“截”表明了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态度,有利于让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何截呢?
1.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截住恶流的源头。
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学生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更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学生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否则严惩。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2.在技术上铺设网络绿色通道。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的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北京也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护花使者》,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3.截住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
优化德育环境是渲染德育教育气氛,感化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为此,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优化德育环境。有关调查发现,网吧中绝大多数人是在玩游戏、聊天、甚至在看黄色网页,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网吧似乎成了游戏、色情、暴力的代名词。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发生后,舆论界展开了网吧开与关之争。有人支持,因为的确“害人不浅”,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因噎废食”。网吧目前确实有不少问题,但从社会发展看,它又有着深层次的存在价值,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朱彤说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把网吧都关掉,我们要做的是致力于淡化网络“游戏厅”的色彩,恢复它连通世界、获取信息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当务之急。
4.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作用。
生活中发现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的家长占大多数,一些家长,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了电脑,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干什么,则全然不知,更谈不上管教和指导了。专家认为,家长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父母有时间能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可与孩子分享网络带来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有选择地汲取网上的知识。
  “截”和“导”是辩证统一的,“截”好比是防洪的堤坝,“导”好比是畅通的河道,“截”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但是,“截”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的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我们只有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摸索,才能做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才能使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