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学的一种尝试: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实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嘿,伙计,你是一条鱼!”如果有人拍着你的肩膀这样说,你不要惊讶。你读报纸吗?听广播吗?看电视吗?上网吗?玩网络游戏吗?只要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就是一条鱼,一条信息海洋中的鱼。

  一年前,中国传媒大学张洁博士给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六年级学生做主题为“悠游媒介间——反思媒介与我们的生活”的讲座时这样开篇,孩子们瞪大了眼睛。

  “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有区别吗?”“广告中的食物为什么总是那么诱人?”“电视里演的都是真的吗?”张洁的提问引来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接着,她告诉孩子们:“信息的海洋是广阔美丽的,但‘暗礁’、‘风暴’、‘冰山’、‘鲨鱼’也混杂其中,你们要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里游泳。”

  2008年9月,张洁得到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大力支持,带领她的团队正式走进这所小学,与校方合作共同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研究。张洁说,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对大众媒介的本质有知晓和批判的能力,懂得大众媒介所运用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产生的影响。

  于是,中国大陆第一次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实验,在这个坐落于北京城悠悠古巷的胡同小学里拉开了序幕。这个尝试,成为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自上世纪90年代末媒介素养概念被引入中国大陆后,媒介素养教育第一次出现在小学的日常教学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信息时代的课题

  当成千上万的影像与资讯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成为生活的要素,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辨识与使用能力,成为媒体时代公民的必备素质。面对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教育不能再置身事外。

  在北京鼓楼脚下著名的四合院保护区内,有一所以胡同名称命名的小学。2009年6月15日,穿过条条古巷,记者走进黑芝麻胡同小学,在一间多媒体教室中,又一次见到了张洁。

  “媒介家族见面会”、“我的镜头会说话”、“动漫梦工场”、“广告面面观”,张洁和她带领的团队正带领着学生回顾这一学期的课程,并为学生逐个颁发制作精美的课程结业证书。教室后方坐着正在认真做记录的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杜军、举着DV机拍摄的教学副校长王凤岭。前来听课观摩的兄弟学校校长们也兴致盎然地感受着这门新鲜的课程。

  张洁是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的青年学者,与同事们一起致力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并努力将媒介素养理念从书斋推向社会,争取一线教育者的支持与理解。一直以来,他们的推动工作做得很艰难,但也很坚定,这种坚定源自他们对当今媒介环境对青少年影响力的重视与反思。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背靠沙发坐在电视机前的地毯上,双耳塞着MP3耳机,双腿上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左手边的地毯上放着电视机和影碟机的遥控器,右手边的地毯上放着精美的手机……这是张洁在一次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上看到的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瑞奇博士(Dr. Rich)展示的图片。“这就是当今孩子生活的环境,他们被各种媒体包围着。”瑞奇博士说。

  “这张图片我至今记忆犹新。”张洁介绍,瑞奇博士是一位儿科医生,多年的行医经验让他发现,前来就医的很多孩子,其身体过度肥胖、厌食、滥用药物等问题都是由不当使用媒体或受到媒体不良影响造成的。他意识到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吃药片解决,而应该从源头入手,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媒介对人的影响,学习与媒介共同生活的技巧,于是他创建了“媒介与儿童健康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如何帮助被媒体重重包围的青少年趋利避害、健康成长。张洁说:“虽然我国的媒体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媒介技术的革新,媒介信息愈发复杂多样。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媒介。”

  20世纪90年代,《古惑仔》等暴力电影在学生中风靡,专家在调查当时犯罪少年的犯罪诱因时发现,很多少年将此类影片中的主人公当成了偶像,对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深度认同。一些电视节目也过多展现不良行为及犯罪手法,忽略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如一些影视剧中反复出现的抽烟镜头、接二连三的惊险飙车场景等,家长们对此颇有微词。近期网上流传的一个名为“疯狂的BB”视频是一位母亲拍摄的,记录的是她的儿子在妈妈关掉电视机后,摔饭碗、咬妈妈的疯狂行为。视频引起很多母亲的共鸣,跟帖者众。

  动漫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也引起广泛关注。2007年3月,某电视台播放的108集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中有成人化台词,传达暴力至上的理念,多次出现暴力、血腥画面,引发了国内对净化动画片内容的讨论。而在漫画店中,充斥黄色与暴力的武侠漫画,充满诡异与恐怖的灵异漫画,也让家长感到忧虑。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孩子在媒体浸染中形成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偏差。如,长期观看外国动画片的孩子对于金发碧眼的向往,受广告、杂志等影响而形成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娱乐节目中宣扬的低俗、拜金取向,一些影视剧打造的嫁给富家白马王子的公主梦想……让很多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面对媒体发展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媒介把关人的责任不可推卸,但教育同样不能置身事外。”张洁说,“无处不在的媒介信息不等同于知识与智慧,青少年应该学会理解、辨别与使用,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赋予受众面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使受众最大程度地反客为主。”

  “既然是一种养成教育,就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小学生处于辨识媒介信息能力最弱的时期,因此,小学阶段就应重视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顾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持此观点。然而,媒介素养教育真正走入小学课堂并非易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一次期待已久的碰撞

  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一次次遇冷后,书斋中的研究者与学校中的教育实践者终于打破坚冰。从西方发达国家借鉴而来的媒介素养教育,终于在北京的一所胡同学校里开始了本土化尝试。

  张洁第一次来黑芝麻胡同小学做讲座是2008年6月4日。当时是为了完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工作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共同委托的“儿童与媒介:媒介素养教育推广普及活动”。与以往的活动最多只有大队辅导员出场相比,在黑芝麻胡同小学进行的这次讲座,听众阵容远远超出张洁的预期:学校领导悉数出席,并且从头到尾认真旁听了整个过程。

  下课后,面露欣喜与好奇的,除了听讲座的学生们,还有校长杜军。“这个主题还有没有更丰富的内容?你们是否可以考虑到我们学校给学生系统地上课?”由于没有进入学校为学生开设正规课程的机会,张洁还没有设计出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计划及教材。因为感到这门课对学生意义重大,杜军校长当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我们共同开发教材,进行课程实验。”双方一拍即合,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尝试迈出了第一步。

  对于这次合作,张洁十分珍惜。因为,能够走进小学的正规课程是很多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者的愿望。媒介素养概念于1997年由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学者卜卫引入中国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此项研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希望将其推广。虽然形式多样的实践一直在进行,这些探索也极为可贵,但是,这些尝试都还没有真正走入学校课堂。

  张洁在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曾经多次碰壁。2008年,受中少社知心姐姐工作部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张洁到北京、西安、深圳等多所学校做“悠游媒介间”的讲座,学生们反响热烈,但由于没有受到校领导的重视而无法进行深度合作。

  “我很幸运,终于在黑芝麻胡同小学遇到了一位有远见的校长。”张洁说。而对于这项合作,事后,杜军校长说:“这项实验我可不是脑袋一热就决定合作的。”

  杜军到黑芝麻胡同小学任校长后,在了解学校情况的同时,不断思考如何让这所深居胡同的学校在发扬其传统特色的同时具有更强的时代感,让孩子们不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在探索中,杜军校长发现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因而,在张洁到来前,黑芝麻胡同小学就已经在杜军校长的理念指引下,开设了多门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当主题为“悠游媒介间”的媒介素养教育讲座走进黑芝麻胡同小学时,杜军校长敏锐地察觉到这门课符合黑芝麻胡同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遵循的前瞻性和有用性原则,于是就有了杜军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听课的一幕。

  “就在这传统的北京胡同里,我们的学生却能与世界紧紧相连,这是因为媒体可以向学生传递信息。但是,从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看电视、读报纸。而时代发展到现在,媒介环境复杂多元,教会孩子认识、判断、辨别、理解媒体,他们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杜军这样理解这门课的意义,因而带着欣喜迎接了媒介素养教育走进校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一种别开生面的尝试

  辨识广告真面目与网络利弊、认识游戏产业链与电视剧拍摄手法的背后,是反思精神的培养、思辨意识的形成,这种思想的启迪将赋予学生受用终生的智慧。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第一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面向黑芝麻胡同小学五年级学生开设,为期15周,每周一课时。五年级的5个班中,4个作为实验班,1个作为对比班,该班暂不上此阶段的实验课。课程向家长全程开放,学校鼓励家长走进教室和孩子一起学习媒介素养。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张玲研究员的努力下,这一实验课成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子课题。该课题由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与北京市黑芝麻胡同小学共同合作,主要成员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张玲主任、张洁博士、5名该专业研究生以及黑芝麻胡同小学校方领导组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成为这一课题的顾问。

  在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给黑芝麻胡同小学下达了子课题任务通知书后,课题组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在多次探讨后,双方共同商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张洁团队与校方的共同努力下,这门实验课程渐入佳境。

  “娃哈哈纯净水、农夫山泉、康师傅纯净水,哪个更甜?”每种纯净水都被倒在纸杯里,挨个品尝过的学生感到很奇怪:“咦,好像都一样啊!”“你们知道广告里那些看起来鲜艳、漂亮的红苹果为什么那么诱人吗?”“原来这些苹果表面被作了处理。”这是孩子们在“广告面面观”的课堂上与老师讨论广告制作的过程。一个头戴蓝色头盔、身披红色斗篷、戴着太阳镜的“小明星”脚踏小轮车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好酷啊!”“真威风呢!”同学们禁不住赞叹。当小明星摘下眼镜——“原来是本班同学祁航啊!”“今天的祁航像明星吧?台上的他和平时的他不一样吧?你们喜欢的很多明星,在台上与台下也不一样呢。”张洁在“明星我最爱”的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网络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网络上有不健康的信息”、“网络可以帮助我完成作业”、“关键看你怎么用,苍蝇可不叮无缝的蛋”——这是“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课堂辩论现场。

  在一堂堂生动的媒介素养实验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思索着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和联系。

  2009年3月至6月,课题组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实验,对第一轮实验中的问题加以改进,加强课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重点加入了指导学生玩电子游戏的内容。

  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张洁发现,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教师和家长深感担忧。“不要玩了!”“再玩揍你!”在面向学生的调查中,张洁发现不少家长都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家长和教师找不到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因为他们对游戏的了解有限,无法进入孩子的游戏世界。而对孩子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游戏,其背后是精通心理学的游戏设计师及配套的庞大产业链。显然,在家长、教师与游戏产业争夺孩子的战争中,家长和教师很难胜出。”

  为了走进孩子们的游戏世界,课题组的研究生们对调查中被学生们提及的共41种游戏进行了亲身体验,在与游戏设计专业的学者和学生探讨后,他们开始引导孩子们思索游戏究竟是什么。“你们知道为什么玩游戏会很开心,为什么玩游戏时会忘掉一切吗?这是因为你们被游戏设计师高超的设计水平吸引住了,你们跟随着游戏的情节不断地焦虑、释放、欢喜、悲伤,也在游戏中获得了满足。但是,即使你在游戏世界中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国王,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你还是要回归于真实的世界。因此,玩游戏是正当的,但不要让它成为你生活的全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要消除和减少孩子们玩游戏时获得的快感,而是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在游戏中获取智慧。”张洁说。

  面对能否百分之百影响孩子的行为这一问题,张洁的回答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短时间内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而改变行为,但是一旦反思精神形成,这种思维的力量会在其整个人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实验结束后,课题组对实验组与对比组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进行了定量测量。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得分是19.53分,对比班学生的平均得分是3.62分,不仅在总分上有较大差异,在知识得分、态度得分以及行为得分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此次实验教学对学生在媒介知识、媒介态度和媒介使用行为三方面的影响都是明显的。

  今年5月27日,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和黑芝麻胡同小学共同举办“依托地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市级观摩现场会。黑芝麻胡同小学26节不同主题及不同研究方向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展示,其中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成为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一项任重道远的使命

  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实验,仅是其推广的前奏。社会认知的培育、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考试评价机制的建立,都需要长期的探索,这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前路漫漫。

  2009年5月3日,该课题组的7名成员在香港浸会大学主办的“传媒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国际研讨会上展示了这一实验,获得国际学界与业界的如潮好评。“扎实的实证研究对于与会者的吸引力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张洁说。来自美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与会人士用“吃惊”来形容这项学者与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亲密合作,而原本在海外学者眼中,中国内地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还很罕见。

  虽然实验获得了认可,但杜军校长和张洁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开发一门科学的课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要成为中国多数中小学的选修或必修课还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课题组决定,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的两个学期里,双方将继续合作,加大研究力度。为媒介素养教育早日融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通过为期一年的实验,课题组发现,媒介素养教育若想在我国中小学普及,还面临着诸多待解难题。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媒介素养”概念亟待普及。虽然媒介素养概念引入中国已经十多年,但时至今日,了解这个概念或领域的人还很少,对很多教育者来说“媒介素养”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师资匮乏也制约着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小学展开。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室主任张玲介绍,目前,培养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本科专业尚未产生,仅有中国传媒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设立了传媒教育的硕士专业或者研究方向,而该专业的研究生在就业时还面临着无法对口就业的尴尬。

  在张洁看来,师资培训面临的挑战更大。由于媒介素养的最终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且媒介信息无所不包,即使教育领域与媒介素养教育有一定接近性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课教师,如果不经过质量较高、时间较长的专业培训,也难以从事这项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学者闫欢认为,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涉及的学科广泛,教学目标为素质的养成,教材编写者往往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研究层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集中于高校,研究者对基础教育和教学了解较少,媒介素养教育“教程”的编写难度较大。同时,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不同年龄层的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这都使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开发者面临挑战。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看来,从世界各国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看,即使人们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它真正引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考试评价机制的建立、社会认知的培育等,都需要漫长的过程。以英国为例,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提出到真正成为在校生的必修课,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因而,虽然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极为紧迫,但它的推进步伐必须是稳健的。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不够准确和充分的情况下,一些人将其理解为媒体大揭秘,或专业的新闻及媒介知识教育,这种认识实在有失偏颇。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媒介素养教育推动者的工作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张洁说,“因为,媒介不会离开,不会消失,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与媒介共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