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7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三、进行新课
求平均数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师这里有一道应用题,请同学们帮助想办法解决。
(一)教学例2
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同时出示4个水杯图(见上图)。
3.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平均高度指的是什么意思?(4个杯子里的水同样多也就是高度相同)
(2)求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是求这4个杯子水面高度的什么数?怎样求?
(3)出示4个水杯图。
(4)如果不用倒水的方法,你们有办法计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组织学生讨论,经过讨论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即:先把4个杯子里水的高度加在一起,再除以4,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4.用算式表示这一过程就是:
(6+3+5+2)÷4
=16÷4=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评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寻找求平均数的方法。]
5.解答这道题后,教师进一步提问。
(l)除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除号后面的4表示什么?得数4厘米又表示什么?
(2)为什么要加括号,不加括号行吗?
(3)比一比,表示这4杯水面平均高度的数与原每杯水面高度的数大小关系怎样?(平均数比大数小,比小数大。)
[评析:这三问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求平均数的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做教科书第29页“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读第1题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2.第2、3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请四个学生演板,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启发学生说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提问: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不要求把算法抽象为公式。)
[评析;及时归纳,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
(三)教学例3
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小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厘米)。
学生编号1234567
第一小组136142140135137144—
第二小组132141133138145135142
哪一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让学生思考讨论。
(l)怎样比较两个组的平均身高?
(2)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身高,就是求什么?
(3)要求每组的平均身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让同学们试做,等学生试做后,请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如下:
(l)第一小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142+140+135+137+144)÷6
=834÷6=139(厘米)
(2)第二小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138(厘米)
(3)哪一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139-138=l(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4)质疑:能不能用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总和除以第二小组的总人数,得到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为什么?
[评析:精心设疑,启发诱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小结
求平均数应用题,首先要求出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和它相应的总份数,注意“总数量”和“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第1、2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