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9 08:12:00
|
只看该作者
一、提出问题
1.尝试围平行四边形。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棒(学具1),每人都有一些小棒,你们能选出合适的小棒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试试看!
师:围好后请同桌间相互欣赏一下,你们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一样吗?使用的材料一样吗?
师:老师也围了一些图形;请大家欣赏一下!
课件呈现:
(学生的操作活动未必能全面展示各种情况,长方形这一 重要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往往是学生认识上的漏洞。)
2.明确问题。
师:比一比,这里的四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你们一样也是使用5cm和4cm的小棒各两根,但是围成的形状都不相同。那么它们围成的面积会不会相等呢?(课件闪烁涂色部分)
(预设A:学生认为面积相等,因为用来围的材料是相同的。预设B:学生认为不等,因为形状不同。)
师:它们的面积到底等不等呢?也许你们从下面的实验中会有新的看法(电脑演示将长方形框架逐渐变形的过程)。
师: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一直拉下去,长方形最后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通过观察和想象,有什么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逐渐变小,直至为0;原来的长方形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用同样的小棒围成的图形形状发生变化,面积也发生着变化,当由组成原来长方形的四根小棒最后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它的面积变得最小。但是到这儿还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证实一下它们的面积确实大小不同呢?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变形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随着形状的改变面积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一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的纠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会带来面积大小的变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动手实践活动奠定理性思维的.基础和动机,激发学生探究其中的深层原因。)
二、探究问题
1.从特殊人手。
师:为方便我们研究,我们选取其中1号和4号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将它们重叠。课件出示图形如下。
师:从前面的变形中,我们感觉到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些,;但这样看能比出大小吗?看来需要我们对上面的图形做些“手术”,你们觉得怎样剪剪拼拼,就能比出大小来?请大家也拿出学具2,小组之间讨论讨论,再动手剪剪拼拼,看谁能想出办法,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分析,动手实践,再组织汇报交流:将平行四边形右边多出的部分剪下,拼接到左边,补咸一个长5cm而宽小于4cm的小长方形,从而证实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确实比长方形小。随即电脑演示如下:)
2.探究面积变小的原因。
师:为什么变形后面积变小了呢?我们来研究刚才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原因。
课件隐去原来的长方形图形,单独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过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后;:它的邻边也就是宽,为什么变短了。没有4cm长了?
(引导学生发现: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虽然还是平行四边形的底5cm。但宽却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搞要比4cm的邻边短)
3.类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明白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会与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的长方形面积一样大。
学生想象后,电脑演示割拼过程:
师:从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割补过程来看,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板书:
长方形面积
=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a × h
(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如何解决面积大小的比较问题”的现实需要出发,努力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触动学生思维的联结点,凸显“转化”的动因,使得“平行四边形怎样转化就可以求得面积”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从而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对学生而言含有较高的“数学思维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