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阐述并分析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6:4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阐述并分析案例
今天,的一次听到了“茶馆式”教学的名字,觉得很新鲜。
从张校长的讲座中,我明白了后“茶馆式”教学就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而为何称之为“茶馆式”式呢?从讲座中,我这样理解:“茶馆”是一个聊天,讨论的场所,所以“茶馆式”教学应该更注重的是学生说,学生的议,也就是“教育要走向合作,教育要走向对话”。这何尝不与我们正在进行的课改如此的相似呢?只是,在改革的中间,后“茶馆式”教学更多了一份自由,更多了一份“以学定教”。
通过讲座,让我对以学定教的理念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说实在的,我虽然常常听到这个词语,可却从没有真正弄明白他的意思,只是无端的觉得好像就是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提问而组织教学,就是以学定教,且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总觉得学生提问没有价值,学生也许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所以这一方式在我的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今天,我明白了,好像“以学定教”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因材施教”。真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寻找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去确定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去谅解学生的错误。
  看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只是,在改革中,得注意“以学定教——联系学生实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6:45:32 | 只看该作者
后“茶馆式”教学
——听张人利教授“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有感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 ,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如果你仅仅看到上海静教院校所获得的这一大堆荣誉,会让你震惊的话,那么再听到张人利校长所说的学校的这些话——学校没有早自习、晚自修(包括初三学生) ,全校开设校本课程近100门 (包括与中考无关的法语选修课),全校不订教辅材料 (学生自己也不用买),保证每人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每周一次全校性的文艺表演 ,每学年一次的“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就不由得不对这所学校产生浓厚的兴趣了!
在聆听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的讲座之后,我被深深的打动了,尤其是张校授所说的学校所呈现的“两多,两少,两改善”更是让我深深感动。学生睡眠多,体育活动多;学生作业量少,补课少;这样一来师生关系怎么不改善呢!可能不少人会担心,面临中考,孩子们的成绩会不会下降呢?那么请看看张校长所呈现的中考成绩的各项分值,你就不得不折服了!
如何才能在常态教学下,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师到底该如何教,我们的学生到底该如何学呢?张教授给出了答案——以学定教!首先我们看看我们平时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a) 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是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b)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
c) 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许多教师常常带有盲目性,表现茫然。
d)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怎么针对学校的教学问题,提出方法,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校本教研面临的最基本的课题 。

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寻找研究的方向:其一,空间维度。 全国、上海市、静安区已产生的优秀教学方法和存在于本校教师中好的教学方法;其二,时间维度。回溯过去,审视今天;其三,目标维度。新课程推进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当我们作以上三个“维度”上的分析、归纳后,惊奇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教育家段力佩校长提出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在当时为教育部肯定,为各师范大学教育学者赞同,在全国中小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当今许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也能找到与“茶馆式”教学有许多共同点。

为什么茶馆式教学会有这么大影响?为什么 近30年来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受到“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呢?因为,虽然这一方法简练成八个字,而且又把这八个字提练为“茶馆式”教学,说明“议”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议“是对话的重要方式。“茶馆式”教学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茶馆式”教学的精髓值得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快地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诉求。我们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后的“茶馆式”教学称为后“茶馆式”教学。

1、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主要发展)。80年代“茶馆式”教学仅为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书中学”。新课程推进之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书中学”,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另一种是“做中学”,学生获得的是直接知识。其中“做中学”包括研究性、实践性学习等。可以说,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但在校本课程中产生了研究型课程,而且在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也应该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
      
例如:在初一数学、科学课中的三个专题:“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海上”,“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吗”,学生自己“做数学”,用归纳的方法真正感悟了“无限”和“不循环”的概念。“为什么能浮起”,一个班中的学生竟会产生十多个“相异构想”,学生通过自己做实践,建构起了正确的知识。怎么检测氧气存在,关键是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也是学生自己做实验,逐步形成“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思路。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研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它支撑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后“茶馆式”教学就是变从“书中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书中学”与“做中学”两种学习方式。

2.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据说杜朗口中学在教师“讲”的用时上有过规定,每堂课不能超过 15分钟、10分钟。80年代育才中学也曾有过讲解的用时规定。我们认为:在针对学校教师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制定校规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持久了恐怕不行。因为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中的内容不同,划一的用时规定就会出现问题。另外,先“读”后“讲”,对吗?也不一定。一堂课,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不“议”、不“讲”,而是先“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发展成三个“不”:
(1)不确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
(2)不拘泥“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完整。
(3)不规定“读”、“练”、“议”、“讲”、“做”五大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
3. 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的选择。
(1)效能是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效率,对时间的变量。效益,对于时间之外对于其他投入的变量。效果,确定一定价值取向之后的达成程度。
(2)效果价值取向主要两个方面: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二,不但关注学生“现在”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后茶馆式教学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让我们以“后茶馆式”的教研方法,去真正做好“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感谢张人利教授的讲座!

(本文是参加国培计划听张人利教授讲座后的整理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6:46:22 | 只看该作者
后“茶馆式”教学理论让一听就有想了解的冲动,听了张人利校长的讲解后更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们将教师的讲放在第一位,不但要讲还要讲得多才行,因此学生成了学书匠,教师成了教书匠!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我们总是在告知学生什么是正确,而忽略了学生是怎么想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提问,为什么问?为什么让学生讨论?有些时候我们表现的有些盲然!教师对待差异的问题显得束手无策。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而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去改变、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茶馆式”教学以:“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一种轻松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让大家真有一种在茶馆谈心聊天的感觉,似乎有种小资的情调在里面!如果能在这样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大家读、大家议、大家练、教师再讲讲不难让我们想象出在这样的氛围里面学生也好老师也罢该会是多么的悠闲自在。我很敬佩这位资深的教育家段力佩老先生,他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在30多年前就已经做好了铺垫!
   解读了“后茶馆式”教学,便不难发现其与其他国家的先进教学模式有着相似的影子!“后”为何在呢?“后”的发展又在哪里呢?后茶馆式教学更加强调“做” !由以往的“书中学”,引申为“做中学”,在“做”中学学生得到的是直接的知识,实际操作的印象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在做的过程中不光是实践性学习,也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会在后茶馆式以“做”为主的教学方式下引入到课堂!“书中学”“做中学”其实并没有其明显的界限划分,只是拓宽了你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更加完善这是其一。
   其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记得刚毕业从教时很是困惑,做了大量的知识准备,课堂效果却不好,不好在幼儿提不起兴趣去学!这样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也正是有了困扰才促使我做经常性的反思,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索发现对于幼儿不爱学的问题其实在“课堂” !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读、练、议、讲”先用哪个都不一定,可以先做,做了再说。“后茶馆式”教学产生了“三个不”,不确定教学用时、不拘泥应用完整、不规定教学顺序!可见课堂变得灵活多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天下万物为我所用!
   其三、教学的价值取向。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果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安排,而效能是效果、效益、效率的综合体。效果的价值取向主要由两方面(1)三维目标(2)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怎么学、怎么教都要看一个结果,这也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所在,“育人为本”才是教育的关键。
   我们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洪流之中,变化无处不在,教学更是如此!如何更好的驾驭教学是我们始终要思索的。个性化教学显然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并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是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上课教师讲‘教师认为的重点难点’到教师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这恰恰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对人性深度解读与尊重!
   转变观念,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并投身到教育的改革当中,创造出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这是我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但还需要不屑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茶馆式”教学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6:46:40 | 只看该作者
“循环实证”带来教师的文化认同
那么,为了推进后“茶馆式”教学,
可选用的教育科研的方法是什么?可以阐释的,也可以实证的。我们期望把它们结合起来,其中实证的往往可以给教师更大的文化认同。
然而,目前实证的教育科研方法在中、小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所谓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方法。这种实证方法的弊端在于:1.“对照班”、“实验班”是同一个教师教学,还是不同教师教学?如果同一教师教学,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太高,几乎很难做到;如果不同教师教学,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安排优秀教师上“实验班”,一般教师上“对照班”。变量不能控制,结论也不能信服。
2.是否能对“小白鼠”的实验方法用在学生身上?是否还有教育伦理学上的问题?
3.这种研究方法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单一的,仅仅证明了什么是对的,有效的。
4.课堂教学的改进是否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大的、关键的改进,教师的掌握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昨天”不会,今天就会了。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力图改变过去的教育科研方法,推出了所谓“循环实证”的科研方法。
1、 “循环实证”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说明:
l 以上流程图,说明的仅是一次操作的流程。
    在这一次的全程操作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甚至更多位教师),教学内容不变。(这类实验一定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进行)。
l   教师在此项实验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不但统一内容,而且还统一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但不一定统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l 一次“实证循环”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以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相对应,后检测可以是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点为实证对象。
l 1班、2班、3班…………课堂教学时,所有研究人员(包括授课教师)全部观课。在每次校本研修时,所有研究人员与授课教师一同参加教学设计的改进。授课与校本研修过程全程录像、录音。因为此项研究不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变化的研究,另外还有校本研修的研究、教学设计改进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有关的其它方面的研究。
l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但是,如果第一次循环从1班开始,然后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变换班级次序,如从3班开始,然后2班、1班。
2、“循环实证”的内涵分析。
l 一个有意义问题产生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
是提高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且把此研究首先定格在研究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在界定学业效能的基础上,审视目前课堂教学的突出弊端。为了解决这些突出弊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优秀教学方法。时间维度:过去、现在;空间维度:本校、外校、外区、外地;目标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且把提炼出的教学方法称之谓后“茶馆式”教学。这种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迭代循环”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循环实证”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科研方法。“迭代循环”指的是一个个教学设计的迭代。教育的历史上曾有多位著名教育家对课堂教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过研究,皮亚杰的“临床访谈法”,维果茨基的“因果发生分析法和单元分析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支持“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有条件”的观点。后“茶馆式”教学也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这种理解。教育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教师对后“茶馆式”教学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对后“茶馆式”教学的适应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后“茶馆式”教学的掌握一定是教师、学生逐步呈现的过程。
l 确定干预课堂教学改进的关键因素。目前
校本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观课、议课。在议课环节中参与者、主持者会提出建议,把这些建议归纳起来常常有许多。如果把这些建议独立出来,可能每一条都有道理。然而,在一堂课中常常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解这道“题目”是有条件的,即只有35分,40分钟时间。
另外,课堂教学有待改进的问题很多,什么都要改,也是不现实的。那么目前自己学校最有价值的改进是什么?这里涉及了两个问题:1、教师要有课程总体意识。全面的课程目标达成不是靠一堂课。因此,“循环实证”的每一次活动不但要确定同一个教学内容,还要确定目标的侧重面。2、确定干预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l 例如:后“茶馆式”教学就有“学生自己学得
会的,教师不讲”。其本质就是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关键干预因素确定符合以下条件:A、观点、理念教师容易接受(难道学生自己学得会的,教师还要讲吗?)。B内涵较丰富。这一干预因素针对教师总体讲得太多,教师究竟该讲什么,也阐述了学生自己学得会,可以是个体学会,也可以是群体学会。C、符合教与学总的发展趋势:先学后教,先学后讲,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等等。D、干预因素不是原则,有较强的操作性。
l 因为后“茶馆式”教学是教师、学生和其他
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循环实证”也是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学生的学在改变,教师的教也在改变。教师直接参与课堂设计与课堂设计改进,而且教师的参与使这种设计更加接近真实场境,也使设计更加精致。虽然从表象看来仅是以实证的方法评价学生,体现了以学论教的理念。然而,这项研究更多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另外还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及由后“茶馆式”教学引发的其它相关研究。
l 此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也不仅
是拿某些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去从事某项教育的实践。此项研究使教育理论在真实的场景中不但经受检验,可能还会接受挑战。如“最近发展区”是否有最大化问题?质量问题?后续发展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是否存在“参照物”问题?等等。因此,此项研究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的基础性研究,也不能简单定位在教育应用性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