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问题情境创设的目标指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情境按照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教学新知识,它是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探究新的知识,它的落脚点在掌握知识上;二是用于巩固新知识,目的是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它的落脚点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但联想到当前数学课堂现状,趣味性浓了,课堂气氛热闹了,但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却淡化了,失调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对数学教学的目标理解偏失,为营造表面的问题情境而“作秀”,以至没有把握住数学最根本的东西。

现象之一:知识目标指向不明确

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由于传统教学侧重双基,淡化过程性的目标,其他目标很少涉及。而在时下,一些教师为创新课堂,过分强调了其他的三个目标,把最有数学本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却弱化、削减。导致数学课堂的不伦不类、顾此失彼。

案例:乘法的初步认识

出示画面:美丽的大森林,小桥流水,鲜花盛开,蘑菇遍地,那可爱的小动物更是让学生兴奋不已。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走一趟,好吗?

    生:好!

    师:你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呀?

    生:有可爱的小白兔。

    生:有l、2、3……,有8只小鸟。

生:有6个蘑菇。   

生:还有一座小桥。

    生:还有很多花:

    生:有蓝天白云。

    反思:这时学生的情绪相当高涨,把画面上出现的所有的事物进行了逐一的叙述,但是这3分钟的热闹场面,绝对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情境创设,只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画面而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这样的创设问题情境只图表面上的趣味性,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把本节课要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之类的教学抛在一边,干扰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弱化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的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果这位教师这样问: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草地上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和蘑菇,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是怎么有规律排列的?如果用这种方式即可进入主题,就可以直接引入到新课当中去。

现象之二:活动结果考虑不周到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有日标、有计划的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进行一系列的“预设”工作,但在时下,一些教师过度依赖预设,过分强调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造成尴尬的现象比比

皆是:

案例:简单的统计

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即将结束时,为了体现问题的趣味性和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朋友,你们能把你最喜欢的水果贴在黑板上这个表格中吗?”小朋友在老师的一声暗示声中争先恐后地跑上台去贴水果图,讲台边顿时是乱成一团,在这位老师的再三要求下,剩下的孩子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可结果出乎这位老师的意料之外,学生贴的最喜欢的水果成一边倒,36名孩子有35名孩子选择“桃子”,在他的提示“没有小朋友喜欢别的水果的”之后,连最先一个选择“苹果”的孩子也转为“桃子”了。整个活动进行了8分钟,看着由于表格小而贴在表格外面乱七八糟的“桃子”,这位老师只一句“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吃桃子了”而匆匆下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反思:这节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设计这个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只注重情趣,却忽视了活动的目的。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只是要激发兴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如果这位老师能明确活动的目的,这样设计:小朋友,苹果、梨、西瓜、桃子都是大家爱吃的水果,在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一种?让几个孩子发言后说,最喜欢吃苹果的小朋友请起立,其他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位小朋友最喜欢吃苹果,老师帮你们填到  表格中去!喜欢其他三种水果的人数的统计稍作变化依次进行;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这样设计:小朋友,苹果、梨、西瓜、桃子都是大家爱吃的水果,在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一种?让几个孩子发言后说,从你面前的方盒中把你最喜欢吃的取出来,我们分两个小组,一个接一个上台贴在表格中。这样的环节过后,都要请孩子认真观察统计表,让孩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果才能体现活动的目的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7-14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情境按照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教学新知识,它是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探究新的知识,它的落脚点在掌握知识上;二是用于巩固新知识,目的是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它的落脚点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但联想到当前数学课堂现状,趣味性浓了,课堂气氛热闹了,但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却淡化了,失调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对数学教学的目标理解偏失,为营造表面的问题情境而“作秀”,以至没有把握住数学最根本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7: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