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92#
发表于 2009-7-15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画》片断赏析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9-7-15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画》教学谈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9-7-15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6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比脚印的事,全文共有六句话。讲的是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里,小马、小鸭、小鸡、小狗来到雪地里。他们观赏着各自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像一片片竹叶;小狗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小鸭的脚印像一片片枫叶;小马的脚印像弯弯的月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4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教程:

  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点评:【导语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一开始就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物乐园中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点评:【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小鸡画──────── ”的句式,说清课文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本课插图)
    (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3)指导读: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指名读
    (3)指导读
      ①他们画了什么?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
       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
      ③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第四句。
    (1)自由读第四句。
    (2)指名读第四句。
   5.指导读第五、六句。
    (1)自由读
    (2)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来玩。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3)反复读句子
   6.齐读课文。
  点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复述课文
    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点评:【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识字训练
   (1)小组内合作识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点评:【学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识字。教师适时补充。】
  六、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9-7-15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了解不同动物脚印不一样,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认读14个汉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丽的秋天刚刚过去,寒冷的冬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冬天,你最盼望什么呀?
   2.看雪景图片。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你们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出示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2.小画家都是谁呀?
     板书:出示4种小动物的图片。
     自由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指,注意把所有的字音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
   3.展示。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小朋友们听一听?
     同学评读。
  (二)认读14个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互助学习。
     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看看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互相帮帮忙。
   3.出示课件:生字。
    (1)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2)游戏:“开火车”。
  (三)读词读句。
   1.下雪画家
     下雪了!下雪了!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1)学生读。
    (2)句子比较: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雪地里来了一个小画家。
   2.“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1)教师渗透性指导朗读。
    (2)学生练读。
    (3)展示、评读。
   3.颜料一幅画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练习朗读。
   4.参加睡觉
     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哦,他在洞里睡觉哪。
     练习朗读。
  (四)学生合作读课文
     两个人一组,一会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读得好。
  (五)练习背诵课文。
  三、进一步合作学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这课书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来解答。)
     板书:出示图(动物的脚印)
   3.发散练习。
     这么好的雪地里就这4种小动物出来玩了吗?还有什么动物?这些小动物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四、写字练习
    出示7个生字。
   1.认识新笔顺:横折弯。
   2.教师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7个生字。
  五、总结
    像我们课文中这样美丽的景色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抓住一切机会,用眼睛、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9-7-15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

背景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
     (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师:这么多字你们都认识了?我们没学过啊,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在KLOK里看到过这个“啦”。
    生:我在爸爸吃的“洋参丸”里看到过这个“参”字。
    生:我在背古诗的时候看到过“梅”字。
    师:哪首诗?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师:是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识字。
    师:还有哪些同学,其中一些字不认识,请站起来。
      (有个别学生学生站起来)
    生:我发现所有的学习小组,都有同学全认识这些字,那么请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识字。
    生:(小组内学习)
  (二)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你们是希望老师一句一句教你们读呢?还是自己把它读会。
    生:自己读。
    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选择,你们自己试着读读看。
    生:(自己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碰到了“生字宝宝”,谁到黑板上来,把“生字宝宝”画出来?
    生:(到黑板上画)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字宝宝,怎么办呢?
    生:可以读一读拼音。
    师:借助拼音识字是个好办法,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可以问自己的同桌。
    生:可以问老师。
    师:老师要强调,当自己确实没有办法时,可以及时请教别人。但老师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努力,马上就去麻烦别人。
      ……
    师:下面同学们就以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宝宝下面划了线,现在如果认识了,就请上来把这条线给擦去。
    师:既然都认识了,我就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儿童诗。
      (指名读)
    师:我还是不相信你们都会读(表情夸张),因为读整篇课文容易,读不出的字可以顺下去读。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老师把诗中的有些字擦去,剩下了一些词语和短句:下雪啦梅花几步青蛙为什么参加睡着)
      (指名读)
    师:如果谁能认得这些单个的字,那真叫有本事了。(老师把词语中的有些字擦去,留下单个的字:啦梅几蛙参加睡)
      (指名读)
    师: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朋友。但是你们谁又能为这几个字找朋友呢?
      (老师和学生玩起了“一字开花”游戏,例如让学生给“参”这个“花心”组词:“参加”、“参谋”等,学生每组一个词,老师就增加一个花瓣。

  评析: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起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甲同学面对的可能是生字表中列举的11个生字,乙同学面对的可能只有5个生字,因为其余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而丙同学可能面对的是15个生字,因为有些字虽然已经学过,但他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课堂识字效率就比较高,至于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字没教过你却已经认识了?”志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等。
  但是,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注重了识字的结果,却淡化了识字的过程,淡化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主要以“听读”的方式实现的。而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方法的指导上就比较注重,那种教学程序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读拼音、问同桌、请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生字宝宝”。而且,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上也比较落实,即让学生识读单个的字,因为对字真正的认识应该是脱离具体语言情境的。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前面两个例子都是集中识字,有的老师要采用分散识字也当然可以;识字的程度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定,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

  二、一个阅读教学片段及变式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
  生:老师,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哎,这倒是个问题,但老师不回答。我要先看看大家课外收集的动物脚印。(老师在几天前就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将小动物的脚涂上墨汁,把它们的脚印印在白纸上。)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鸡的脚印。
  师:谁能看着这个脚印说一句很美的话。
  生:小鸡踩出来的脚印很有趣。
  生:小鸡的脚印很可爱。
  师:谁还能在这句话中加一个“像”字。
  生: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狗的脚印。
  师:谁继续用一句话描述这副画。
  生: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生:小狗在白纸上踩了一朵梅花。
  (继续用语言描述其它动物的脚印)
  师:听说有同学把自己的手印、脚印也印在了纸上,让我们看看好吗?
  生展示(学生笑)
  师:你用手、脚画画的时候开心吗?(生答开心,笑)同学们别笑,真有画家有手画画呢,那叫指画。
  师:对了,刚才你提了一个什么问题?(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既然明白了,那我们就来读读它们师怎么作画的。
  生:(读)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9-7-15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评析及变式:
  他们为什么能在雪地里画画?他们是怎么画画的?——这些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的小朋友来说,却是需要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上面这个课堂实录中的教师,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他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由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教师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脚印,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当然,一旦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问题就会五花八门,但学生的问题出来了,我们就必须重视,不能搪塞。因此,学生提的问题不同,教学过程就会有所改变,下面是对各类问题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哪些画?——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会问这些能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答案的“是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问出这类问题时,教师最好温和地请他再读读想想,让他自问自答。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时候高兴吗?——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化处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雪天的“幸福生活”,从而进入“小画家”的情感世界。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哪些动物也会像小鸡、小狗一样,来雪地“画画”呢?(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这是一类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或者到生活中亲身观察以后才能获取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肯定这些问题的价值,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三、朗读、背诵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读前两句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了,你们怎么做的?由此想象出“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读第三句的四个分句语速可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第四句要表现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语。最后一句中“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稍慢,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当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趣味,例如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配着欢快的儿童舞曲读等等。
  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看着课件或者课文的插图来背诵;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画——青蛙呢。”

  重要练习题举例
  1、连一连,读一读
    一群 一副 一只 一片   如果学生读出“一群可爱的小鸭,一副美丽的图画”
    小狗 小鸭 枫叶 图画   等,教师要特别表扬。

    小鸡 小鸭 小狗 小马   鼓励学生连好后创造性地有个性地读,例如“小鸡在
    枫叶 竹叶 月牙 梅花   雪地上画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等。
  2、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动物类:小羊、白兔、松鼠等)
    竹子、梅花、枫树……(植物类:白菜、桃花、樟树等)
    篮球、乒乓……(体育器材类:足球、橄榄球等)
    红色、绿色……(颜色类:黄色、紫色、蓝色等)
  3、你能将下面的词语从新排列说一句话吗?相信你能做到!
   (1)脚印小鸡像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2)非常脚印小狗梅花像(小狗的脚印非常像梅花。)
   (3)脚印枫叶像小鸭红红的(小鸭的脚印非常像红红的枫叶。)
   (4)月牙在雪地小马留下脚印像(小马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像月牙。)
  4、做一做(课前)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下雪,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吧!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不下雪,就和小伙伴一起去收集雪景的图片吧!
    不要忘了,看了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哦!
  5、玩一玩
    小朋友,你听说过指画吗?就是用自己的手指来画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看。对了,用手指画画之前,你可以请教你们学校的美术老师,她一定会给你很多建议的;画好之后,不妨向你的朋友说说,你画了什么。(如果有必要,可以插一两副指画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9-7-15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学会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生词卡片、雪景录像、雪景图及小动物的脚印图、电脑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大地就变白了。看看吧!(播放雪景录象)
  2.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树啊,房子啊都变白了。
  生:我看到一朵朵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多美的雪景图啊!(贴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
  3.复习生词。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的这些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大家来读读吧!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读词(下雪啦)你再大声读读(下雪啦!),你发现什么了?
  生:多了一个叹号。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吧。(学生自己读)
  师:男生读。(男生齐读)
  师:女生读。(女生齐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听出了你们盼望下雪时高兴的心情,就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自己读读课文吧!
  生:自己读课文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鸡会画竹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鸭会画枫叶,小马会画月牙。
  生:我知道了,冬天青蛙要在洞里睡觉。
  生:我知道了,这些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在雪地上画画。
  3.师:谁都是小画家呀?再读读课文自己找一找。
  生:自己读课文。
  师:(点击课件1)请看这,看书自己再找一找吧!
  、、、都是小画家。
  师:(点击课件,出现小鸡、小狗、小鸭、青蛙的图)问:是它们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呢。老师贴四种小动物的图。
  师:你真会读书。(点击课件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是小画家。)自己读读这句话吧。
  4.对比感知“一个”和“一群”
  师:(点击课件:小鸡出现)看这时雪地里谁来了?
  生:小鸡。
  师:出示:雪地里来了一()小画家。
  师:这句话怎么说?
  生:雪地里来了一个小画家。
  师:(点击课件:小动物们都出现)快看谁又来了?现在这句话又该怎么说?
  生: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师:哦,你们真会观察,自己来读读这句话吧!
  师:指名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我听出了有好几个小画家呢!学着他的样子自己读读。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5.师:(点击课件)瞧,小画家在雪地上走,留下了一串串小脚印,像什么呢?自己再读读课文。
  师:(点击课件:雪地里的脚印像。)雪地里谁的脚印像什么?两人用这个句式互相说说。
  师:指名说。
  师:你们真会读书!
  师:我们把书上相关的语句都来读读吧。
  6.师:(手指图)下雪了,树上覆盖着白雪,房顶上覆盖着白雪,小桥、大地上都覆盖着白雪,小画家们来了(老师边说边贴上小动物们的脚印图),他们画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你们觉得谁画的最美?
  生:我觉得这四个小画家画得都很美。
  师: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吧。
  师:点击课件出示: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7.师:“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你们也来读读这句话吧。指两名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谁读得最好?
  生:我觉得XXX读得最好。
  师:好在哪儿?
  生:“不用,不用”加了重音,读得很有语气。
  师:你们也用这样的语气读读吧。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8.师:这些小画家画得真快,真神奇,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吧。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9.师:“下雪啦!下雪啦!”让我们带着下雪时高兴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生:小组里互相读,并推荐读得最好的读给全班同学听。
  10.师:“下雪啦”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呢?用“雪地里也是小画家”这样的句式和你的小伙伴说说吧。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他们都会画什么呢?回家翻翻课外书,好好想一想。明天把你们找到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交流。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生:齐读。
  11.师:“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们一起用书上的话回答我。
  生:“哦,他在洞里睡觉呢。”
  师:你们从老师的问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咦”要拉长声音读。“为什么”要加重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真会听啊!你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吧。
  师:下面你们问我来回答。
  师:你们从老师的回答中又听出了什么?
  生:“哦”,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你真会学习,大家再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己读。
  12.师:还有谁没参加呢?(师手指大屏幕)两人一问一答,自己练习说说吧。
  生:两人互说。
  师:指名说。
  13.师: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要在洞里睡觉呀?
  生:因为他们在冬眠呢。
  三、小结全文,配乐朗读
  师: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它们在雪的画布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连起来读读吧。
  生:自由读。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篇课文吧。
  生:听音乐齐读课文。
  师总结:雪是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更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随着不断学习,我们将会懂得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1: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