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的船》说课
课文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小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教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方面:第二课时主要进行课文的背诵,书写教学和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九个生字,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通过想象月亮像什么和说说在夜空中的所见所闻,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圈字、教字、找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情景的创设,对课文的朗读,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通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初月的样子,想想初月像什么。星星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为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的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因为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爱憎和感叹。诗歌描写的场景和儿童生活的经验,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关的。在教学时,我想办法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教学从这儿入手,利用儿童的积累唤起儿童的亲切感,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状态,进入诗境。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下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思路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因为孩子们喜欢唱、喜欢跳,特别对自己学过的曲子,在语文课上出现更觉得新奇。因此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美丽的夜空之景!用这种艺术的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特别亲切,觉得那美丽的弯月就在眼前。这段导入,把诗的内容,诗中的景一一月亮,诗中的人一一那个看月亮的小朋友"我",连同写诗的人都揉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到这诗境中。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又通过看图、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动入智力最近发展区。《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采用猜想、看图、联想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去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想象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感知和领悟课文中月亮与船两个意象的联系。其次,体现了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要素。通过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联想,多表达。如“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的发言充满新意。同时,参与到学生的想象世界中,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的空间,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很自然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二、以趣为径,再创佳境,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通过创设大海中的小船和夜空中月亮的重合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受,真切的感受到月儿的小,进而读出月亮船小小的可爱的样子。又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蓝天星空的美丽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月亮船。再说一说自己的月亮船,深刻感受小小的,弯弯的,尖尖的的月儿的样子,读一读表达自己对这小小船的喜爱这一环节,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使他们真正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
三、趣味识字,拓展阅读。
生字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所以我想让学生在这首诗歌中把要学的生字圈出来。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互相提醒和合作发现重难点。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生字。“小星星”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在识字教学中,又不局限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如教师启发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词,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又给学生提供了老师收集到的识字资料,以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海给孩子们提供了一首课外的小诗歌,既可以巩固学生本可所识的字,又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来反复认读这些生字。
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动画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感受美丽的星空,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