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尊重 理解 创生——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处理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已成为我们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瓶颈”。依据笔者观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教材处理误区有:“照本宣科”式的围绕课本教学;“空洞说教”式的围绕课标教学;“被学生牵着走”的围绕学生教学。因此,学习与尊重教材,领悟与理解教材,处理与创生教材,走课标、教材与学生“三结合”之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教材处理呢?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如下三个基本理念。

    理念一:尊重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范例。它的形成是一大批相关学科的专家与一线优秀教师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学习与尊重  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即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次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清知识内在的联系、情境背后  的问题、过程当中的方法。

    课例1:“百分数的意义”(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材例题:

    “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8棵;种杉树400棵,成活了380棵;种松树500棵,成活了485棵……”

    教师更换:

“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金牌,为了评选最佳球员,把扣球情况进行了技术统计,结果如下:1号扣球15个,得9分;2号扣球4个,得3分;3号扣球20个,得14分。”

学习过程:

生:我认为2号足最佳球员,因为她的得分率是75%。

生:我认为3号是最佳球员,因为她得分最多。

    生:我认为1号也有可能是最佳球员,她扣球得了9分,她还可能传球很好,或者拦网很好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透视:
教材是教育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作为使用者的老师,首先应该尊重教材,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不要轻易改动和随意更换。上述案例中,教材精
心选择了植树成活率这一典型素材,而教者更换为奥运会女排扣球和最佳球员评比的素材,表面上看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和时代性,但是在设计时存在明显的缺陷,以致学生在数学本质之外纠缠不休,反而影响了数学学习。


课例2:“9的乘法口诀”(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师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













师:这里有几个空格呢?一起来数一数。

生:10个。

师:(出示五角星图)那这里面有几个五角星呢?












生:9个。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我一眼就看出来了!一共10个方格,摆的五角星比方格少1个,所以是9个。

师:你这个方法真好!

(
师板书:一个数,比101,就是9)

(
师逐步出示五角星图)

师:一行五角星有19,那么两行五角星是几个9?29是多少,你能从图上直接看出来吗?

生:一共有20个方格,五角星的个数比202202就是18

师:也就是说29>20少几?是多少呀?

生:比202,是18

师:那3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你能看出来吗?

(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并进行板书)

师:从这些图的五角星个数中,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每次都多了9个五角星。
生:191012920239303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49是多少?5969……99分别是多少,你能用这种方法来算一算吗?请大家自己来研究一下并填在书上第82页。

(
生在书本上填写、汇报)

师:(指着板书)横过来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
师:竖着看这些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和刚才每次加9的得数一样。

生:上面的得数比下面少9,下面的得数比上面多9
生:得数十位上的数字比几个9的几少1
……

案例透视:

教材在编排9的乘法口诀时,依据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安排了以上的例题。教者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展开了多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在正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之前,通过直观性的五角星图片,再次感知几个9的数据由来及特征,为学习9的乘法口诀扫清了障碍、特别是,教者通过逐步出示五角星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几个9的得数特征的同时,通过910之间的微妙关系,初步探寻几个9的得数的特殊性。同时,结合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理念二:理解教材
在尊重与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要深入理解教材,弄清教材内容上的前后联系,领会教材每一个知识点呈现的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到位。
课例3:“认识乘法”(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师:(出示图1)我们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我是两个两个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
师板书:2+2+2+2=8)
师:求42是多少还可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课本后先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自学课本,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形成板书)

师:(出示图2)这间电脑教室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几?你会用加法和乘法列式吗?
生:是82,加法是2+2+2+2+2+2+2+2=16,乘法是2×8=168×2=16
师:(出示图3)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

生:2+2+2+2+2……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
师:你们感觉求1002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

生:太麻烦了。

生: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22×100,快多了!

案例透视:

对于初次学习乘法的学生来说,在此时尚无法体验“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和运用乘法口诀求积的方法。教材编排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2到“82,再到“100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理念三:创生教材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本,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很难“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所反映的精神实质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创造与生成新鲜的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教师、学生之间互动探究的载体。
课例4:“确定位置”(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案例透视:

教材的编排意图本来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到书架上找书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教材提供的书架进行了创造性加工,除了
适当增加了一些孩子喜欢看的图书,还特别对第一层的图书大量增加并进行“模糊”处理。尤其是这种“模糊”处理,使学生自觉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图书的位置,达到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对《格林童话》这本书,可以说其位置是“第l层第24本”,也可以说是“第1层倒数第1本”,或者是“第1层最后一本”“最下面一层最后一本”等)

课例5:“除法”单元“复习”的第6(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84÷2÷2
7
8÷3÷2
9
6÷2÷4
84÷4

7
8÷6

9
6÷8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连除与除以两数积的异同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们先来计算第一组题。算出答案后再观察、比较,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两题的商一样。
师:仔细比较这两题还有哪些地方相同呢?

生:这两题的被除数也一样。

生:这两题都是除法运算。

师:联系这两个除法算式,被除数相同,第一题是经过两次除法运算,而第二题只经过一次除法运算,商相同,你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吗?

生:我想到了上面一题的两个除数2加起来正好是下面一题的除数4

生:我看上面两个除数乘起来也是下面一题的除数。
师:这组题中连接两个除数的加法或乘法运算都能得出下面一题的除数,这两种猜想是不是都适合其他类似的除法算式呢?我们再来计算后面两组除法运算,验证一下这
两位同学的猜想吧!
学生经过验证很顺利地掌握了这样的运算规律。

案例透视:
看似简单的除法运算规律练习题,教师却能从教材提供的数字中拓展出学生猜想与验证的空间,拉开学生探究、领悟运算规律的训练层次,从而用活了教材安排的这三组运算规律练习题。
课例6:“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

教师进行了如下练习设计:


师: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前两天,老师经过一家文具商店,听到商店里正播放着降价的消息——
(录音播放)“顾客朋友们,你们好!本店由于拆迁,所有文具降价大甩卖喽!书包原价80元现价50元,文具盒原价20元现价12元,铅笔刀原价10元现价4元,钢笔原价15元现价8元……”

师:有三个小朋友准备买一些文具。

(出示文字信息)小力:我买了3个文具盒。小红:我买4个书包。小芳:我买10个铅笔刀。
问题1:小红比小芳多付多少元?问题2:小力比小红少付多少元?

师:请你选择解决一个问题,先设计一下表格怎么填,互相交流一下设计的表格,然后选择信息填表解答。

生:(选择问题、设计表格后)老师,刚才我们没有听清文具的价钱,能再播放一下吗?


师:好的,那在记录信息时,需不需要把全部的信息记录下来呢?

生:不需要。我只记录我解决问题需要的价钱。

生:我还要提醒大家,记录价钱时只要记现价,原价不要记,因为已经降价了。

(
师重新播放录音信息,学生选择记录并解决问题)


案例透视: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在完成了教材中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例题和习题教学之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有声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播放某商场有关物品降价的录音,呈现的不再仅仅是文本信息,学生自然产生了记录信息的需要。第二次播放录音时,学生根据所求问题有选择地汜录并整理相关数据。这种创造性设计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筛选、重组、整理信息的方法,又使他们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失为一种“上佳”的策略。
由上述几则课例分析可以发现,对教材处理的过程,是发挥教师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常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后,在数学思维上获得
更为有效的发展。
总之,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是我们教学时应该树立的基本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只是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教师只有认真研究与尊重教材,理解与把握教材,才能创造性地生成各种鲜活的教学资源,用活、用好教材就一定能成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7-9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最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6: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