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7-7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开门见山,直接从情境中呈现问题
(同第一次试教时的“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师:这异分母分数加法该怎么算呢?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题共同进行深入研究。
二、合作研究,经历矛盾冲突,寻求合理解法
1.小组间合作研究。
2.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完善认知。
交流方法一:
生1:1/2+5/6=6/8=3/4
(马上有一批学生反对)
生2:不对,和3/4比加数5/6还小,怎么可能?
生3:从分数的意义上看,不能这样分子相加,分母相加。
师:(面向生1的小组)认为大家说的有道理吗?看来这种做法确实不准确。
交流方法二:
生4:我们可以画图,大家看(指着所画的图,如下),这是正方形的1/2,这是正方形的1/4,如果把1/2这一块平均分成两份,就成了2/4,那么与1/4合起来是3/4。
生5:你为什么要把1/2这一块平均分成两份?
生4:因为这样就把1/2转化成了2/4,与1/4成了同分母分数。老师不是说过要把不会的问题转化成能解决的问题吗?
生6:2/4与1/4的分母相同,都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就很容易知道合起来一共取了4份中的3份,就是3/4。
生4:简单地说,我们是先解决了分数单位不相同这一问题,通过画一画,让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然后僦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了。师点头肯定这种方法。
交流方法三:
生7:我是这样算的,3/10+1/4=0.3+0.25=0.55。
生8:你怎么想到要化成小数的呢?
生7:3/10和1/4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我们不会加,把它们化成小数变成了0.3与0.25,30个0.01加25个0.01就是0.55。
师:哦,你们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的目的就是——?
生7:统一它们的计数单位。
交流方法四:
生9:我们把1/2时转化成30分,把1/4时转化成15分,这样合起来是45分,也就是3/4时,即1/2+1/4=3/4。
生10补充:其实我们是把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两个整数,整数的计数单位都是1,30个1加15个1,就是45。
生9:对,我们也是解决了计数单位不同的问题。
交流方法五:
生11:我们也想先解决计数单位的问题,所以我们想到了通分,看1/2+5/6=3/6+5/6=6/8=3/4。
生12补充:我觉得我们的方法更好,不用画图那么麻烦,而化小数、整数有时还不行,所以我觉得还是先通分好。
3.点评方法,提炼知识。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还能说出各自的想法,老师很感动!那么我们来比一比,这么多的方法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生:都是先把计数单位不同的两个数转化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
师:是的,无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加减法,以及我们今天研究的分数加减法,都只有当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师:既然这么多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我们何不选一种最好、最简单的方法,你认为该选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点评:学生真正地在探究中经历与体验了算法的多样化,而非仅仅是朝着教师指定的方向进行扩散性思维。这里充分挖掘了计算教学中的育人价值,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各种算法,充分交流、感受算法的可行性与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计算策略和灵动的计算思维。同时,在学生的相互质疑与交流中,在诸多算法的比较中,又抓住了知识的“本真”,强化了“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这一要点,使学生体会不管在整数范围还是在小数范围,或者是分数范围中,都必须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的原理,使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得以进一步地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