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7 09:44:27
|
只看该作者
二、本册教材的语言知识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在七、八年级所学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语言知识内容。
1. 学习和掌握的词语
本册教材中有270个左右的词汇和短语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
2. 学习和掌握的语法
要求学习和掌握的语法知识有:情态动词(must, might, could, can, should, etc.);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hould be allowed to);被动语态(questions and statements);现在完成时态(with already and yet);宾语从句(Indirect questions);定语从句(Relative clauses with that and who)等。
要求学习和掌握的常用的表达结构有:by doing something; used to do something; I would ..., if I ...; hope to ...; I'd like / love to ...; prefer ...; I'd rather do ...; I wish ...; I feel / think / believe / agree that ...; be supposed to ... 等。
要求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短语动词:put up, put off, call up, run out of, think up, set up, give out等等。
三、教材处理和教学的建议
根据目前学校9年级教学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及教材的内容及语言知识,教师一定要注意处理如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 《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后简称“目标要求”)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了解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并依据课程标准处理教材和施教。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各个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出于话题内容和表述的需要,无论是词汇,还是语言的结构等,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做到100%不出现“目标要求”以外的词语和语言结构(所谓“超纲词汇和结构”)。如本册教材中有teenager, manatee, behave, challenge, confident, disadvantage, guidebook, manner, material, permission, remind, rude, suitable等一些单词都不是《课程标准》附录词汇表中要求掌握的词汇;超纲结构有表示虚拟的条件状语从句(Second conditional; If I were you, I'd take a long walk before going to bed.),过去完成时态(Past perfect: By the time I got up, my brother had already gotten into the shower.)。
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可接受性(acceptable)原则,依据“目标要求”确定教材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要求。
2. 教材中符合“目标要求”的内容和超出“目标要求”内容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并落实教材中符合“目标要求”的内容,并强化这些内容(如功能意念项目、话题、词语和语言结构等)的学习、实践和运用。例如:
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教材所设计的功能意念项是Talk about imaginary situations,即谈论假设或虚拟的情景;语法是Subjunctive mood,即虚拟语气。教师在处理本单元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笔者认为,绝对不能够把If I were you, I'd wear a skirt and tie. 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即不要花时间去讲“虚拟语气”的概念和用法,而仅只要求学生能够套用该句式:If I were you, I would ... 教师只需要稍加说明,Why do we use "were" here? Because I am not you now, and I was not you before. I can’t be you! I can never be you! So remember: "If I were you" means“假设我是你的话”. Here we use "were", not "was" and not "am". 另外,教师绝对不能继续更深层次地拓展虚拟语气的用法,如If I had come, I ... 等。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条件状语从句的实践。例如: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don't know the meaning of a word?等。
3. 教材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The teacher is the master of the textbook, not the slave.)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教材只是实现我们教学目标要求的载体。教学是一种创造性非常强的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这告诉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所处教学环境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来处理教材,实施教学。
教师在使用本册教材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十分“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教材,这称之为“理性教学(reasoning teaching)”。教师应该如何掌握处理教材的分寸呢?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语(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教材的主编N. J. H. Grand在《如何使用教科书》一书中用图示(图表)表述如下: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看教材的内容是否合适,教材所提供的方法是否合适。如果合适,教师就采用。如果不合适,教师通常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采取adapt(改),replace(换),omit(舍),add(加)等方式进行灵活的处理。因为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做到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