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文章交流 别样悦读添姿彩 多元对话显神通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解放路小学 路建荣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阅读教学,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阅读的无垠天地中别样悦读,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成为语文课程关注的焦点,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把阅读教学看成多元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冲击和改造。我们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关系及其内涵,探索实现有效对话的途径。我结合十五年的教学实践,愿与大家商榷交流。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文本对话
“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开展与文本对话,是理解作品、感悟人生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文本对话交流的结果,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言为心声,任何文本言语都不单是是词句意义的载体,其中必然充溢着作者在特定语境中某种独特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意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读的实质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思则是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融入情景,有新感悟,新升华,从而与文本共鸣!
如在教授《丑小鸭》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收获。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文本,之后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让我震惊:有的说它很高兴兄弟姐妹再也不会瞧不起它了;有的说他要回家看望妈妈;有的说它的愿望实现了,太好了;有的说……一种回答,就是一种思想,或者浅显,或者深入。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处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
二、相逢何必曾相识——与作者对话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座桥梁来了解作者。
比如,在教学《故乡》时,就应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所以,与《少年闰土》中的闰土相比,中年闰土自然少了几分看瓜刺猹的智勇、雪地捕鸟的机灵与神气,少了许多生活的姿彩与快乐。与文本对话,与时代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