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整个中国开始从温饱社会向总体小康社会过渡。中国从总体上走出温饱社会,这是当代中国发展历程的历史性跨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一旦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必然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走出温饱社会以后,发展思路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说来,在走过温饱社会以后,在发展目标上要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发展内容上,不仅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好;在发展途径上,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根据新的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政治、文化、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满足了这些新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继续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认知,在已经走出温饱社会的情况下,仍然完全按照温饱社会的发展思路来推动国家发展。这样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我们的物质财富总量当然在不断增加,这为国家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另一方面,导致了经济建设一条腿长,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多条腿短的局面,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1993年9月,邓小平提出的上述论断表明他首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邓小平思想的发展脉络来看,过去他一直认为,经济建设搞好了,就能牵住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牛鼻子,但是这个谈话表明,邓小平晚年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在以前认识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即使是经济建设搞好了,还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同样会危及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为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这是邓小平在深刻分析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以后,对未来中国发展之路的深刻提醒,对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确立新的发展思路有重要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发展,必须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但是,他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我们没有根据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对我国的发展思路作出有效的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邓小平过去一直强调发展经济是“大问题”,希望通过发展经济解决“十二亿怎样实现富裕”的问题,但是,1993年9月,他进一步认识到:“富裕起来后财富怎样分配”也是“大问题”,“分配的问题大得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的实践表明,分配问题搞得好不好,确实是一个与发展经济问题一样关乎国家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而且就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讲,如果搞得不好,最终会从根本上影响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直接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强调:“这个问题要解决。”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但是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着眼于避免出现邓小平担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已经走出温饱阶段的实际,在继续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政治和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终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