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半命题作文中的补题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恩施市三岔中学 陈国武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知道,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其中的原因就在作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还在于技法上的指导,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教学的显著区别正是在学生在“会”与“不会”、“掌握”与“没掌握”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教学过程始终处在潜移默化之中,因此作文教学与其说是教与学,不如说是“导”与“悟”。



目前的作文题主要包括命题、半命题、话题、给材料作文等形式,这里结合我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主要谈谈对半命题作文补题的指导,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所谓“半命题作文”是指导作文题目只给出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补充。这是居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形式,既有所限制又比较自由,因而在近几年来在各类考试中倍受青睐,但指导学生写好半命题作文的意义并不简单是一种考试指导,恰恰相反,想象是作文的翅膀,读书是作文的向导,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而半命题作文可以给学生更多想像空间,让学生更充分地消化读书所得,让学生更自由、更广泛地品味生活、抒发情感,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多写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握“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这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学生补题的过程也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因此半命题作文教学的关键又集中在补题指导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一、补题求新的引导



古人说“文章当自成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作文,使人厌烦,令人难以卒读,补题本身就体现一个选材问题,因此,在半命题作文指导上,首先要引导学生我们在补题时仔细推敲,选材和构思时要尽量求新,不仅要避免和别人撞车,还要让人一见钟情,一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如“寻找”。教师可从两个极端去引导学生思路,要么直接简单,从低层次去考虑,如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一般的人等,突出“寻找”结果;要么从高层次、抽象思维入手,比如财富、知识、友情、亲情、真理、奥秘、人生的坐标……强调“寻找”的过程。当然写作角度也要相应求新,从孩童的视角来写世界,用非人类的眼光来审视人类社会等等,是引导学生在补题填词上善于出奇,就技巧而言,最好不用词而用短语,因为词的雷同概率较高,如“心中的”,从“好写”方面说,学生大多填“爱”“理想”“追求”“世界”之类,同样这类题材,如提醒词改为短语,如“那一抹阳光”“芳草绿荫”“神圣天平”等,既容易显示个性,又能显示其特色。再次,是指导学生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也会大大出彩,还是这个题目,如学生在选材上想写父母、老师或者长辈,而在补体上直截了当,当然是毫无新意,采用借物喻人,填题为“心中的大树”,这就耳目一新了。四是别出心裁多形式,教师在平时的半命题作文补题指导上要经常提醒学生“不拘一格”,如“沐浴在”如将英语单词English组合于题目中,填为“沐浴在English中就显得新颖别致;再如,“的背后”,如学生想到一些哲理、法则,则可填“1>3”(指“三个和尚”的故事)或“1+1≠2”之灯的公式,令人拍案叫绝。



二、补题求广的训练



半命题作文考试中往往都有一些提示语,如“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而每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请你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教师更免不了会给学生更多提示,提示固然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但也容易限制学生思路,如前面那段提示语就很容易误导学生在“那一次我真快乐”、“那一次我真苦恼”、“那一次我真尴尬”这无形中就限定了学生的写作空间。笔者在教学中也曾有这样的经历。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眼中的”,在指导下,我提示学生可以写我眼中的老师、父母、同学、还有自己。结果全班同学都只填了“老师、父母、同学”三个词,而我期待学生能填写“学校、2008奥运、一滴水、军人、社会、网络世界……有个性的词语一个也没出现,原来想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结果却是限制学生的思维,几乎与全命题无异。后来,我布置另一篇半命题作文“体验”时,干脆不作任何提示,只要求把范围加大、思路尽量拓宽,结果,70多名学生,竟然写出了50多个不同的体验,甚至包括体验抽烟、体验谈恋爱等。我想,这毕竟不是道德教育课,只要文章写得不跑题、形象生动、有骨有肉就行。



补题求广本身有一个拓展思路的问题,如“告别”学生按惯性思维往往都只考虑填人或事物,这实际就将体裁限定为了记叙文,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指导学生“求广”,如填上“告别之美”、“告别回忆录”、“告别的含义”、“告别也美丽”、“告别杂说”等,体裁一下子可扩展到散文、回忆录、说明文、议论文等。



三、补题求准的要求



无论是“新”还是“广”,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半命题作文补题目的在将题目中所缺的部分补齐、补全、补好,使半命题作文“变”成自己所熟悉的命题作文。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时,先要审明已提供的题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种限制条件,有的题目已经指明了立意方向:如“启发了我”,无论在前边补充什么样的词或短语都必须落在一定是有所“启示”的事,且被启示的对象只能是“我”(提示是一人称);再如“在迎接的日子里”,无论补什么样的题,取材的时间都必须限制在某一特定日子。



补题如何准确,还有两个指导关键,一是要引导学生避生就熟。为求新,虽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但这“不同”还是宜在熟悉的角度和内容上下功夫,如“的滋味”,可以填成功、挫折、离别、思念等众多词或许多短语,但题目的要求明显存在写出切身体验和感受,所以,应指导学生选择熟悉而真实的生活,越熟越好,写出来的情感才可能真实感人。二是化大为小。任何文章都忌大而空,学生作文更是这样,题目过大,不仅写出来的文章空,甚至难以下笔完成,因此,指导补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化大为小,要善于选择小的切入口和具体的角度。如以“心中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补题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对此类题目,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就要多指导学生化大为小,如何化大?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心中的”内涵,这其中两层含义,一是指心中装的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念念不忘?另一层词义是理想的境界,这种境界可能与现实不太吻合,但它却是人们心中想要的,比如心中的理想社会,心中的理想人际关系等等,无论是哪种含义,最终在落在“变小”上,如选择前者,在后面补充一具体的“人”或“物”;只有选择具体的对象和角度切入,不但后写起来得心应手,所完成的文章也才能保证充实、具体;如是后者,再从追求方面进行具体限制,也同样言之有物,有“我”写之文,这样文章就始终不会空洞。此外,指导学生化大为小,时最好要求他们要充分考虑到便于能写出有情致的片断,这样才能确保文章提升一个档次,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提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给人以启示,激发内心的情感才是上选。



总之,一个别致的题目,一种精妙的构思,将它们完美组合,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中如何补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和训练中,教师都只能是多启迪、多指导,要善于换位思考,在原则性、方向性和层次性上对学生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切忌越俎代疱。当然,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本身并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这要靠学生平常多读、多看、多思,厚积而薄发,这是平常文化素质、写作水平、生活经历、应变反映的综合体现,教师绝不能停留在这补题而玩文字游戏的指导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如何应付考试上,要与指导学生打好牢固的写作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即使补题漂亮,最后所写文章还会要么内容不真实、可信,要么不正确、合理,缺少形象化、典型化、具体化,文章的感情更不可能真挚、浓厚,达不到以人情动人、言为心声、形象生动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5: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