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4 06:0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刚才同学们是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感情的,再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个方法我很欣赏。(板书: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想象画面就能够帮助我们进入到诗的意境当中,进入了诗的意境就比较容易体会诗的感情了。我们一起把这两首古诗分别要表达的母爱和思乡的感情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开始吧!
(学生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朗读都把我带到了诗的意境中,我也想把对诗的感悟、对诗的体会读给你们听。
(教师读)
教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试着把这两首古诗背一背呢?试一试吧!
(学生背)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的?我们来继续交流。
学生:老师,我在学习这两首诗时,还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做了诗人小档案。请大家看:
王安石
朝代:北宋;字:介甫;号:半山。
作品:《元日》、《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
杰出之处:王安石变法。
写诗的背景:初春时节,江南一片绿色,诗人得到朝廷重用,心情愉快,但也表示希望能早些隐退,回家乡过清闲生活。
孟郊
朝代:唐代;字:东野。
杰出之处:诗作多反映乡间疾苦。
写诗的背景:作者五十岁那年在江苏溧阳县做县尉,把母亲接来写下此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他这个小档案做得不错,挺有新意的。这个学习方法很好,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诗人。(板书:了解诗人)我们了解一些诗人的经历、了解写诗的一些背景对我们体会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同学们,《泊船瓜洲》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呢,谁知道?
学生:在《泊船瓜洲》的第三句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这个“绿”字,诗人改了十多次。第一次诗人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可是他在旁边批注“不好”,于是他圈掉“到”字改为“入”,“春风又入江南岸”,他还是觉得不是特别合适,又改成了“春风又过江南岸”,可是他觉得没有古诗韵味,又一次改为“春风又满江南岸”,觉得还不是特别合适,在他反复推敲之下,终于选定了“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特别有色彩,又把看不见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有生命力,给予强烈的动感。因此这首诗成为后人传诵的千古佳句。
教师:你说得很好!你看,一个“绿”字就把春风的神奇力量很好地表现出来了。一片春色,一派春光,生机勃勃!我们一起再把这样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分别是抒发母爱和思乡之情的,你们还知道这两方面的古诗吗?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我还学过一首怀念家乡的诗,是李白写的《静夜思》。我现在读给大家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老师,我还找了一首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面我就读给大家听一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生:我还知道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教师:同学们会那么多首思乡的古诗,很好!同学们,你看,咱们这节课收获真大!你们用了这么好的方法学习这两首诗,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两首古诗背一背,可以吗?
学生:可以!
(学生背古诗)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常规学习,有它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带有明显的探索、创新性──探索和创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探索是一切创新的前提,而创新则是探索的目标追求。探索创新意识是良好的研究问题的素养。
第二,研究性学习具有拓展、开放性,表现在不拘泥于课本,不拘泥于课堂。
第三,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选择性,体现自立意识、独立意识、主体意识。
第四,研究性学习具有审问、质疑性,充满怀疑精神、好奇心。
教师要做的是给予鼓励、赞赏、支持和尊重。
所以,我们确定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和相信学生的潜能,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挥才能,追求卓越,培养学生终身自我学习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坚持三个同步发展:
(1)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同步发展;
(2)课内研究与课外研究的同步发展;
(3)引导研究与自主研究的同步发展。
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突出自主性,体现儿童性,强化实践性,蕴涵发展性,贯穿活动性,讲求合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