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2 05:51:00
|
只看该作者
二、作文阶段训练重点安排
从作文训练量方面考虑,仅仅根据教材上的安排训练是不够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训练量有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遵循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体系,我们制定了以表达能力和文体训练为经,以积累感悟──专项训练──综合运用为纬的系列训练规划。
(一)作文激趣阶段──七年级上学期
七年级上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倡导学生写“绿色作文”,即写真实反映生活、反映内心、率真自然的作文。“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向上、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处处以真为纲。“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生命。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流个不停。”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规定,每位学生备一本观察日记本,注重选取身边有意义的“小事”、“真事”、“新事”,每天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篇幅不见得要长,但要有实际内容,表达要文从字顺。语文课前,学生选定自己的一篇日记轮流作一分钟讲演。每周选出一篇日记在班上交流评比。让作文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广泛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而且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除生活以外,就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语文教材的容量非常有限,教师要广僻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用心去领悟,并将所悟的东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从学生进入初中起,我们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进行10到2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名家名篇,也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初学时,扶他们上马走一程,在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经验后,再鼓励他们策马扬鞭,大胆前行。
在作文命题方面,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而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命题范围,选取能引起学生写作冲动的话题,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有情可抒。
在体裁方面,不作严格规定,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写随笔。
(二)分类训练阶段──七下至九上(展示附1“阶段训练目标简表”)
1.七年级下学期,以记事的记叙文写作为主。训练内容以“记叙的方法、立意与选材、把内容文章写具体”为重点。
例如,在训练“把文章内容写具体”这一重点时,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内容丰富,我们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时要时时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心中的情。并归纳出一些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如:
①把概括性的词语,换成具体形象的描绘或叙述:
概括性词语:我惭愧。
具体形象的描述:我站在老师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火烧火燎的。两只手没处放了,只是无意识的拧着衣角。两脚无力的支撑着身体;心里好象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同学信任我,选我当中队干部,我却做出这丢人现眼的事儿,我对得起谁?是家里的父母,还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寻着,如果有个缝儿的话,我一定会钻进去躲躲。
②抓住特征举些例子:
“我的妹妹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小作者就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突出“顽皮”:
“我的橡皮泥用完了,叫妹妹帮我拿一下。小妹,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上来。却传来妹妹的回答:‘啊,什么呀?’‘帮我把楼下的橡皮泥拿来?’‘啊,你说什么呀?我还没听清楚。’‘帮我──把橡皮泥──拿来──’‘啊。什么呀?你再说一遍──’我知道妹妹不给我拿了,只好自己去拿了”。
你看这调皮的妹妹多么形象逼真。
再如表现自己平凡没有任何特长,可这么写:
别人在跑道上飞快地跑,我只能在下面喊“加油”;别人在台上唱歌,我只能在台下鼓掌;别人展示他的绘画作品,我只能在旁边欣赏;别人在台上跳舞,我只能在自己的位子上观看;口才好的同学在演讲比赛上口若悬河,我只能做一个默默的观众;写字好的同学可以把黑板当作画布各展其才,我只能看他们的劳动成果。你看,小作者的“没有任何特长”表现的非常具体,字里行间还流露了一点淡淡的遗憾。
③分解动作,写出层次。
我们往往觉得生活中的动作是一下子完成的,因而一句话就带过去了,比如插队:他真讨厌,一下子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动作是可以分解,写出层次的。
其实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这个动作分成一些小动作,一二三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动作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请看下面的文字:
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刚来便径直跨到队伍前面,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备工作。好似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在那儿虎视眈眈的等待时机。此时他那时髦的服装和俏丽的虚荣的外表再也容纳不下那颗丑陋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丑恶。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刷卡机上一摁,右手将前面的同学肩膀往边上一拨,一张丑陋的嘴巴大声喊道:“师傅,豆皮一碗,油饼一个……”那似乎很是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学却早已吐得一塌糊涂……再看表,整个过程竟只有0.1秒
2.八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学习写人篇,训练重点为“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血肉丰满”。同时,结合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重点为“抓住事物的特征、根据说明中心,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八年级上册中三、四两个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要点,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环节,采用片段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思维训练。如教学说明方法这一内容,教学设计按照“讲清概念──练习巩固──写作深化”这一程序进行训练。讲清概念,就是由教师根据课文中的例子讲解某种说明方法的特点、种类及作用等。练习巩固,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或教师提供的教材中举例印证,并利用该说明方法说明某一事物的口头练习。写作深化,就是以单元写作题为纲,由分到总即每教一种说明方法,就由学生利用该方法来说明某一事物,在单元教学完毕时,布置文题进行说明文写作训练,要求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再如合理选择说明顺序,根据“写作训练序列”,我们把它安排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重点训练。首先让学生明确,说明顺序的选择是由说明中心决定的,例如:介绍建筑物的布局,适合采用空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适合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理,适合采用逻辑顺序等。练习巩固阶段,选取众多的事物为说明对象,让学生根据说明中心的不同,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最后进行在单元教学完毕时,布置文题进行写作训练。
3.九年级上学期,练习写景类和抒情类的记叙文,训练重点为“抓住景物特征、选好观察角度、安排描写顺序、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动静结合”。并结合九年级上册第二、第四两个议论文单元的教学,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训练重点为“观点与材料、论题的展开、议论文语段的结构。”
这里主要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介绍作文系列训练规划。学生初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有观点不明、对观点缺乏应有的分析、观点与材料不一致、思路不清、论述无法展开、结构不完整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议论文的写作要素分解成若干系列,分项训练。分项训练结束后,再综合写作完整的议论文。
在“观点与材料”专项训练中,由于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所阐述的观点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思考、推理的过程并不复杂,所运用的材料往往也是常见的、人所共知的。但初学议论文写作,往往会犯观点不明和空泛、举例不当、堆砌事实、缺乏分析、观点和材料不相吻合等毛病,不能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组合。因此,我们又把“观点和材料”分解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材料证明观点”、“事例的表述”和“观点和材料中的纽带”四项进行训练。
再如“议论文语段的结构”专项训练,议论文的结构以“总──分──总”为基本结构模式,在根据教材的结构训练其变式,如“总──分”、“分──总”、“起承转合”等。语段训练也讲究结构,而且与议论文篇章的结构是相似的,或是演绎式(观点──材料),或是归纳式(材料──观点),或者两者的结合(总──分──总)。
通过几次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和基本思路,从而达成初中阶段会写简单议论文的训练目标。
(三)综合训练阶段
七年级至九年级上学期的写作训练设计,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写情绪,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归类,并开发一些微观的教学策略进行分项训练,分中有合,互相联系。而九年级下学期的作文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和提高,是在内容上的逐步加深,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技能上的温故知新,达成文体和训练内容的系统化。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通过两年半的观察记录和广泛的阅读,以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时我们指导学生在假期整理自己的观察日记、随笔、札记、作文等,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摘录下来,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开学后同学中相互交流,共同学学习、借鉴或补充,达成写作题材的系统化。
九年级下学期,根据教材序列,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强调综合性。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有详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所以,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话题作文,审准话题,正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文题。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受益,我们还把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话题进行梳理,归纳出20个话题,我们把它称为“母题”,每各“母题”又衍生出几个相关的话题,我们称之为“子题”,并有计划的进行训练。(附2“母题式中考作文训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