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算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突破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可以看出“熟练”是“正确”的基础,没有计算的方法和思维的“熟练”,要想做到“正确”那是很困难的,同样“正确”也是“会”的基础,没有计算结果的“正确”,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把握就会因为建立在“错误”基础上而成为空谈。为此,出现了一对矛盾,那就是在计算熟练程度降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实际上就是时间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时间在逐渐减少,而效率却不能降低。现实状况是,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在悄悄地下降,从而把这一对矛盾更加清晰地放到了我的眼前。

我提出的假设是:口算能否作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突破口?既然是突破口,那么它就应该位于整个计算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位置,也应该对整个计算教学的过程起到独到的作用。为了使这样的假设变得合理起来,而不只是一种假设,我们可以先来寻找一下,口算作为提高计算能力的可能性在哪里?计算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计算正确率是其标准之一,计算正确率也是计算能力物化的体现之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一、相对于笔算以及其他计算形式,口算形式比较自由,有利于组织实施。

在短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可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计算训练上,而那些笔算练习往往要消耗掉很多时间,不仅如此,笔算练习还需要做充足的准备,练习的形式还有一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给我们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答案是采用多样化的计算练习形式,争取把每一种练习形式的精髓最大化。而口算作为其中重要的练习形式就被推到了计算教学的前台,口算不是笔算的补充,也不是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它的优点在于不占有空间,只占有少量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任伺一个环节穿插进行口算练习,这有利于教师的组织实施。

二、相对于笔算以及其他计算过程,口算实际就是心算,是学生内部语言的高度集中。

    笔算以及其他计算过程往往借助多种工具来完成,因此计算过程往往不是独立的,而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口算则完全摆脱了这样的依赖性。口算实际上就是心算,它完全依靠学生的内部语言运作,它也是完全基于学生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完全打开内部语言的阀门,还要将内部语言进行高度的集中。学生在运用内部语言的过程中,实际上也会融入学生个人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品质,这使他们能够在计算过程中体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相对于笔算以及其他计算过程,口算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更纯粹一些,因此通过口算训练而产生的能量更有利于击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三、相对于笔算以及其他计算方法,口算贯穿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

    要想使一种计算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计算形式一定要和学生的实践结合得紧密一些,这样的练习形式一定要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处处得到体现。口算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处处可以看见口算的影子,相对于笔算等其他计算方法,口算更具有即时性、操作性和灵活性,这实际上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口算本身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之中的一种习惯,而正是这种习惯在经历了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之后,将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从计算形式、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三个方面寻找到了一些依据,从而使口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说法更具有合理性,并且从这样的合理性当中我们又看到了口算作为一种计算形式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恰好可以改善或者解决先前的那一对阻碍学生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的矛盾,即计算熟练程度降低和学生计算正确率提高。从外表来说,它赋予了计算更多灵活的时间和形式;从内在来说,它则抓获了计算所需要的核心思维,因此,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计算正确率成为一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20: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