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4 23:15:58
|
只看该作者
《匆匆》教学设计
薛法根
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读体会文本语言的节律之美;
2.结合生活体验,解读作者对时间的“匆匆”之感;
3.模仿文本写话,领会文本对时间匆匆的形象表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重锤敲击叠词的节奏之美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选取典型的叠词,体会节奏之美。
联系朗读,进一步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节律。
板块二:深层追问时间的哲思之美
围绕核心问题思考:作者为何对时间有如此匆匆之感?
点拨:时间一去不复返;八千多日子的空虚无为。
板块三:生活比照语言的形象之美
时间是抽象的,作者是如何把“八千多日子”和“一个日子”写形象的?
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模仿写话,进一步领会形象化表达的方法。
教案虽然简简单单,但生成极其丰富。
3
最近,偶有老师问我,张老师,您把教案传给我,学习一下。我说,我没教案。人家不信,以为我藏着掖着。
哈,最近两三年,我的大部分公开课,还真没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表示我没备课。我备在心里,备在PPT上。
为什么不写教案?故意不写!
什么?公开课不写教案?
是的!这几年,我一直这样的。
为什么公开课故意不写教案?
因为我在上课之前,细细地读了文本,心里反反复复地琢磨教案了。这节课大致几个板块,提什么主问题,在心里想好了,课就可以上了。
其实,早些年上公开课,我也写过很详细的教案。但那样的课,上得累。上课时,老想着自己的教案,生怕忘问哪个问题,丢了哪句精彩导语,课堂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课,精彩不到哪里去。
慢慢地,我的公开课教案越写越短。近年来,我干脆不写了。
教案由长到短,由短到无,这大概跟练武功是一个理儿,先有招,再无招。
教案由长到短,由短到无,这大概跟山水画中的留白是一个理儿,无即是有。
4
不写教案,备课依然要花大力气。
力气花在哪里?
细读文本,寻找这篇文章和别的文章不同之处;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琢磨学习难点;思考教学目的,想好几个大板块,预设好几个主问题;做好PPT。至于教学语言,课堂随机生成。
这样,你的脑子里,便没有了教案的束缚。
你不用刻意去构思,学生的回答用哪句妙语去评价;
你不用刻意去经营,哪个环节的过渡语该怎么出彩;
你不用刻意去追求,哪个教学节点该博得老师掌声。
把教案写短一点,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
把教案写短一点,教师就把更多空间还给学生,课就有更多生成可能;
把教案写短一点,课就自由起来,潇洒起来,灵动起来。
把教案写长了,课就短了;把教案写短了,课就长了。
(注:此文在前几天那篇关于教案的随笔的基础上改造而来,所引述的教案,为了说明问题,请勿对号入座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