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语文必修2《我有一个梦想》名师备课讲义学生学习参考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4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料 《我有一个梦想》预习提示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黑人是美洲大陆的特殊居民。他们祖籍非洲,十六七世纪起,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被迫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因此,争取黑人解放的斗争,一直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中心课题。但是,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林肯总统《解放黑奴宣言》签署100多年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仍然十分严重,黑人仍然是美国社会的二等公民。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尤其在南方诸州,黑人受歧视的情况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形下,美国黑人以争取平等自由为目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1963年他组织的伯明翰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把黑人运动从南方推向北方。8月28日,斗争达到高潮。25万人聚集首都华盛顿,以和平集会方式举行“自由进军”的示威,就在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向示威群众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演说。



演讲一开始,作者就阐述本次集会的起因和目的,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兑现给所有美国人,包括黑人许下的民主自由平等的郑重诺言。接着,作者提醒美国政府不要低估黑人争取自由民主的决心,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坚持非暴力抵抗的原则,号召同胞以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以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益。最后,作者满怀激情地描绘了他的梦想,为黑人和全体美国人展示了一幅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美好前景。



这篇演讲以其激动人心的炽热情感、排山倒海般的豪迈气势、引人入胜的斐然文彩蜚声世界,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自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作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



学习本文宜采用下面的方法:



1.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课文中所倡导的民主意识、基督教义、非暴力抵抗原则,对于我们十分生疏,应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力求有尽量多的了解,以免费解或误解。



2.本文思想深刻,见解精辟,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对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应细细品味和揣摩,防止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3.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反复朗读,力求背诵,在读与背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和魅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42:3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个梦想》课文解读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①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②,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①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林肯,1809-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1860年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林肯于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即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②解放黑奴宣言:林肯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直到1865年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从此,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自由,但实际上依然受到歧视。)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演讲从一百年前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起笔,一开始就为黑人民权运动、为这次集会申明最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向世人证明黑人民权运动的正义性。演讲连用四个比喻,热烈讴歌了《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语言典雅华丽而又极具形象感,褒扬之情溢于言表。宣言犹如光芒的灯塔,它的到来犹如黎明,是明喻,生动地描写了宣言给黑人带来的希望,带来的欢乐。“不义之火”,是一个暗喻。其本体是“不义”,喻体是“火”,用结构助词“之”把本体和喻体联结起来,组成偏正式结构的暗喻。种族歧视是一种“不义”,这种不义就像“火”一样,摧残了黑奴的生命,摧残了黑奴的尊严,使黑奴在火炉中备受煎熬,作者借用这个比喻形象地揭露了黑奴制度的残酷,揭露了种族歧视的不正义性,从而也就有力地说明了民权运动的正义和神圣。长夜是借喻,形象地描写了从十六七世纪以来黑人所经历的漫长的苦难。]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这一段概述黑人在现实生活中备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骇人听闻的事实,说明这次集会的目的,证明争取黑人解放的民权运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时间状语四次反复,从各个侧面强调了种族歧视的历史痼疾依然未得根除的现状,借以激起世人的关注。作者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比喻为镣铐和枷锁,形象地说明黑人过着的牢狱般的悲惨生活。将富得流油的美国比喻为物质充裕的海洋,将被种族隔离的贫苦的黑人世界比喻为穷困的孤岛,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生动地揭露了种族歧视带来的经济上的极不平等。“孤岛”写出了黑人的孤立无助,“萎缩”让人不仅让人想象黑人受冻挨饿、哆嗦在阴冷角落里的悲惨情景,而且形象地描写了黑人没有堂堂正正做人的权利。“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这是个主谓式结构的暗喻,非常恰当地形容了当时美国黑人的处境:他们虽然生活在自己的祖国,但是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就像一个瓢泊异国他乡的流浪者。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叙述,从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揭露了黑人真实而悲惨的现实,控诉了美国社会给予黑人的极不公正的待遇,借以激发世人的同情。]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紧承上段进一步说明集会的目的和集会的正当理由。为什以要举行今天的集会?为什么要将黑人的悲惨遭遇公之于众?目的就是要求共和国兑现诺言。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上述精神,后来写入美国宪法。作者引述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词句,突出美国政府给美国公民曾经许下的诺言;“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了黑人,作者将其一再反复,有力地说明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合理合法。]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这一段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共和国对黑人之所以没有兑现诺言,是不愿意兑现诺言,不是没有能力兑现诺言。“就有色公民而论”,这个限制性的短语说明,在美国,只对白人兑现了诺言,对有色人种包括黑人则没有兑现诺言,揭露了美国民主的不平等性、不彻底性。“空头支票”是一个借喻,“支票”比喻美国政府曾经草拟的《解放黑奴的宣言》。“空头支票”泛指虚假的承诺、不能兑现的空话;这里指政府违背诺言,拒绝给予有色人种平等自由的权力。作者用“空头支票”这个习见常用的词语为喻,幽默而辛辣地指斥了美国政府的言而无信,戮穿了美国民主的虚伪。“‘资金不足’的戳子”是什么意思呢?这“戳子”是承“空头支票”而来。盖在空头支票上的“戳子”,是表示不能兑现的理由;当时公开说出来的理由是“资金不足”。美国政府以此为托辞,拒绝兑现诺言。下面作者用“但是”一转,批驳所谓“资金不足”的借口。“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这是一个暗喻,把正义比作银行,意思是银行可能因资金不足而破产,但是正义是不可能破产的,美国不可能不要正义,也不可能没有正义。“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厍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也是一个暗喻,把国家比作巨大仓库,意思是说,在美利坚这个储备着无穷机会的伟大国度里,不可能没有黑人获得自由平等的机会。这两个比喻是驳斥美国政府“资金不足”的说法,强调解放黑奴需要的不是资金,而是正义,而是给予黑人平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的公平。黑人争取解放的运动也不是向政府乞求经济上的施舍,而是要求平等自由的权利和机会的公平,因此,美国政府有能力兑现诺言。]



以上是课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此次集会的起因和目的。作者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讲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黑人生活的现状。连用排比和大量形象的比喻,把黑人不公正的现实处境揭示在世人面前,现状与当初共和国的缔造者的诺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作者明确地指出,黑人有充足的理由要求政府兑现诺言,最后,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强调美利坚政府有能力兑现诺言!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①的镇静剂的时候。(①渐进主义:美国民权运动中的保守主张,号召人们按部就班行事,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第5段作者连用六个反复排比句“现在……的时候”,阐明了民权运动的基本主张,强调了兑现民主诺言的紧迫性,抒发了对民主自由的渴盼。第一个“现在”强调时间紧迫,第二个“现在”驳斥民权运动中的错误观点,第三个“现在”强调政府兑现民主诺言,第四个“现在”具体说明民主内容,第五个“现在”说明如何兑现民主,第六个“现在”说明民主的意义和目标。在这段文字里,作者还采用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将“种族隔离”比喻为“荒凉阴暗的深谷”,将“种族平等”比喻为“光明大道”,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比喻为没有凝聚力的一冲即垮的“流沙”,将有着种族平等、民族和谐的美国喻为坚不可摧的“磐石”,前后两两对比,既给听众以色彩鲜明的视觉画面,形象地说明了迅速结束种族歧视的必要性,同时又展望了摆脱种族歧视与隔离,重建平等和谐的种族关系的美好前景,激起人们对现状的反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①的酷暑就不会过去。(①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膺,yīnɡ,胸。)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①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第6段说明如果不立即实现对黑人的民主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从反面阐述兑现民主诺言的必要性,表达了将争取民权坚持到底的决心,向迟迟不接受黑人民权要求的美国政府发出严正警告。作者把“自由和平等”比作“爽朗的秋天”,而把“黑人义愤填膺”比作“酷暑”,含意非常深刻。马丁?路德?金是非暴力主义者,他的理想是实现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平等,在那个理想社会里,人人享受自由和平等,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生存,社会也能迅速发展,那种社会形态,不正像“爽朗的秋天”令人舒心惬意?而美国政府如果无视黑人自由平等的权利,低估了黑人的决心,激怒了广大黑人群众,使所有黑人都忍无可忍,“义愤填膺”,那么这样的社会空气是非常紧张的,“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这对美国是“致命”的伤害,这种紧张的充满火药味的社会局面,是马丁?路德?金所不愿看到的,因此,马丁?路德?金把它比作让人难以熬煎的“酷暑”。“秋天”与“酷暑”在感觉上形成鲜明的反差,生动地表达了对自由平等早日降临的期盼,同时也间接地向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



课文第5、6两段阐明民权运动的基本观点,说明不立即实现黑人民主的严重后果,对美国政府迟迟不付诸行动的做法提出严正警告,表达了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第7段阐明民权运动的斗争策略,忠告黑人在争取合法地位的斗争中必须坚持非暴力抵抗原则,不能将抗议“蜕变为暴力行为”。“正义之宫”是借喻,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表明对美国社会制度的肯定。“敌对和仇恨之杯”是比喻兼借代,“杯”借代“酒”。敌对和仇恨的情绪就好比烈酒,一旦痛饮了这“杯”酒,一个人就会为图一时痛快,而做出给国家给社会带来严重破坏的行动,参与抗议的人群,就会失去理智而引发暴力反抗,而这不是马丁?路德?金所愿意看到的。马丁?路德?金反对诉诸暴力,主张和平反抗,所以他强调不要“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所谓“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就是马丁?路德?金所倡导的“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马丁?路德?金说:“我们要抵抗,因为自由从来不靠恩赐获得。有权有势的欺压者从不会自动把自由奉献给受压者”,“权利和机会,必须通过一些人的牺牲和受难才能得到”;但是,“仇恨产生仇恨,暴力产生暴力”,“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去对付恨的势力。我们的目标,绝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的确如马丁所说,是一种“崇高境界”。]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这一段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非暴力抵抗原则,用白人参加今天集会的事实说明,白人和黑人的命运紧密相连,非暴力主义是可行的。]



课文第7、8两段文字,作者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一定要信任所有的白人。马丁·路德·金信奉非暴力思想,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利,反对“以暴易暴”,提出“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而应当用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这种“不以恶抗恶”的思想为后来黑人民权运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是对民权运动的恶意攻击和挑衅,言下之意是“现在给你们的民主已经够多的了,你们不要太不知足了”。作者在下面对这个谬论予以义正辞严的反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这是黑人民权运动的第一个目标:反对种族压迫,争取人身安全的平等自由。]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这是黑人民权运动的第二个目标:反对种族隔离,争取生活交往中的平等自由。]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这是黑人民权运动的第三个目标:反对种族隔离,争取社会活动的平等自由。]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这是黑人民权运动的第四个目标: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政治上的平等自由。]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这是前四段的总结,进一步突出为争取正义和公正而斗争到底的决心。]



以上六个自然段承第5、6段而来,驳斥了另一种攻击民权运动的谬论,具体阐明民权运动的奋斗目标,再次表明将民权运动坚持到底的决心。在这几段文字里,面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挑衅,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因此运用了一串条件复句(只要……就……)形成排比,突出民权运动的奋斗目标,又针锋相对地将“我们就绝不会满足”多次反复,表达其坚定不移的决心,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的雄伟气势,强烈地吐露了被压迫者的怨恨与愤懑,抒发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凌云壮志,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



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亚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



这两段文字承第7、8段而来,号召黑人同胞集会之后仍然回到各自的地方,继续坚持非暴力抵抗,并且相信非暴力抵抗一定能够成功。作者用“有些”反复排比,表达了他对黑人悲惨遭际的关注和同情。用“回到……去”这种动词性短语六次铺排,号召参与集会的同胞以身作则,回到各自原来的地方,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这是一种基督教的用语。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主义是以基督教义为精神支柱。他从基督教义出发,视“受苦”为“救赎”,甘愿以自己流血牺牲来替别人赎罪。他说:“要争取自由,必须付出流血的代价,而流的血必须是我们的鲜血……无辜受苦是有救赎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压者与受压者双方苦毒怨恨的悲剧结局。”马丁·路德·金还说:“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即所谓“三K党”人)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不久以后,我们忍受苦难的能力就会耗尽你们的仇恨。在我们获取自由的时候,我们将唤醒你们的良知,把你们赢过来。”这有似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



以上是课文第二部分,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申述民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二、驳斥对民权运动的各种错误观点,表达将民运坚持到底的坚强决心;三、号召黑人毫不动摇地坚持非暴力抵抗的原则,对民运的胜利抱定必胜的信心。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美国的梦想:即美国在《独立宣言》中所阐明的美国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使美国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理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这句话强调黑人的梦想就是美利坚的梦想,黑人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完全符合美国的立国之本,是为了使美国真正地彻底地全面地实现民主、自由、平等。马丁·路德·金在这里阐明了黑人的利益和美利坚全民族的利益的一致性,表达了全体黑人的国家至上的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马丁·路德·金在这里再次引用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他一个深刻的理念,美国只有实现了黑人的平等,让黑人站立起来,美国才算是真正的“站立起来”。]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梦想黑奴制度彻底消灭,人与人之间没有等级的差别。]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梦想正义和自由遍及美利坚每一个角落。]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梦想人格平等,用同一标准评判黑人和白人。]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梦想所有的白人都能转变他们对黑人的陈腐观念。]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幽谷上升,高山下降”,比喻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一般的人认为黑人以非暴力手段来争取平等自由的斗争,只是白日做梦,但是马丁·路德·金坚信“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空想也能变成现实,基督的爱一定能如“圣光”“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马丁·路德·金在这里继续抒发他对民权运动的坚定信心。作者把“绝望”比喻为“岭”,形容这股思潮的强大;把“希望”比喻为“石”,石头虽小,却坚如磐石,牢不可破。力“劈”高山,表现作者豪气干云。“刺耳的争吵声”,喻由于民族、人种之间的不平等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优美交响曲”,喻民族、人种之间平等自由、友好和睦相处。作者通过两种声音在听觉形象上强烈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反对什么、渴盼什么的正义立场。]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这一段是短语排比,“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这些动词性短语的密集铺排,简洁有力,干净利落,如咚咚战鼓,似声声号角,传达了马丁·路德·金与所有受难群众同甘共苦、同仇敌忾的决心。]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



如果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梦想必须实现。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来!让自白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瞭望山响起来!



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片山坡响起来。[这几段把演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一首激情澎湃的自由畅想曲。这激情,像火山喷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排比句式的运用,造成一种排山倒海、江河奔泻的气势,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紧扣“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这个句子而尽兴发挥,思路非常清晰。]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①:“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①灵歌:这里指的是黑人宗教生活中的一种歌曲,是19世纪初美国南方黑奴在白人赞美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题材大都与死亡、复活、解脱和希望有关。)[作者承上文而来,由“山冈”巧妙地过渡到“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美利坚所有的人亲密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让听众带着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在山呼海啸般的热烈庆贺“我们终于自由啦!”的欢呼声中结束了演讲。真是“绕梁三日”,回味无穷。]



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是演讲的高潮。作者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排比句,正面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这几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42:4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个梦想》特色鉴赏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1.思想精辟,议论深刻。一篇演说,一篇文章,要为听众和读者所接受,最根本的是见解精辟,议论深刻。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说,目的是号召黑人为争取自由而进行斗争,阐明民权运动的纲领和策略,控诉黑人受压迫受欺负的残酷现实,揭露美国民主的虚假,批判民权运动的种种错误观点,表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是一篇锋芒毕露的斗争性很强的演讲。但是,这篇演讲又不仅不能伤害白人的情感,而且要把白人“赢过来”,站到黑人的立场上;不仅不能让受批判的美国政府产生敌意,而且要把他们“赢过来”,成为民运最有力的靠山。一篇演讲要达到这个目的,本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马丁·路德·金做到了,他在这篇演说中表现了超凡的智慧。首先他一再引述美国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不仅为民权运动找到法律依据,而且把民权运动解释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是为了支持美国政府兑现诺言,这便和美国政府取得了共同的语言,拉近了和美国政府的距离,完全消除了美国政界人士的敌意。其次,他一再声明民权运动不仅不是反对美国政府,不仅不是反对美国的社会制度,不仅不是反对白人,恰恰相反,是为了实现白人和黑人兄弟般的和睦相处,是为了完善美国的社会制度,是为了使美国“真正站立起来”,变得更为强大,把民权运动解释为一场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运动。再次,他针对美国宗教色彩很浓的特点,在演讲大力倡导基督教义,把民族之间的仇恨转化为民族之间的和解和友爱。正因为如此,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便产生的强大的震撼力,赢得了全体美国民众的同情和支持。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他到白宫作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



2.激情澎湃,文采斐然。这篇演讲为什么能激动人心?就是因为有着极其感人的充沛的情感。作者从“结束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对“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满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激荡着对自由民主的炽热渴望,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赤子之情。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这篇演讲辞也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说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那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增添了许多感人的魅力。文中还大量运用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它们纷沓而至,接踵而来,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43:02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个梦想》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问题探究



读这篇课文,我们遇到了与我们东方文化完全不同的新问题,便是如何看待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抵抗原则。



非暴力抵抗原则的核心是爱和感化。马丁·路德·金说:“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你们在我们的家里放置炸弹,恐吓我们的孩子,你们让戴着KKK尖顶帽的暴徒(即所谓“三K党”人)进入我们的社区,你们在一些路边殴打我们,把我们打得半死,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仍然爱你们。不久以后,我们忍受苦难的能力就会耗尽你们的仇恨。在我们获取自由的时候,我们将唤醒你们的良知,把你们赢过来。”这样的观念在我们东方人看来简直不可理喻,这样的一味忍让屈辱不是懦弱胆怯吗,这算什么反抗?但是,在马丁·路德·金指导下的黑人民权运动,就是用这种反抗的方法最后博得了绝大多数白人的同情,实现了民族之间的和解。



对此,我们应当如何解释呢?



读这篇文章,我们还遇到了另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究竟应当如何看待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对美国、对西欧知之甚少,却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个“绝对真理”:“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好的,凡是资本主义都是坏的”,把这个“真理”推至极致,则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因此,对西方的东西,不论政治、经济、文化,一律排斥,仿佛资本主义才是万恶之源。但是,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我们曾经对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主义嗤之以鼻,认为它只不过是一种抹杀阶级矛盾,鼓吹阶级调和的资产阶级思潮,是对美国黑人的麻醉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进行暴力反抗,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黑人就不能有平等自由。但是,历史不是嘲笑马丁·路德·金的懦弱,而是嘲笑我们的自作聪明。



我们曾经断定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但是,历史不是夸耀我们的英明,而是嘲笑我们自以为是的头脑简单。历史朝着它既定的方向行进,资本主义还没有吹响“日落余音”的号角。



我们曾经认定资本主义是极不合理的,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只不过是老百姓受苦受难的代名词。但是,历史是无情的,那打倒一切、横扫一切的“铁扫帚”最终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自由之声却响遍了五洲四海。



我们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多么腐败,仿佛廉洁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但是,事实又一次指斥了我们的傲慢。那些被我们列为打倒对象的资产阶级官员,其实比我们某些自诩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干净得多,高尚得多。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当怎样分析,怎样对待呢?



探究思路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道德的层面来讲,西方人信奉基督,他们最尊崇的道德标准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或者“你不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不要怎么对待别人”。耶稣有句名言: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那么就把右脸也送过去。这便是“以德报怨”。



我们东方人则不同,儒家鼻祖孔子强调“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信奉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主张用分析的观念,区别对待。



对付凶恶残暴的敌人,对付法西斯,对付希特勒,对付日本军国主义,对付灭绝人性的歹徒,毫无疑问只能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们不能只是任由宰割的羔羊。但仅此而已,不能再推而广之。因为它只能导致无休止的相互报复。暴力对付暴力,每一方都有理由憎恨另一方,并没有通向和平的道路。怨怨相报何时了?和平很难实现,而暴力却无止境。



基督的教义似乎太软弱,它无法惩罚残忍和剥削,因此有人误解这是“自贱”。你能想象希特勒或者本·拉登会因为善良的榜样而感到羞愧,从而救赎他们所犯的罪过吗?但也许仅此而已,不能再推而广之。基督说:上帝就是爱。通过展示自己的善意,把人们从邪恶劝导到善良,这是可能的。马丁·路德·金向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非暴力手段是可行的,甚至在美国这是既能实现黑人解放又能实现黑人和白人真正的民族和解的唯一的手段。因为在美国,对黑人的歧视有着几百年的历史,黑人的解放,不只是一个法律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转变所有白人的观念的问题。马丁·路德·金一方面号召黑人不要屈服于白人的暴力,同时又劝告受压迫的人们不要以暴易暴。他认为基督福音不是个人精神的福利奖券,而是社会公义的实践要求。在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爱心是我们惟一的武器”,“爱你的敌人”,“无视敌友亲疏、仿效上帝的无私博爱”,以此来展示出自己的动机的正义性,来感动压迫者。事实证明,正是这一正确的策略,使黑人民权运动赢得了大多数白人的同情和支持。试想,如果以牙还牙,以暴易暴,那么,现在的美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当然,东西方文化也不全是楚河汉界,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例如中国人也讲“人皆可以为尧舜”,主张“泛爱人”。你如果对此有兴趣,还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本书限于篇幅,不再论述。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我们以前犯的最大错误是把问题绝对化,认为资本主义全是坏,社会主义全是好,只看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否定的一面,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继承的一面。其次,我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地自我完善,黑人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民主权利的不断扩大,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还是邓小平说得对:“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这个“怕”字让我们吃了多少苦头!



当然,我们在纠正一种偏见的时候,又必须警惕另一种偏见,仿佛资本主义什么都是好的,社会主义什么都是坏的;仿佛只有我们对西方存在偏见,西方对我们就没有偏见。我们不能有偏见,也不能对偏见有偏见。



每个民族都可能有他的偏见,这正是人性的盲点。有智慧的民族不但不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別人,反而常常從別人的角度來检讨自己,对別人的偏见可以谅解,对自己的偏见则不忘改进。



有知的偏见是智慧,无知的偏见就是愚昧,一个民族若能了解自己的偏见,又能原谅別人的愚昧,他不但多了一份智慧,同時也少了一份偏见。这个民族也就有了复兴的希望。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性思维。”这不只是一两个领袖人物思维,而是全民族思维;只有学会了思维的民族,才能跨进世界先进队伍的行列。对于偏见这种社会痼疾就应该好好地来一番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1:43:1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个梦想》训练提高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签暑(shǔ)束缚(fú)镣铐(liào)歧视(qí)



B.诺言(ruò)谛造(dì)草拟(nǐ)戳子(chuō)



C.拯救(zhěnɡ)盘石(pán)澎湃(pénɡ pài)赎罪(shú)



D.匿迹(nì)丘陵(línɡ)有朝一日(cháo)爽朗(shuǎnɡ)



2.对下列加点词,字形、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充裕(丰富)     骇(震惊)人听闻      奔波(同“播”,迁徙)  摇摇欲坠(落)



B.披(散开)       露 义愤填赝(肚)     洋溢(充分流露)        不克(能)自拔



C.峻(高大)岭     无济(有益)于事      幽(深远)谷            安之若素(平常)



D.祈祷(祈神求福) 酷暑(极、甚)        侈谈(夸夸其谈)        心急如焚(火烧)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__________,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__________意味着斗争的结束,__________开始。



A.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B.如果   那么 并不   而是



C.因为    所以    并不      而是        D.如果   那么 不但   而且



4.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      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      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     民主的诺言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      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       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        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A.警告     大谈     兑现     迈步     开辟     提拔



B.警告     侈谈     兑现     攀登     开辟     拯救



C.提醒     侈谈     实现     攀登     开放     拯救



D.提醒     大谈     实现     迈步     开放     提拔



5.下列各句中用了两种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C.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D.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6.课文在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请举出5个以上的例子,具体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答:                                       。



7.请以“让……”的句式为排比,写一段文字,不少于5句话。



答:                                       。



8.“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包含哪些内容?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



9.1968年的4月4日傍晚,正在田纳西州首府孟菲斯支持罢工运动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走到他下榻的洛兰酒店306房间的阳台上,把臂肘支在栏杆上,陷入沉思。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年仅39岁的金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所描绘的各种族和谐共处的伟大理想,成为未竟的事业。



40年后的11月4日,一名和金一样有着非凡演讲口才和个人魅力的黑人政客贝拉克?奥巴马,在美国总统预选中异军突起。在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名黑人像他一样,最终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



全世界为奥巴马欢呼:美利坚不用说,吹呼声震天动地,连远在非洲的肯利亚也全国放假一天,庆祝一个遥远的国家选出了一个新的总统。在日本,这个仍然有美国驻军(被一些日本人认定是仍然被美军“占领”)的国家,竟然出现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连美国人看上去都好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在德国,民众情绪激动,媒体举行的模拟投票中,德国人竟然都“投票”给奥巴马;在香港,当地市民和美国公民一起庆祝;在澳洲,那些没有美国投票权的澳洲白人和棕色人竟然喜极而泣;在南亚,特别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那些皮肤看上去和奥巴马差不多的有色人种沾沾自喜,当然还有非洲和东南亚,很多地方出现弹冠相庆的当地人……



一个国家选出了一个总统,竟然让全世界如此激动,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自然也是美国开国以来的头一遭。这是为什么?人们是为奥巴马个人而欢呼吗?是因为奥巴马有征服世界的魅力吗?显然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请你在沉思默想之后,以《从马丁──奥巴马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感受。



解析与答案



1.解析:A项“暑”系“署”之误,暑,shǔ,热。署shǔ,签名,签署。缚,fù。B项诺,nuò。谛,应是“缔”。C项盘石,也写作磐石。D项朝,zhāo。



答案:C。



2.解析:披,显示、揭露。“赝”系“膺”形近而误。赝,yàn,假的、伪造的,如赝品。膺,yīnɡ,胸。



答案:B。



3.解析;此题首先要求对常用关联词语表达的意义要熟悉,其次就是要分析题目的要求。本题第一、二空格,要求判定是因果关系,还是假设关系,认真分析语意,并注意到下一句,则不难判别。第三、四空格要求判别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如果注意“过去”和“开始”是反义词,则不难判别这是正反对照的并列复句。



答案:B。



4.解析:警告,语气过重,容易形成对立。侈谈,不仅有大谈的意思,还有空谈而不切实际的意思。兑现、实现,程度不同。迈步,只考虑后面的“大道”没考虑前面的“深谷”。开辟,言下之意是这门现在还没有,不合语境。提拔,与“国家”搭配不当。



答案:C。



5.解析:这些句子用的都是比喻手法,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所以区别它们的不同,主要从这个角度入手。A项“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明喻,本体“宣言”,喻体“灯塔的光芒”。“不义之火”暗喻,本体“不义”,喻体“火”。B项“物质充裕的海洋”“穷困的孤岛”借喻,本体分别是“富得流油的美国”“被种族隔离的贫苦的黑人世界”。C项“正义之宫”借喻,本体“美国政府”。“心急如焚”是成语,可以不作修辞分析。D项“正义的银行”是暗喻,本体“正义”,喻体“银行”;“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也是暗喻,本体“国家”,喻体“机会之库”。



答案:A。(只有这一项有明喻也有暗喻)



6.解析:对比在议论类文本中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正反对照,使析理深刻透彻,使观点鲜明突出。这篇演讲辞的鲜明特点是,在阐述观点时,将对比与比喻熔于一炉,既精警又鲜活,既形象又透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答案:第2段“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海洋”与“孤岛”,“充裕”与“穷困”的对照,深刻揭示了黑人的悲惨遭遇。第5段“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荒凉阴暗的深谷”与“光明大道”给听众以色彩鲜明的视觉画面的对比,“流沙”与“磐石”给人鲜明的力度上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对摆脱种族歧视与隔离,重建平等和谐的种族关系的前景的展望。第6段“自由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一句“爽朗秋天”与“酷暑”在感觉上形成鲜明的反差,生动地表达了对自由平等早日降临的期盼。第26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刺耳的争吵声”与“优美交响曲”在听觉形象上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实现种族平等的真诚的渴望。



7.解析:排比手法的运用使课文有一种江河下泻的蓬勃气势,本题旨在学习这种写法。



答案:让边远山区的农民也能够看上电视,让贫困失学的孩子重新背起书包,让下岗的工人能重新找到工作,让路旁街道乞讨的残疾人有个归宿,让鳏寡孤独的老人得到救助。



8.解析:作者的梦想含义是多方面的,涉及到黑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根据课文第三部分和自己的理解来阐发,各抒己见。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首先,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不是被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其次,在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第三,在经济上,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民区,贫困潦倒。



9.解析: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到西装革履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贝拉克 ?奥巴马,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耐人寻味的,但这种变化并非由我们多数人想象的血雨腥风的暴力反抗带来的,相反,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自身,或者说白人主流社会自身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马丁?路德?金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我们反抗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反抗这一制度,不如说是为了更加完善这一制度。”马丁?路德?金的这句话不仅仅诠释着民权运动,也诠释了整部美国黑人史。对美国黑人历史故事的叙述与解读,其实也是对美国历史、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的解读。在黑人地位变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奋斗、流血、牺牲,但我们更看到了一个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进行自我完善,或者说自我救赎的。因此,世界人民欢呼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显而易见,不是为奥巴马个人而欢呼,也不是奥巴马具有征服世界的魅力,而是为世界人民所憧憬的民主制度的胜利而欢呼,为美国的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而欢呼,更是为美国人民的自我完善自我救赎而欢呼。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美国的民主及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了解美国人民的价值观,从中也可以触摸到美利坚民族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3: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