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0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参考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6:4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3-8-12 16:56 编辑

名师讲义 《琵琶行》预习提示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白居易在朝廷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揭露官吏腐败,还写了大量的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因而得罪了很多权贵大臣。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当朝权贵便抓住这个把柄肆意攻击,又诬陷他不顾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竟然写了“新井”和“赏花”的诗,终以越职言事和“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琵琶行》即是他被遣江州时所作。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身怀绝技的瑟琶女,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孤独的生活。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众多才艺高超的艺人被侮辱、被损害、被埋没的“不得志”的悲惨命运。



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的“醉不成欢”,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怀才不遇之时凄凉、郁闷的心情。



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琵琶行》是我国诗坛上享有盛誉的一篇名作,特别对音乐的描写,备受称颂。一经问世,即广为流行。白乐天去世后,唐宣宗曾写诗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摭言》卷十五)由此可见白居易影响之大。



学习这首诗,重点是音乐描写。音乐是无色无味无形、非常抽象的东西,用文字进行描写,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难度很大,而白诗却写得非常成功。其奥秘主要就在于他丰富的想象力,诗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因此,我们学习本课,同样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潜入诗的境界,不仅体会音乐的趣味无穷,而且体会诗歌语言的美妙绝伦。



诗歌都是以情动人,这首诗虽然是叙事诗,但也是借事抒情。不仅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每拨动一弦都动了真情,而且听琵琶女演奏的人,也个个“掩面而泣”、泪下沾襟,至于诗人更是“泣下最多”“青衫湿”。诗有情,人更有情,所以,诵读本诗一定要投入感情,做到声情并茂乃至涕泪交加。如此,方可化诗人的才思为自己的才思,化诗歌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6:47:01 | 只看该作者
《琵琶行》课文解读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元和十年,予左迁①九江郡②司马③。(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职到九江郡当司马。①左迁:贬官、降职。②九江郡:隋置,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唐时常以谪官充之,有职无权。)明年①秋,送客湓浦口②,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③。(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别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铿铿是京都流行的乐音。①明年:第二年。②湓浦口:湓江流入长江的地方,在今九江西面。湓浦,又叫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省瑞昌县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入长江。湓,pén。③京都声:指唐代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②,年长色衰,委身③为贾人④妇。(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本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当老婆。①倡女:歌女。②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乐府杂录·琵琶》:“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孙曹纲,皆袭所艺。”后用以对琵琶乐师的通称。③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④贾人:商人。贾,ɡǔ。)遂命酒①,使快弹②数曲。(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①命酒:吩咐摆酒。②快弹:痛痛快快地弹。)曲罢悯然①,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②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自己叙述了年轻时侯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间辗转流离!①悯然:忧愁的样子。悯,mǐn。②漂沦:漂泊沦落。)予出官①二年,恬然②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③意。(我从京城贬职出来,已有两年,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听了她的话,深有感触,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酸苦。①出官:京官外调出任地方官吏。②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恬,tián。③迁谪:左迁贬谪。谪,zhé,降职。)因为①长句②,歌③以赠之,凡④六百一十六言⑤,命曰《琵琶行》。(于是撰写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①因为:于是写。②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③歌:作歌。④凡:共。⑤言:字。)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我们学习时要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一一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三、五句(“问其人……委身为贾人妇”、“曲罢悯然……转徙于江湖间”)跟诗的第三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目的是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十分必要。



白居易贬到浔阳之后,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消极,开始揉合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保和”和佛家的出世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明哲保身”的法宝。他抵湓城不久,即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一草堂。这个草堂,前有奇松数十株、修竹千余竿,青罗为墙板,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旧唐书、白居易传》),欲以此贬官闲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就平生之志。” (《九江史话》)他自述被贬为司马后的心情:“州民康、非司马之功;郡政坏,非司马之罪,无言责,无事忧。”故诗序中写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浔阳江①头夜送客,枫叶荻②花秋瑟瑟③。(秋夜我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瑟瑟抖动。①浔阳江:长江流经浔阳郡境内的一段。②荻:多年生水边植物,形状像芦苇,秋天开草黄色花。③瑟瑟: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主人①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②。(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然后上船,设宴饯别,拿起酒想要喝,却没有音乐助兴。①主人:白居易自指。②管弦:借代音乐。管,笛、箫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酒喝得烂醉,但是一点也不痛快,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茫茫的江水里倒映着一轮明月。)



诗首段六句交代了时间,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浔阳江头,也就是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人物和事件,诗人给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伤感,何况又是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女的突然出现创设了恰当的氛围。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寻声暗①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②。(循着声音悄悄地询问什么人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弹琵琶的人想说话却迟迟没有出声。①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②欲语迟:想回答又有些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①重开宴。(移动船只靠近那个人邀请他相见。添上酒又掌好灯,重新摆起酒宴。①回灯:重新掌灯。意即使灯芯加长,灯光更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再三呼唤,她才羞答答走出船舱,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这里八句描写琵琶女的出场: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主人忘归客不发”,由此想见乐音的美妙。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不知道声音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前后照应,表明这位演奏者也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楚楚动人,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转轴拨弦①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感情。①转轴拨弦:调弦校音的动作。)弦弦掩抑①声声思②,似诉平生不得志。(每弹一弦都在叹息,每发一声都露悲伤,好像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①掩抑:低沉抑郁。②思:悲伤、哀伤。)低眉①信手②续续③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低着头随顺着手连续不断地弹啊弹,仿佛在尽情诉说心中那无限的伤心事。①低眉:低头。②信手:随手。③续续:连续。)轻拢①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②》后《六幺③》。(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①拢:拢、捻、抹、挑,这四者都是弹奏琵琶的指法,前二者用左手,后二者用右手。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②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据说开元时从印度传入,原名《婆罗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白居易还有《霓裳羽衣舞歌》,对此有较详细的描写。③六幺:琵琶曲名。也作《绿腰》,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得名,是当时流行的曲调。幺,yāo。)[这里前七句概写琵琶女自由弹奏的乐曲,最后一句引出下面重点描写的乐曲霓裳、六幺,让读者粗略体会琵琶女演技的高超。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低眉信手续续弹”,写熟练的弹奏技巧。拢、捻、抹、挑,是弹奏琵琶的手法。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紧扣了一个“情”字, 写曲调的悲怆,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大弦①嘈嘈②如急雨,小弦切切③如私语。(大弦恢宏粗重,嘈嘈之声,好像是夏日急风骤雨,小弦和缓悠细,切切之音,好像是情人夜半私语。①大弦:指琵琶四弦(或五弦)中最粗的弦,小弦指细弦。②嘈嘈:形容声音浊杂粗重。③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急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①。(大弦小弦交错而弹,嘈嘈切切的声音错杂成一片,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①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别比喻乐声的浊重和清脆。)间关①莺语花底滑②,幽咽③泉流冰下难④。(一会儿间间关关,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欢快地婉转鸣唱;一会儿幽幽咽咽,艰涩低沉就像清泉在冰层下时断时续地流淌。①间关:鸟鸣声。②滑:形容乐声宛转流畅。③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④冰下难:以泉水在冰层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①歇。(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凝结不动了,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①暂:突然、一下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加使人心驰神往。)银瓶①乍②破水浆迸③,铁骑④突出刀枪呜。(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一声巨响,水浆四溅;骤然间仿佛杀出一队铁骑,喊声震天,刀枪轰鸣。①银瓶:汲水器。②乍:突然。③迸:溅射。④铁骑:带甲的骑兵。)曲终收拨①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终了,琵琶女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①拨: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东船西舫①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银波里闪耀。①舫,fǎnɡ,船。)[这里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的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溅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这是课文第二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琵琶女出场,第二层概写琵琶女演技,第三层是课文重点,具体描写琵琶女演奏《霓裳羽衣曲》《六幺》。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恰恰就在这里。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迅速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细致具体地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既用“切切”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私语”这个比喻使它形象化。“嘈嘈切切错杂弹”,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作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梗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让读者在寻味“幽愁暗恨”之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迸溅出来,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就在你心悸魄动之际,“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演奏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让读者和诗人一样都沉浸在美妙无比的回味之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从诗的音律来看,这段描写用韵也很讲究。全段十六联,前后换韵十二次。或一联一换,或两联一换,而且平仄韵相间,仄声韵又以入声韵居多;平声韵绵长悠扬,入声韵短促清晰,形成抑扬起伏的音韵旋律,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物坎坷不平的人生命运与起伏回荡的怨愤之情,收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沉吟①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②。(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放在琴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收敛起面部怨恨的表情。①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②敛容:这里指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敛,liǎn。)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①下住。(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女子,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①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虾蟆,háma。)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①第一部②。(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①教坊:唐高祖时设置的宫内教练歌舞的机构,唐玄宗又设内教坊和左教坊、右教坊。②第一部:意思是最优秀的一队。歌舞队、乐队古代都称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①妒。(每弹罢一曲,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梳妆打扮完毕,标致的容貌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①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这里是对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五陵年少①争缠头②,一曲红绡③不知数。(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弹完一曲收到的红绡不知其数。①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子弟。五陵,指汉代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城北,是汉朝王公贵族的聚居处。②缠头:古代赏赠给歌人舞女的丝织品。③红绡:红色绫缎。)钿头银篦①击节②碎,血色罗裙翻酒污③。(打拍子敲碎钿头银篦,吃美酒泼脏红色罗裙,一点也不可惜。①钿头银篦:上端镶着金花的银质发篦。钿,diàn,金花。篦,bì,梳发用具。②击节:按照乐曲节拍敲打,即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银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节,节拍。③翻酒污:泼翻了洒菜被玷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①度。(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①等闲:随随便便,看得很平常。)弟走从军阿姨①死,暮去朝来颜色②故③。(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①姨: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②颜色:这里是容貌的意思。③故:陈旧、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前冷冷清清,来往的车马,越来越稀少,年纪大了,只好嫁给一个商人做老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①买茶去。(商人只注重赚钱,不珍惜感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又去了浮梁,买茶做生意。①浮梁:唐天宝间改设的县,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镇北浮梁。当时是个茶叶贸易中心。)去来①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他离开江口,留下我独守这空船,唯有绕船的明月,寒凉的江水与我为伴。①去来:偏义词,无“来”的意义。)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①泪红阑干②。(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在梦中哭泣,搽了胭脂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①妆:这里指脸上的胭脂粉。②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这是课文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除第一句过渡外,这一段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自言本是京城女”至“秋月春风等闲度”)十二句,极写琵琶女昔日的红极一时。第二层(“弟走从军阿姨死”至段末)十句,写琵琶女时过境迁,飘零沦落。这段叙述言简而意丰。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但“沉吟”的神态,暗示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①唧唧②。(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语更加歔欷。①重:更加。②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和她同样是沦落在天涯海角的失意人,偶然相逢便如知己,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呢!)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我自从去年辞别了繁华长安京城,贬官闲居,一直卧病在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①声。(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①丝竹:弦乐器和竹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①苦竹②绕宅生。(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①黄芦:指发黄的芦苇。②苦竹: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引《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之后认为:“所谓恶竹,当指此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①猿哀鸣。(这地方从早到晚,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哀啼,就只有猿猴悲鸣。①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①。(即使是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美好的光景,我也常常只能取酒独酌独饮。①独倾:独自饮洒。)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①嘲哳②难为听③。(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实在难听!①呕哑:óuyā,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②嘲哳:zhāozhā,形容乐声杂乱难听,也作“啁哳”。③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今夜闻君琵琶语①,如听仙乐耳暂②明。(今晚上听了你弹奏的琵琶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①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②暂:突然、一下子。与上文“耳暂歇”中的“暂”同义。)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①君翻作②琵琶行。(请不要推辞,重新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①为:wèi,替、给。②翻作:写作。翻,按曲填写歌词。)



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之情。作者由于诤言直谏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听完琵琶女自诉苦难身世、更激起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忍不住落下千古失落者之泪,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情。“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叙述了诗人贬官九江以来孤独寂寞的遭遇。这段文字,作者叙事的手法很高明。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不写往昔却详写而今,这就是所谓“以彼之详,补此之略”。这是因为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的宠幸情况和诗人在朝廷任官有某些相通之处,同样,诗人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年长色衰”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这样写,两者的形象相互映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能更贴切地表现“天涯沦落人”的同病相怜。这段文字,作者还善于调动景物描写,衬托自己被贬之后孤苦寂寞的感情,住处“地低湿”,周遭“黄芦苦竹”,表现他内心的悲苦;“杜鹃啼血猿哀鸣”,仿佛在倾诉诗人内心的哀怨。而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在这里诗人找不到知音,所以“春江花朝秋月夜”,即便是这样美好的时光,也只能“取酒独倾”,表现了他的孤苦难熬。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①促弦②弦转③急。(听了我的话有所感动,长久地站立,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更加激越的乐声。①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却,退。②促弦:把弦拧紧。促,紧、迫。 ③转:更、越。)凄凄不似向前①声,满座重闻皆掩泣②。(音调凄凉,跟刚才弹奏的《霓裳羽衣曲》《六幺》情调完全不同,满座的听众,一个个都忍不住掩面哭泣。①向前:以前、刚才。②掩泣:掩面哭泣。下面“泣下”的“泣”是“眼泪”的意思。)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①青衫湿。(这当中哪一个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①江州司马:作者自指。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自此诗以后,人们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第五段,故事结束,“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琵琶女再次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使所有听者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泪湿青衫。这第三次演奏虽然简略,却是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如果说第二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听众被深深吸引,沉醉在美妙的音乐境界中。而第三次则是“满座重闻皆掩泣”,听众就不是一般的陶醉,而是强烈的共鸣。“司马”句是高潮中之高潮,戛然而止,产生巨大的艺术撞击力,能催人泪下。这结尾文字虽然简略,却是以少胜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6:47:20 | 只看该作者
《琵琶行》特色鉴赏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很鲜明:



其一,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其二,诗中描写音乐,手段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



其三,作品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凝练优美、叩人心扉的千古流传的佳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6:47:36 | 只看该作者
《琵琶行》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问题探究



《琵琶行》最大的成功就是关于音乐的描写。诗不仅用了“嘈嘈”“切切”这样的象声词逼真地模拟乐音,更主要的是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进行形象的描写。例如,用“急雨”比喻大弦的“嘈嘈”声,“私语”比喻小弦的“切切”声。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大弦小弦交错弹奏的乐音。诗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 比喻曲调的流转,“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这些描写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让我们欣赏了一场绝妙的音乐表演。



《琵琶行》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不仅描写了一位卓越的音乐表演家,而且描写了一位卓越的音乐鉴赏家。白居易不仅能听出琵琶女弹艺的高超,而且能听出曲调中隐含的感情。仅仅“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听出“未成曲调先有情”。从“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这样的连续演奏中,听出琵琶女“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即便琵琶女短暂的歇拍,他也听出:“别有幽愁暗恨生。”到了最后,竟然听出“凄凄不似向前声”,在“满座重闻皆掩泣”之时,诗人热泪纵横“青衫湿”。



这使我们自然想起了有关“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一会儿俞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我们也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



今天,我们赏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要做诗人的“知音”。诗人说,他听出了琵琶女弹奏中的“情”,这个“情”是什么?琵琶女是怎样借助她的乐曲抒发了内心的“情”?诗人又为什么能听出其中的“情”呢?请你根据诗中有关的音乐描写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探究思路



探讨这个问题,要明白诗描写了几次演奏,每次演奏的具体背景,特别要把诗所叙述的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经历与琵琶旋律的变化对应起来进行分析。



诗共描写了三次演奏,第一次是独守空船的琵琶女,在凄清的月色中,借一曲琵琶排解寂寞;诗人是时送客江头,醉不成欢,哀怨悲凉的琵琶声,拨动着他蓄满愁惨的心弦。第二次是琵琶女应诗人请求演奏,用“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那“似诉平生不得志”的琵琶声,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情不自禁地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第三次是琵琶女听了诗人自述身世之后,用“凄凄不似向前声”的音乐,伤已伤人;诗人用“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泪水,哭人哭己。



这三次演奏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其中明写详写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诗人首先抓住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场神态,表现出人物内心的难言之痛,暗示着她不同寻常的身世;接着以“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校弦试音动作,突出其演奏的一个“情”字;然后在描写其“低眉信手”“轻拢慢捻”等弹奏动作、神态的同时,用“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半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述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具体描摹琵琶声。诗人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乐音的变化。表面看,这似乎是纯音乐意境的描写;究其实,则别具匠心。那起伏多变的旋律,将琵琶女个人的“平生不得意”、“心中无限事”融入其中,谱写了她坎坷一生的遭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正是她饮誉长安,欢笑连年的写照。那时,她年轻美貌,才高艺绝,引来多少“五陵年少”的欢呼喝彩,而个人沉浸其中简直飘然若仙,欣喜若狂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表现此情此景再也恰切不过!“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可视为她一生的转折,前者一帆风顺,后者则路途坎坷,前者青云直上,后者一落千丈。尔后,“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是她家败人衰、沦落江湖,欲哭无泪的悲惨境遇的写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长期郁积的怨愤在心头翻滚,而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四弦一声如裂帛”是琵琶女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的愤怒控诉,心中的怒火犹如火山般猛然爆发。这段绘声绘色的音乐描写再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逼真地描述琵琶女的身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铺垫和渲染。真正是千古绝唱。



诗人能够成为琵琶女的知音,一方面是由于诗人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是由于诗人有着和琵琶女类似的身世。诗人也曾经历过名扬京师、高朋满座的辉煌,后来因为上书直谏,遭谗获罪,如今卧病浔阳,孤苦伶仃。同病相怜,同气相求,琵琶女指间跳跃的千变万化的音符,不仅汇成了她自己起伏跌宕的心潮,也激荡起诗人对自己平生遭际的回忆与感伤,琵琶声在善奏者与善听者的心灵互动中,自然地成为承载人物情感的媒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6:47:56 | 只看该作者
《琵琶行》训练提高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训练提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①贾人    ②悯然    ③恬然    ④敛容     ⑤钿头银篦



答: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①左迁 ②银瓶乍破 ③东船西舫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 ⑤终岁不闻丝竹声   ⑥又闻此语重唧唧



答:



3.指出下面句中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使快弹数曲。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④弦弦掩抑声声思。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如听仙乐耳暂明。⑦为君翻作琵琶行。⑧却坐促弦转急。



答:



4.赏析诗中重要语句,回答问题:



(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诗中最能表现“迁谪意”的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无限事”指的是:



A.少小时欢乐,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平生不得志。



C.“去来江口守空船”的凄凉事。



D.夜深忽梦的“少年事”。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沦落人”指的是:



A.少小欢乐,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身怀绝学,报国无门,请缨无路。



C.远辞帝京,孤处僻地浔阳城。



D.不得志。



(4)“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对“向前声”和现在声理解正确的是:



A.“向前声”指“水上琵琶声”。现在声的特征是旋律更急促。



B.“向前声”指“霓裳”“六幺”。现在声的特征是更加声情并茂。



C.“向前声”指“山歌与村笛”。现在声的特征是旋律更急促,情调更凄楚。



D. “向前声”指“霓裳”“六幺”。现在声的特征是旋律更急促,情调更凄楚。



5.关于这首诗的结构,一般是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段落层次,但是也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划分段落层次。请你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用文字分别写出它的段落提纲,也可用图表标示出来。



答:



6.诗人是朝廷命官,而琵琶女仅是一名歌妓,处于社会的最低层,两人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但诗人却引琵琶女为知己,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你认为他为什么会发出如此感慨?



答:



7.诗中有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琵琶女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16:48:17 | 只看该作者
8.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找出这八个比喻句。它们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充下面表格。
比喻
特征
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

急促——舒缓

轻微委婉
大珠小珠落玉盘



宛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阻塞压抑
冰泉冷涩弦凝绝
清冷凝滞
银瓶乍破水浆迸

爆发——高昂

高亢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骤

9.怎样描与声音呢?我们从《琵琶行》中,可以学到许多方法。概括起来说是:(1)直接描摹其声音,例如                  等;(2)巧妙地运用比喻,这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例如                                   、等。另一种就是通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其他感觉,如视觉、味觉、触觉等,例如                      等;(3)从侧面描写,主要办法:一是写听者的感受,例如                            、       等,二是用环境烘托,例如                           等。你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能不能也学着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题目可以是《一曲动人的歌》。

解析与答案

1.解析:“贾”多音字,“悯”“恬”易读错字,“敛”“钿”“篦”难读字。

答案:贾gǔ,经商。悯mǐn,忧愁。恬tián,宁静。敛liǎn,收敛。钿diàn,金花。篦bì,梳发用具。

2.解析:题中列出的词语在上下文中都可找到释义的依据:①下文有“始觉有迁谪意”、“谪居卧病浔阳城”。②下句有对文“铁骑突出”。③“东船西舫”是同义并列词组。④“去来”主语是商人,商人已于“前月浮梁买茶去”。⑤与“浔阳地僻无音乐”对文见义。⑥与“我闻琵琶已叹息”对文见义。

答案:①迁谪,贬职。②突然。③船。④偏义词,只有“去”之义,无“来”之义。⑤代指音乐。⑥叹息声。

3.解析:阅读古诗和文言文要特别留神古今形同异义之词,防止用今义释古义。

答案:①“明年”,今义与“去年”、“今年”相对而言。古义是过了一年,即第二年。 ②“快”,今义“快速”,古义“畅快”。③“因为”,今义表原因,常与“所以”呼应。古义是词组“于是就”。“长句”,今义指字数多的句子,古义是七言诗。④“思”,今义“思想、思考”,古义“怨恨”。⑤“颜色”,今义指“红黄蓝白黑”等色彩,古义是词组“颜面神色”。⑥“暂”,今义“暂时”,古义“一下子”。⑦“翻”,今义“翻滚、翻动”,古义“依照曲谱填写”。“行”,今义是“行为”“品行”,古义指“歌行体”的诗歌体裁。⑧“转”,今义动词“转动,辗转”,古义副词“更”。

4.解析:(1)注意“感斯人言”与诗中“我闻琵琶又闻此语重唧唧”相应,故知C项正确。A项是别离意;B项指的是琵琶女,弄错对象;D项在“是夕”之前,时间错乱。(2)重在本质。A项是对现象的概括;C、D项不全面;(3)必须同时适合琵琶女和诗人。A项只适合琵琶女,B项只适合白居易,C项只是现象。(4)注意诗的前后照应,分析是否全面。

答案:(1)C。(2)B。(3)D。(4)D。

5.解析: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可按故事的“发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考虑,从音乐的角度,则要分析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乐曲,据此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下面列出结构图示的答案,文字表述从略。

答案:

课文结构示图


6.解析:本题旨在用对比的方法研读“序”及全诗,特别是诗的第三、四两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因为两人有许多的相同点。具体见下表:
相同点
琵琶女…………………诗人
a 来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b.出色才能:
誉满京都名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c 落泊失意、沦落天涯
年长色衰守空船     谪居卧病浔阳城
因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白居易才从琵琶曲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

7.解析:景物描写是本诗的重要表现手法,品味它们在诗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答案:本诗前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诗人和客人都沉浸在美妙无比的乐音之中,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艺的高超;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象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孤单寂寞的悲惨生活。

8.解析:比喻是描写音乐的主要手法,运用这一手法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对诗中的比喻要反复琢磨体会。

答案:
比喻
特征
变化

粗重急骤

小弦切切如私语


清脆圆润




轻快—时断时续—暂歇
间关莺语花底滑






激越奔涌

铁骑突出刀枪鸣



戛然而止
9.(1)嘈嘈、切切、间关、幽咽。(2)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珠落玉盘。铁骑突出、银瓶乍破。(3)主人忘归客不发、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山湿。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曲动人的歌》答案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1: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