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 莫让听课成鸡肋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新区新市初中 王胜强
听课本应是学校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因为它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成熟教师提升自己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者通过听课可以长善救失:发现他人教学活动过程中习惯性的错误,习得他人好的做法,吸收他人好的理念。尤其是对农村学校而言听课活动更是当前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甚至是唯一途径。可是从现况来看,听课如今日渐形式化,越来越被人诟病,渐渐成为了可有可无,索然无味的鸡肋。
如今一堂课听下来,评课时无非是教态自然、重难点突出,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等一系列空泛的非连续性的抽象的概念。从教师讲到学生,从教学方法谈到课堂组织,从教师的主导聊到学生的主体……仿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仔细一揣摩又仿佛什么也没说。上课者没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鼓励、指正,听课者更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下次听课还是揪住这几点不放。长此以往,听课便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变成了走过场,变成了教师完善自己所谓材料的无奈之举。听课成为鸡肋,究其原因,是因为听课教研的成分渐渐减弱,教师通过听课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素养。空空荡荡地来,空空荡荡地回,使得一线教师对听课失去热情,产生了懈怠。因此,听课前,要明确听课目的。也就说在听课前要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对此次听课主要研讨的范围或者主题有一个清晰认识。比如说一节阅读课,到底主要是研究阅读课的课堂组织形式,还是探讨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在听课前听课者要达成共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得到实惠,从而使得听课活动在明确方向的指引下走得更远。其次学校的教研管理不能仅在数量上对听课的节数进行了硬性规定,更重要的是要对听课质量进行评价。从制度制定的层面保证听课能使上课者、听课者有所获得。
听课沦为鸡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师的懈怠。现在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把教师当作人生的事业。但是经济的拮据,带来生活的压力;旁人的不理解,又带来心里的压力。同时社会在向教师要效益,家长在向教师要成绩。这一切使得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一线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较差,更无幸福感。那么事业就无从谈起来。如此背景下教师完成本职的教学任务尚且无热情,又怎么能真正地参与到听课活动中去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