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长长的蔬菜》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7:3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班数学活动《长长的蔬菜》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对测量的认识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1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2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能通过测量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3、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
(三)教材重点、难点。
幼儿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因为只有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听、去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幼儿对于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幼儿独立、正确地完成测量任务还有困难,因此,幼儿讨论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在活动区里准备:木棍、纸条、曲别针、毛线、矿泉水瓶等。为幼儿创设探索操作的条件,为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服务。
  2、教师操作的教具一套:为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准备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7:35:28 | 只看该作者
三、说教法
皮亚杰研究幼儿怎样学习数学时提出:“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他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注重手、眼并用,动静结合,调动幼儿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学习自然测量,从而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等。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的调节。在大班,讨论是激发幼儿思考和动手操作愿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操作前,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猜测答案和结论,为下一步幼儿操作检验做了很好的铺垫。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有目的进行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探索操作法
因为幼儿爱幼、爱问、好学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我采用了这种方法,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3、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大班的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好问的特点。而且又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发现法,让他们在操作中,去寻找发现、满足好奇心,从中寻找发现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为突破难点做为铺垫。
   四、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操作中获得探索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数学活动设四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探索发现;第三个环节是游戏“量一量”;第四个环节是延伸活动。其中第二、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四个环节呢?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便于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于是在开始部分,我根据幼儿好奇这一特点,运用故事的形式,向幼儿抛出问题:“冬天快要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长颈鹿、小马、小狗和小兔子它们一起来到商店里买围巾。商店里有好多围巾,各种各样的都有。大家都看花了眼,不知道该要哪一条。你们能帮助它们吗?”让幼儿自己去动脑筋想一想,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学习运用自然测量物体的方法,并比较物体的长短。
(5)        首先,我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为小动物选择围巾,并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接着我把幼儿挑选的围巾图片放在一起,让幼儿比一比哪里不一样,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长谁短呢?然后我出示长短相同的铅笔,让幼儿学习用自然物进行测量。通过示范,让幼儿对自然测量的方法有了正确的了解,这样得到的方法,幼儿的印象较为深刻,突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最后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用铅笔测量每条围巾分别有几支铅笔长。再请幼儿回答测量的结果,并比较出最长的围巾和最短的围巾相差几支铅笔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分别送给不同的小动物。
第三环节:游戏“量一量”。
  幼儿经过了第一、二环节的学习,此时幼儿已开始感到疲倦了,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这环节我设计了游戏“量一量”,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既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让幼儿探索用同样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这环节中,在安排游戏之前,让幼儿先讨论设想操作结果→接着进行操作游戏→最后进行讨论。让幼儿更明确操作的目的性,最后的讨论一方面是讲述自己实验过程和发现;另一个方面是检验自己获得的结果与活动前的设想是否一样,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进一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里面为幼儿提供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寻找、选择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教室里的其它物体,探索发现,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这四个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 19: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