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业设置要关注学生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不再围绕老师转,课堂不再满堂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语文作业也从课堂走向学生生活,客观题少了,主观题多了;动笔的少了,阅读的多了。这些变化,折射出教者对学生的充分关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最近,笔者偶然看到一位二年级老师在学完《梅兰芳学艺》后,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题目为:“为了练好,梅兰芳常常。日子一长,。”猛一看,这样的题目体现了对文本内容的关注,对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包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细一推敲,对于梅兰芳,二年级的学生知之不多。他们的阅历有限,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又不强,让学生去完成这种远离生活的高难度的练习,学生只能不知所云,勉为其难。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笔者听一位老师上《郑和下西洋》,最后这位老师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郑和下西洋分别到过哪些国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具体介绍当时的情景。猛一看,符合课改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细一推敲,尽管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可要查阅郑和下西洋时的具体情景的资料还比较困难,不要说学生,就是成人,也有一定难度。教者一味追求拓展延伸,没有把握合适的“度”,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说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心中有教材,也要心中有学生,要把握好合适的“度”。
  1、紧扣课文,把握训练的着力点
  我们知道,布置作业是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的。因此,在设计练习时,一定要紧扣教材,把握作业的着力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学习基本用书,具有权威性。可见,教材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尊重教材,以教材为本,用好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进行作业设计和课外学习时,同样要用好教材资源,使教材成为学生提高能力的一块基石、一个跳板,切不可为了求新,赶时髦,把教材放在一边,另搞一套,以迎合评委、听者的口味。像上例,《郑和下西洋》一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反复解读教材,把准教材的重难点,找到训练的着力点。像“郑和下西洋分别到过哪些国家”这样的作业,明显偏离了学习的重点,是典型的“装饰性”作业——中看不中用。
  2、贴近学生,把握训练的延伸点
  无论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最终要由学生去完成。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要目中有人,蹲下身子看学生,使设计的作业既要紧扣教材实际,又要难易适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把握训练的延伸点。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才是最有效的。像上例,让二年级学生去联系梅兰芳的生活,想象梅兰芳学艺的情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没有把握合适的“度”。看似以人为本,实则“目中无人”。
  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学生的视角品读课文,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练习贴近学生生活,能使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打通练习与生活的藩篱,勾起学生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学生在回忆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完成练习的切入口,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实际上,在布置作业时,还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
  由此看来,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紧扣课文是基础,贴近学生是关键。只要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一切从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就一定能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点,从而使作业布置不再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块“短板”。(作者单位:刘吉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罗梅,江苏省高邮市武安中心小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