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和诚实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教育专家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要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现实是怎样呢?我执教四年级时,曾经布置一篇名为《我的校园我的家》的命题作文,结果令人沮丧,70%的作文都是抄摘或者组接而成的,其中写得最好的作文描写的是广州××小学。由此可见,“不诚实”的种子已在一部分同学的心里发芽了。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诚实是小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基础。我们老师不能侧重于写作技能的培养,而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呢?我认为:

1.培养学生写真述实的写作态度

在许多班级,学生为了完成作文,经常偏造虚假的情节,而有些老师认为文章写得好就行了,管他是真是假呢?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完成作文《捡到五角钱之后》。有下一个女生是这样写的:在浏览动物园的路上她捡到了五角钱,问过路的游客都说没丢钱,怎么办呢?最后,她把五角钱捐给了一个在门口乞讨的老婆婆。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不把钱交给管理员?她说:“信不过,既然找不到失主,不如救助老人。”我再问她是真的吗?她羞红了脸低下头来,“报纸上搬来的。”

后来,我在班上严厉地批评这种假话假说的行为,语重心长地说出写假话的危害,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诚实”。

2.灵活命题,拓展思路

有时候,不是学生想写假,而是迫不得已,这与个别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范围窄、要求高、不切实际有关。如这些作文的命题:《慈祥的爷爷》、《读〈三国演义〉有感》、《爸爸,我恨你》、《游览迪士尼乐园》等等。要知,有一些学生还不知道《三国演义》这本书、迪士尼乐园呢?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写自己的话,强调倾吐他们心中的积蓄,是让学生“心有所写、写有所感、感有所作”。所以我们在命题时务必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出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有话可写。

(一)在统一写作要求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可拟以下题目供学生选择:,今天糟透了》、《哎……》、《班里的头条新闻》、《公园里的奇遇》等第。

(二)半命题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补充好题目,并写下来。例如,以《一件××的事》、《××的人》、《××的星期×》等题目,要求学生去写。这样拓展了学生可选材料的空间,较容易找到自己想写的资料,就不用东拼西凑、移花接木了。

3.创造材料,积累素材

学生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学习、生活,但好多学生的选材范围实在过于狭窄了,好像写一件好事,总是帮某人推车、抬水、擦窗、拾金不昧等,太公式化和无创意了,所以我们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如郊游、比赛、夏(冬)令营、扫墓、游泳、观龙舟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活动之前,都向学生讲明白内容、要求、意义,之后写出自己的切身体会。平时还可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随想,不要求洋洋数百字,每天都写,但必须真实,写出感情,并制造机会让学生之间多些交流。

4.开展与诚实有关的主题班会

每周的班会是总结学生一周以来各个方面的情况,其中不能缺少对学生进行的诚实教育。如通过开展《大家说说谎话的危害》、《我知道的名人实事》、《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寻找资料、角色扮演、讨论交流、中明白诚实的可贵。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学生写作的态度,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并授予扎实的写作技能,那么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就一定能达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0:42:0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中作文活动课的探索和体会

  

-

新课程一经推出,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不同反响。接触新课程,尤其是新课程中的活动课模式,我深表赞同。它融合了欧美国家和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创新和实践能力。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知识的同时,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给我们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老师以从未实践过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并创造性地、艺术性地完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每一课。现实中我们老师不是《百科全书》,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认真、积极地备好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同去感受新课程带来的惊喜。

江南本来很少下雪,但在我的一节语文课上,窗外却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场大雪,猛然间从天而降。那雪如鹅毛、似芦花,急速地飘落地面。别说孩子们,就是我,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也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和孩子们同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太美了!雪!”

我立刻指挥学生们:“快,到窗边看看!这场雪什么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在窗边:“像柳絮!”“真像鹅毛呀!”“我觉得像棉花!”孩子们都笑了。“想象一下,它给你什么感觉?”一个女孩子说:“我觉得它好像在说:快跑!快跑!天气太热了,我可不想半路上就化掉,我要让地面一片雪白!”“我觉得它好像赶集似的,要到地面上抢占地盘!”一个淘气的男孩子喊。就这样,我们看着、想着、说着……孩子们富有个性的语言不时冒出来,我也从观察景物的顺序、样子特点、想象等方面及时地进行了指导。很快地,雪停了,孩子们还在惋惜着,我说:“太可惜了,可不能就这样让它从我们眼前溜走,同学们赶快把它记录下来,同时把你的感受、想象也写下来!”不一会儿,学生们的草稿本上就写满了他们的作品,连平时写文章最困难的孩子也写了一大段。

本节作文的教学中,注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团体的互动过程,力争让每个成员(包括教师)以平等的地位参加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作文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写的真实,必须有真实的东西可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现象、体验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随时观察的能力,在生活的体验中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这次即景观察我感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体验把自己最深刻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也许小学生的文章语言还欠生动,但他们所写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赏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新课程的作文课堂教学,主题是《未来的汽车》。本次想象作文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还有想象思维能力进行设计。以想象未来的汽车为主题,要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羽翼去创造,大胆去想象。鼓励学生幻想对于心中未来的汽车,学生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因为,任何限制都显得多余。 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掌握的语汇,按照自己的想象去重新组合甚至发明创造出一些新生事物,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汽车,他们很感兴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在原有对汽车认识的同时有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再次创造的欲望,并且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写下来,从而很好的完成写作。 本次学生习作,学生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汽车出发,在特定的情景设计中展开设计比赛,都比较重视这次写作,兴趣盎然。21世纪的今天,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汽车的尾气、噪音污染等深深的困扰着人类,在学生的习作中就很好的突破了这几点,他们心中的未来汽车无论是在样式,功能,还有环保,安全,都从孩子的创新的思维展开,重点突出,内容具体。想象大胆而奇特,运用多种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设计,有造型奇特的甲壳虫,有依据不同地形不同情况变换不同形状的变神号,有防盗放电的神威号,利用太阳能做发动能量的环保车太阳神号……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语言富有时代气息和童真童趣。教师留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 通过系列的、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刺激展开想象习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完毕后,老师在小结中提出: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需要想象,并在屏幕上打出爱因斯坦的名言,指出科学的基石就是大胆的想象,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的创新。最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想象,画出对未来车的画像,并各自讲述各自的设计理念,要求表达语言有条理性、流畅性及创造性。最后老师以提出:“假若人人都有了车,世界会有什么变化?”作为学生的课外的延伸作业,结束了这一堂的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一是和旧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它突出了课堂的人文性以及对认知系统的整体性的设计,课后练习的设计,表现在拓展性和量的减少,整个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很多东西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寻找资料的过程当中,学生自己得到了知识的熏陶,比如汽车启动的原理,构造特点,以及相关文章的具体内容的介绍。学生在寻找中自然就理解了这些知识,并且还能大胆的进行设想和想象勾画。在课堂上,资源的共享,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内容由过去的陈旧死板,脱离时代的面貌改进到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并体验,语文生活化得到了实现。

新课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欧美国家历来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当然我们真正认同它、实践它,还需要有一段长路要走,要边教边摸索,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教学之路。在欧美教学模式中有一点特别值得可取,就是常常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我们人类对游戏所产生的结果记忆深刻,也很容易产生共鸣。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曾经有一天下午我也给学生上语文作文课。我先安排让学生做他们经常做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但学生很少对游戏产生感想。这时我就对学生说:“通过这个游戏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何感想?”,结果学生们就展开了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领悟到:在游戏过程中,为了不被老鹰抓住,这不仅要带头人灵活,还需要我们每个队员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假如队员中有一个开小差,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就会被老鹰抓住。接下我就顺理成章的布置“老鹰抓小鸡”的题目让同学们写一篇感想作文,明天上课时交上来。第二天上午,学生把作文交上来,我批改,感觉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少的提高。尤其有同学能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要发扬团队精神等”等道理,印象非常深刻。通过这个游戏所产生的教学结果,不仅完成了作文对生活记录、对生活感悟的教学目的,而且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联想能力以及树立团队精神,的确收到良好的教学结果,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容易达到的。

    传统课堂上我们老师是主角,讲的无非是作文的模式和套路。而学生对教师喋喋不休的教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印象不深,创造性也不强。其实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并非欧美国家所独有,早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就采用了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以生活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交流,后才会有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弟子。这本来就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磨练了学生的意志。传统教育过于讲究尊师重道、讲究权威性,欠缺对学生本身情感知识体验的尊重。我们在推行新课程的教学中,在追求教学目的的同时,将教学模式生活化、个性化,让学生对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学习难题展开自我的体验,在寻找中得到知识,在游戏中得到感悟,让每一个学生都灵动起来。这样的教学它更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和体认;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激赏;“寓教于乐”情景中的技艺切磋,相互合作氛围下的心智启迪;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只有让学生在自我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与知识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营养、相互创生,才闪烁着一种流动生成的提升美。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活动课在材料的收集上,在课堂实施上还是会成为最大的问题,尤其在海岛偏远的地区难以实施。,比如有学生上网吧,就会产上有安全问题,课堂就会产生有纪律难以控制的问题,这样就受到各方面的批评、阻挠和压力。但偏远地区不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弃儿,这就需要老师因地制宜、开拓思路。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采取奖励机制,如设立最佳风采奖、最佳组合奖等。并且可以取得家长的帮助。如何取得家长的合作来收集材料?可以用反馈表,让家长明白合作和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收集的内容和方向。如何收集材料,尤其是农村孩子如何收集材料?一个是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去查找,二是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目让学生上图书室去查找资料,三是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信息,尤其是乡土生活材料,如桥名,人名店名等。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还需要专门设立一节课,来让学生阅读然后统计确定分类。活动结束后,学生或许在课堂上唇枪舌剑,面对写作仍然一片茫然,怎么办?除了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还需要解决言与行的失衡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给我们的写作方式很有用,但是在现在的综合性活动中有所缺失,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写作指导,有必要的时候,老师还是需要给予写作上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初出闺阁,条件的限制,压力的重重,像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尤其是新课程中作文的活动课仍须在压力中奋进,在探索中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0:43:00 | 只看该作者
创新作文要抓好观察和想象



-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通过创造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因此,《找风》这个作文训练便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又最容易忽视的“风”作为观察对象,创设观察情境,教给学生让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察和想象中得到提高。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谜语激趣,激发思维

1、引导:猜一猜,是什么。

脚踏清江水, 手扬满天沙。惊起林中鸟,折断园中花。

(谜语引入,既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特点,又为下面的观察、写作打好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风看不见,摸不着,没气味,没形状,但它又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风也很有特点的。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它,看谁找的风最有特点,最有创意。

3、揭题:找风

二、学习范文,明确习作要求

1、让学生说说所摘录的有关风的语句或诗。


2、选其中的一两个语句体会观察方法及写作方法。如以下两句比较典型:

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中有个字用得非常好,一字便写出了春风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既有色彩,又有很强的生命力,给人强烈的动感。)

3、大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一句写风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表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课件出示:以春天景色为背景,配乐朗读。)


读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春风是怎样的?(像母亲的手那样温暖,那么亲切;有泥土的气息……)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的?(触觉、味觉、嗅觉,并展开了想象。)

(在阅读欣赏中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精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美妙之处,尤其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的精华,从而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作文能力的培养,能激发学生创作激情。)

4、学习观察方法:我们怎样能找到风呢,首先我们可以学学朱自清的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甚至可以用嘴尝一尝,你就能找到各种各样不同特点的风,其次,边观察边展开想象,并细细思索观察中的各种感受。

5、出示活动要求和习作目标:

(1)通过找风活动,学会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并展开充分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把找风的过和写下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具体,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创设观察情境,教给观察方法,通过启迪学生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甚至用嘴尝,学生非常新奇,跃跃欲试,调动了兴趣,也活跃了思维,为下一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三、找风活动

1、师生一起到室外找风(15分钟左右)。集体与分散结合,可以个人观察也可以小组合作。

(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随机指导,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大胆想象,表扬学生的新发现。(可作如下几方面组织学生找风。)

(1)站在走廊上,向远处眺望。(天上、远山、街头……)

(2)校园里,操场上观察身边的风。(飘扬的旗帜,飘香的花,飞扬的尘土……)

(3)自己身上的风。(头上、脸上的风,飞跑时的感觉,张开嘴吹风的感觉,微捂耳朵听风的声音,用鼻子闻闻风的气味……)

(4)教室里的风。(摇摆的窗子,被翻乱的书……)

2、个别交流:让学生随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说给同学听。


(爱因斯坦曾说:一切创造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借助创造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鼓励学生不受约束,标新立异,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集体交流

1、片断说话训练

(1)找风活动中,哪里的风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说话给予点拨。(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时间,尽量让更多的学生练说。对于中下学生,以点拔、鼓励为主。)


(2)写片断训练。

(“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育的多元化。”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

2、写活动过程

1、说说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把找风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尽量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1)按从远到近的顺序;(2)从自己身上开始,由远及近;(3)按不同的感官分类写下来;(4)按风的不同特点写下来。(5)根据自己的想象,从不同季节的风的不同特点来写。


(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启发学生求异。鼓励学生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使学生的作文多姿多彩,思路开阔,创造力极强。)

〔评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开放创新的理念,从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富有创新性。因此本教案设计中,有意识地创设观察情境,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嘴尝等方法去感受风的各种特点,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的训练。本教案设计了一个学生觉得新奇,而且又有充分的想象余地的找风活动,此类作文学生乐写,想象丰富,思路开阔,创造力极强。实践中,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篇篇美文从学生中诞生。

3、在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关系去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本教案中着眼于让学生各种感官从多角度参与观察,鼓励不同的观察方法,追求不同的观察结果,启发学生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2: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