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计算教学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最好途径,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思维的过程。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的滞后,我们一直以为,计算课最主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计算的法则,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技巧,在这里谈不上什么发展思维,即使有也是冰山一角,微乎其微。其实不然,在计算教学中,同样应该在学生思维的最深处留下知识发生、发展的轨迹,留下学生思维的痕迹。

一、操作,让思维在学生的指尖跳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如:学具操作、教具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发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如36-8,从36根小棒中拿出8根,有的学生是先拿掉一捆10根,再还回2根;有的学生是先拿走6根,再从1捆小棒中拿走2根;还有的学生是先拿掉1捆,从1捆中拿走8根……学生边操作边记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二、静思,批判地认识自己的想法

计算教学要改变“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教学,要让学生有“静思”的机会,因为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过程。在一个教学环节后,停下来,让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闭起眼来思一思”,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学会对计算结果展开批判性的思维。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420÷30时,学生往往会把商“1”写在个位上。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这一难点,在列出算式420÷30后,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估一估,商是几位数?你是怎么估算的?帮助学生确定商的大致范围,便于学生笔算的学习。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笔算前,都要求先估算商的大致范围,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在经历了估算与笔算后,再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为了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我们是怎么做的?学生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都能明白:笔算前要先估算。正是这样短短的一段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个梳理、提炼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三、交流,让思维和语言表达相互促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因为通过交流,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计算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发展思维。

如,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往往只是直观地认为是先去“0”再添“0”的方法,但是对于为什么去“0”添“0”,糊里糊涂。所以,教学时,应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如20×3,去“0”,其实是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2个十乘3等于6个十,所以是60,所以6后面添“0”。并让学生通过类似的说理训练,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观点链接]

陆丹毓: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直接联系的运算过程,是学生在理解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去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肖益红: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淮阴实验小学)

杜友霞:思维的条理性是思考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思路,循序渐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时,要将两个加数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如果违背这样的规则,就可能造成计算的错误。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持怀疑的态度审视问题的结论,不是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而是寻求不同途径,不同思维,或是从另类来思考,使思维更趋完善。如判断452÷3、452÷8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说出自己的依据……让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学生的批判能力会逐渐增强。(灌云县实验小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7: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