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基本概念和法则的教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概念、法则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法则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合乎逻辑的推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是由于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法则不明而引起的。例如:在多位数除法中,有的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商的数位。
由此可见,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与计算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关系到每个学生计算技能的强弱,是学好数学的开始。深化对这些算理和法则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智慧,让学生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调查中老师们普遍感到:教材往往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在这里看似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却很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兼得。”我们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既重视问题的解决又落实了计算的技能,两者总会所偏重。笔者认为,在强调“算用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为主。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中引用计算的法则。
调查:新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写都不出示具体的计算法则,教学中你通常:
A
| 遵循教材的要求,只要学生会进行计算,不必提及计算法则。
| 7%
| B
|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提及计算法则,但只要理解,不强求背诵。
| 77%
| C
| 修订教材,教给学生计算法则,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 16%
|
在计算教学中权重“经历过程”与“法则结语”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差异,又要看到统一。做到既重视教学的结果,又重视教学的过程。反对教学中“唯过程”或“唯结果”两种极端倾向。“经历过程”与“法则结语”其实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数学课堂教学呈现的两个重要方面。计算的法则、结语是构成数学计算知识体系的“框架”,一切计算活动都是建立在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忽略了法则的教学,凭空谈什么经历、体验、方法、策略,那只能是子虚乌有。同样如果把计算教学局限于计算本身,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只注重训练学生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强调模仿和记忆算法,那样学习的意义又何在?
附问卷1: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选择符合你学习情况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你喜欢做计算题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
⑵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样? ………………………………… ( )
A.很好,我很满意 B.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要努力提高
⑶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
A.不会做 B.粗心 C.紧张
⑷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 )
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
B.估算后,再验算。
C.一次就能做对,基本没有必要验算。
⑸在做计算题时,你一般:………………………………………( )
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
C、太简单没有必要审题,直接计算。
⑹对于口算题,你通常:…………………………………………( )
A.按照题目要求口算。
B.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进行笔算。
C.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⑺你对草稿本的看法是:…………………………………………( )
A.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所有的题目都不会使用。
B.考试时会使用草稿纸,平时有时会使用,一般不用固定的草稿本。
C.很重要,一如既往地都使用草稿本。
⑻对于计算器你通常会:…………………………………………( )
A.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使用。
B.在家庭作业中经常使用。
C.遇到较难算的题目时会使用。
⑼你所在学校和年级分别是:……………………………………( )
A.市区中心小学 B.市区完小 C.乡镇中心小学 D.乡镇完小
E.一年级 F.二年级 G.三年级 H.四年级
I.五年级 J.六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