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08: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负责人)    尤良南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目标,已得到普遍认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是各国课程改革的追求之一。如美国 NCTM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目标之一,而且把“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这样的现象司空见惯:学生已经具有足够的数学知识,却仍然不能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远远没有取得它应该取得的效果。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对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审视和反思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只从本身意志出发,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3、数学教育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和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上述这些问题与新课程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而且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还是被不同程度的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作业演变为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目的与内容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主要生长点。这样,数学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 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因此,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

(二)实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的需要

首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部分的阐释指出,小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其一个方面的目标是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为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教学中就必须实现如下转变,即:由数学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数学探索性、建构性学习;从仅限于数学内部学习转变为更多地联系自然及人类、社会等数学外部学习;由强调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其次,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就显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注重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要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那么怎样使得数学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数学教育的现状,基于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的思考,课题组成员尝试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并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或学生以小课题研究形式总结形成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 数学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带着数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从中开发创新潜能,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有利于发展综合能力?

3、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4、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类型、设计策略、内容和评价。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学生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个案,形成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四个层面作业的成功案例。

3、在绩效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的预期目标,本课题以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类型、设计策略、内容、学习评价四方面为抓手,开展研究。

初步尝试从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四个层面开展实践探索。

五、研究的对象

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2—6年级的学生。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

1、课题实施做到实践性?

2、课题实施做到开放性

3、课题实施做到结果的多样性

4、课题实施做到注重创新性。

七、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2006年6月—2006年8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组织进行论证,并进行修改; 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 2006年9月—2008年7月)

根据研究预期目标、内容实施研究; 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 2008年7月—2008年8月)

对材料进行分析,写出总结报告,推广成果 。

八、研究成果形式

1、成果集(包括主体报告和论文;研究工作报告等)

2、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案例汇编;

3、实践性作业实录(录像)等;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成  员         课题内分工                         研 究 方 向

尤良南         课题负责人                  探究性实践作业研究

费明南         课题参与者                     调查性实践作业研究

陈  渊         课题参与者                     操作性实践作业研究

滕敏健         课题参与者                     应用性实践作业研究

陆跃强         课题参与者                  应用性实践作业研究   

十、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负责人系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2003年4月,主持的《发掘小学数学研究题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研究成果被评为桐乡市教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参与的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被评为桐乡市教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3年2月,任子课题负责人的《小学审美化教学研究》项目获嘉兴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12月,主持研究的省规划课题《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成果被评为嘉兴市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近两年, 有30多篇论文(或案例)在省级获奖或发表于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代表性的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合刊;《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研究性题材》发表于《中小学数学》2002年第10期;《发现·体验·发展--〈分数的初步认识〉》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2003年第2期;《几何内容教学贯彻〈课程标准〉例谈》发表于《辽宁教育》 2003 年第9期、第10期;《主动探究,真切体验--〈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发表于《河北教育》2003年第10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表于《山西教育》2004年第23期;《在情景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发表于《陕西教育·教学》2005年第1期,等等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曾参与省、市各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成绩,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十一、经费预算情况

课题研究经费预算为 :3000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6: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