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估算数学的认识和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的教师认为,估算是概算,是过渡性的,估算的结果不能作为正式结果。也有的教师认为,估算在教材中的安排并不多,估算教学并不重要。显然,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精确计算离不开估算,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甚至影响数学能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应重视并加强估算的教学,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估算习惯,促进数感的形成发展。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要学生尽可能地“首顾大略,欲算先估”,运用估算粗略地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意识。比如,妈妈带钱去超市,要买洗衣粉(每袋9元)、牙膏(每只3元、洗发水(每瓶28元)、大米(每袋50元)各一件,带100元够吗?通过类似的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和理解: (1)对于生活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抓大放小”,粗略估计即可;(2)和精确计一样,估算也是一种计算方式,也是有根据的;(3)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作用很大。以往的估算教学,往往在专项安排的估算课上,通过操练大量的习题完成,主要是传授估算知识和训练估算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地进行估算,至于“什么时候要估算”“为什么要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等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重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1.运用估算探索运算中的数学规律。比如,在除法运算中,学生较难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后商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思考: 26瓶果汁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3瓶;如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大约可分得6瓶;如果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大约只可分得3瓶。 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学生通过估算能够感受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为理解抽象的运算规律打下基础。

2.运用估算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 路。比如,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总是容易出错:一件外套的价钱是96元,比一件上衣贵18元。这件上衣多少元?到底是用 96元减去18元,还是用96元加上18元 呢?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判断,是外套的价钱贵还是上衣的价钱贵?上衣的价钱大 约是多少元?通过估算,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式进行精确计算。

3.运用估算比对解决问题的结果。比如,当学生出现计算结果一头猪的重量是 “150克”时,老师问“一袋食盐有多重(500 克)? 150克还不到一袋食盐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袖珍猪你们见过吗?这恐怕是小老鼠了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体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二、指导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积极展开数学思考的过程。小学阶段的估算主要是围绕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进行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及策略,追求估算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多样性。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估算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测量发现教室一扇门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 进而让学生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有多大,有的学生自觉地想到,教室地面大约有20 多张门面那么大,因此大约50平方米。在计算结束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来检验、估计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在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在交流与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对估算方法的比较和优化。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对18×22进行估算,学生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1)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整十数,20×20结果约为400; (2)把其中的一个乘数看成整十数,“估大”22×20结果约为440,“估小” 18×20结果约为360。

估算对提高计算正确率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估算需要对计算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比如,教学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把224个苹果平均分给三年级4个班,每班大约分得多少个?列出算式224-4后,学生一般会采用这样的估算方法:把224看成200,200-4=50,所以每班大约分得50个;把224看成240,240-4=60,每班大约分得60个。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并且肯定这些估计都是正确的。但如果进一步追问:每班能分得60个吗?使学生体会在后一种估算方法中,由于实际苹果没有240个,因而每班不能分得60个,明确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

在日常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如凑整估算、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位数估算、根据尾数估算,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三、结合解决问题,培养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根据根据题目的要求,采用近似凑整的策略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习惯于选择精确计算。 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习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算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形成了估算习惯,就不会出现只有见到“大约”才估算的现象;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事先估计的习惯。提倡学生面临某种活动时,要求先对有关活动结果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考量此事是否可行,或者做此事有元必要,然后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何行动。如估计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外出游览时估算花费,等等,增强学生对某种活动的计划意识。

其次,重视体会估算的实际价值。在学生进行计算前,经常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得数的大致范围;计算后,问一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等。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逐渐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再次,适当增加估算训练的机会。当学生形成估算意识,学会估算方法之后,需要教师不断创造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其估算习惯的养成。在现行教材中,虽然要求估算的题目比以前多了,但估算不能仅限于教材要求的几道题目。我的做法是,对教材上几乎所有的计算都要求学生先估后算,把估算作为精确计算的必经过程,用估算对精确计算加以比较、核算。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估算。

最后,灵活采取估算的评价策略。学生面对同一问题,采取的估算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哪种估算结果更精确”或“哪种估算方法更简单”的单一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应该更为关注估算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有条有理。要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学生的思考方法。

加强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法,使估算方法、技能和谐统一,把估算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5-30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加强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7: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