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4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片段4: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 贺环)
师:同学们,自己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买过些什么?
生:钢笔、铅笔、作业本......
师:好的,买过的东西真不少,象你们买的那些东西都可以称作商品。那么,你在买商品时,应付多少钱是怎样确定的呢?
生:看看要买的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就行了。
生:不行,有时还得乘。
师:怎么乘?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比如作业本每本5角,买2本就得用5乘以2,买3本就得用5乘以3,这样才知道应付多少钱。
师:说得棒极了。看来,我们学过的乘法应用题这下可派上用场了。那么商品的价钱,买东西的多少和应付的钱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上面的两个教学片段,片段3从学生生活经验中都有的、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展开教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片段4紧紧围绕学生熟悉的“买东西”这一人人都有亲身体验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无形中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使新课课题的出示水到渠成。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新课的导入也应该体现这一思想。
三、关注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方法的启迪下开始学习
片段5:三角形的面积(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 王开瑞)
提问:同学们,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回答)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学生回忆的同时,多媒体演示剪拼的转化过程,老师板书:转化)
启思:“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片段6:加法交换率(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 姚 斌)
谈话: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上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变 不变)
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看一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当学生举出交换位置,结果不变时板书:交换 位置)
质疑: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例子来说明吗?
传统的新课导入,老师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知识点的准备状态上,注重知识点的复习与铺垫,而忽视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已不再是以简单的“接受数学知识”为核心,也应该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因此,新课的导入,不能仅仅只关注知识点的复习与铺垫,也应该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为学生铺路搭桥,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有所准备的状态下开始学习。上面的两个导入片段,鲜明的体现出了这一要求,不再是仅仅的围绕某一知识点去复习铺垫,而是更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为学生铺路搭桥。
四、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开始学习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设计、提出一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经过新课导入各有所获,顺利的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片段7、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 龚万军)
师:请看题板,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新镇小学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生:三年级有多少人?
生:四年级有多少人?
生: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个班?
生: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
师:不错呀,提了这么多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哪些题?为什么?
生:我愿意做前3题,简单,好做,第4题不能一步解答,有些难。
师:真好,你发现了这些题,难易不一样。还有谁说说?
生:我愿意做第4题,难题,做一做可以锻炼自己。
师:好的,有点不怕困难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吃”下这样的难题(擦掉前3个问题成例题),有信心吗?
生:(充满信心地)有。
片段8、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 李敏)
师:同学们,想知道李老师离学校有多远吗?说说你们有什么办法?
生1:可以问老师。(师生笑)
生2:可以用卷尺量。
师:请坐下。
生3:这样太麻烦。我只要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走多少米,然后再从学校步行到张老师家, 再用每分钟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
师:真会动脑筋!现在,如果告诉同学们李老师每分钟走70米,并且从家步行到学校正好用12分钟,你知道我家离学校多少米吗?
生:知道。70×12=840(米)
师: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生:因为要求12个70米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如果你每分钟走60米,那么从学校步行到我家又需要几分钟呢?
生:840÷60=14(分)
师:这里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这里要求840米里面有几个60米,所以用除法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