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02:0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报告
摘要: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网络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心理素质研究在我国风毛麟角,且大多是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不深入,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重点是研究孩子对网络影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具体研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多视角调动了活动者参入的积极性。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教育资源;心理健康
一、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互联网这一信息工具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提供给人们以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时间,等于掌握了效率,等于掌握了主动权,而作为人们信息重要来源的网络也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互联网在我国自1995年开始向公众开放以来,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而且在上网人群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数字。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为青少年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文化同时也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网上文化侵略、网上黄色流毒、网上黑色信息、网上暴力文化、网络诈骗等也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网络中存在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造成青少年身心扭曲、道德意识弱化、民族意识虚化、违法犯罪增多等严重后果。因此,加强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当务之急。
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早已起步,已取得很大成绩,在实施的过程中教育了未成年人,并培养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据半年来对我校痴迷于上网的学生的观察了解,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总结如下:
    网络这把“双刃剑”,它在给小学生带来了种种好处的同时,也伴随着负面影响。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大多忙于生活,无暇顾及小学生的内心需求,造成部分孩子精神空虚;再加上学生的阅历有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致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不健康心理与不良心理素质日益加剧。小学生的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交友,改变自己的性别和身份,扮演自己想的任何一个角色,并且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没有权利和义务而言,一些同学便学会了撒谎骗人,甚至为了上网需要的钱,骗家长更甚的偷家里的钱,为逃学上网骗老师,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独生子女增多,生活上的养尊处优,使孩子心理脆弱,易偏激,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不定;一些同学终日沉浸在暴力的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出现一种暴力崇拜,到现实的生活中,遇事时冲动,爱用武力、暴力来摆平一切,依靠暴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学习等不感兴趣,白天上课萎靡不振,谈到网上的游戏、聊天可以滔滔不绝,但是对真实生活中的事情却毫无反应,上网久了回到现实生活中却不会表达,无力和他人沟通,甚至出现不和同学、家长交谈的现象。产生心理上的孤独,为摆脱寂寞,便再回到网上交流,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研究,是一种教育缺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网络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心理素质研究在我国风毛麟角,且大多是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不深入,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重点是研究孩子对网络影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作具体研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多视角调动了活动者参入的积极性。
    总之,加强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研究实施
(一)、总体思路
研究的总体思路是: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实描青少年网络生活实际面貌。访谈、测量、实验和干预研究,都将照相式直描和透视青少年网络生活事实。
2、有限代表性样本研究。在课题能够把握的有限资源范围内,尽可能折射和代表我市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状况。   
3、着眼于解决青少年网络使用的问题。 强调必须解决问题的理念,不只关注问题,必须找到促进青少年健康网络使用的有效途径及方法。运用网络环境,家校同步开展心理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
(二)、方式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并采用多种途径研究:
1、问卷调查及分析。对农村小学生上网状况做问卷调查及分析,了解学生的上网的基本状况,揭示小学生上网取向的目的所在,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真实的原始资料。根据调查,总结现在农村小学生上网取向的思想动态,挖掘上网行为问题的根本所在。
2、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文明上网。学校做好网络知识特别是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向学生展示网络文明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示负面的网络案例,使学生能分辨网络的利弊,能科学地认识并使用网络,能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3、思想引导,“变堵为疏”。学校对学生上网进行“堵”、“截”、“阻”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学校应“变堵为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好QQ、E-mail、论坛等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4、家校联合,促进教育。学校应联合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找出症结所在。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以减少孩子沉溺网络的可能性。
5、行为引导,转移兴趣。学校应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高现实交流和沟通能力,让学生体验现实活动和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减小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努力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用工具,而不是使其沉迷的深渊。
(三)、具体操作方式:
1、充分利用好校本资源,宣传绿色网络,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强化心理调适能力,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科学上网 。
(1)、利用好微机课和校园网,组织健康丰富有趣味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掌握网络的使用,并且利用好网络。各科老师都可推荐一些本科的优秀网站,适当的布置一些查找资料的任务,通过学科渗透教会学生,要善于进行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做到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加强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02:04:04 | 只看该作者

(2)、开辟和建设绿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青少年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并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律知识,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将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灌输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上网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利用好校广播、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宣传工具,做好舆论宣传,使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少先大队向全校学生提出了“关爱身体、关爱心灵,做一个文明的少年,健康成长”的口号,向学生发出了文明上网的倡议书,组织所有的团员学生写有关“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的文章,做一个文明的少年,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利用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学校广播室广播学生写的作品《绿色上网健康上网》,各班都先后出黑板报,学生办手抄报,把上网宣传深入到每个学生的身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头脑。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网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注重培养师生网络友谊。
加强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对网络的操作能力,加大引导力度,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避免面对面的尴尬,进一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经常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由于互不见面,身份隐蔽,发表见解无顾忌,从而达到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的沟通,老师真正成了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也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建议,说说心里话,甚至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无法解决,都悄悄的老师在QQ上说起,老师虽然在休息的时间要处理些问题,回复QQ留言,比以往的工作量多了些,但是老师都认为帮孩子解决了一个问题,帮孩子出了个主意,帮孩子走出了抑郁走出了烦恼,就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老师,今天庆六一我表演的好吗?我很开心。”“老师,我上台领奖了,你看到了吗”“老师,我被评为认真听讲小明星了”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分享着学生的快乐。一个小女生,不知道她是哪班的,她是一个爱哭的很内向的小女生,父母在外打工,在班里不高兴了,和同学闹别扭了,甚至想妈妈了,都会在QQ和我说,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的聊天谈心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深有体会,平时同学们不敢说的,在QQ上胆子都大了,都敢于说话敢于提出问题了,解决班里的问题学习上的问题,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感觉学生变了个样子。学生们成为我们得力的小助手,有的学生偷偷的从QQ上告诉老师,某某又偷偷的去网吧打游戏了,老师你去劝劝他,我们说他不听。老师,某某在QQ上发表了文章,你去看看,写的不错呢。这是课题研究没想到的收获,把老师和学生的心拉近了。
(2)、有效利用家校联合,采用控制和引导相结合,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
充分利用我校的家长示范校,在已经形成的家校配合,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下,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心理讲座,介绍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通过网络信息的传递,来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和老师对网络的认识,教会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引导家长注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家庭的角度为学生培养温馨的上网环境。利用网络的特点,加强家校联系,以配合学校对学生上网环境的监督管理。
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实行有机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告诉青少年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控制,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一学期,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对孩子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网上、网下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对网络的适应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组建心理教育网站,通过开展丰富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吸引力来影响青少年,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科学上网,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不能把孩子隔绝与在世界之外,那么就带着孩子认识世界,认识网络,走进网络。消除掉网络的神秘性,使得孩子知道网络就是让他生活更丰富的一个工具, 正确的使用好这个工具,科学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
三、研究的过程
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 主要拟定研究方案, 学习相关的知识,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
    2、实施阶段 :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活动、访谈调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以及阶段性研究总结。
   (1)、组织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
   (2)、利用对学生情况掌握的优势,组织文明上网活动,主动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
针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抵制纠正不良行为。在高年级开展了“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本身无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针对部分同学沉溺于社会上的网吧不能自拔的现象,开展了“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活动,在活动后我校大队部还制定了大安镇中心小学上网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对个别网瘾严重的学生单独立案,专人负责,及时注意心理波动,和家长联手对其实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指导。
   (3)、利用校园网资源和一些绿色教育网站,强化学生的学习与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健康的上网。
依靠校园网与因特网的连接为学生营造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教育资料,各类资料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实用、信息量大面广,并具交互功能。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来获取各类自主学习的资源,作为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帮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了基础。与我校的习惯养成教育有效结合,达到教育的有机融合。
(4)、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利用各科正在进行的整合课,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多方转移学生上网无所事事的无聊行为,引导其正确上网科学上网。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力求渗透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的教育能否利用网络的优势(如网上搜索、信息下载等)来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育内容是否能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目标,也成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5)、依托家长学校,共同架构网络德育平台。
通过调查,了解到82%的学生能够在家中上网,我们认识到这是拓展家长学校功能的重要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家长与社会等各方之间进行互动,聚集教育合力,这恰是发挥网络作用的最大优势和有效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02:04:07 | 只看该作者

3、总结阶段: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整理分析研究结果,修订完善,结题论证。把研究中搜集记录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把探究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揭示我校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成长现象,找出促进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 ,提炼升华出了适合我校的网络教育模式,编撰完研究报告。
时至今日,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面对网络。课题研究前那些曾经“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的学生,大部分人已不再把网络当成简单的“游戏机”、“聊天器”。他们通过老师的反复引导,已经能意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大多数时候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还能利用网络搞好学习,健康成长。通过课题的研究,很多的家长也基本上改变了原来“堵而不疏”的观念,有条件的家庭,家长能利用休息日和孩子一起上网,没有条件的家庭能合理的引导学生的上网时间。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崭新的变化,师生关系融洽。大家能很自然地和学生们探讨网络的一些最时髦的网络名词,能经常性的布置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去查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课外知识,也能利用网络和学生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面对网络科技的汹涌到来,规范网吧、网络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应始终保持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我们应协同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减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崔丽娟 王小晔
2、[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刘志华等《青少年网络情节的心理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4、马晖、 张远智《初探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第39页
5、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6期,第97页
6、周航《学校教育要因势利导用好网络》——《湖南教育》2010年10月上期第54页、55页1)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7、《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13日第8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2: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