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挖掘习题内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仔细揣摩这个定义,可以发现数学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形式层面的数学,即静态的知识;一个是发现层面的数学,即动态的思维。如果说对前者的关注具有现实的应试意味的话,那么对后者的研究应该更能达成“把学生教聪明起来”的理想。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为了策略而策略,仅仅着眼于“解决问题”,追求某一类型题的能解会算。难道“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为了“解决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应力图改变仅仅关注问题解决的倾向,而更加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凸显附着在典型知识和问题上的数学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醋的多样性,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成为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转化的思维方法

如果不“变化问题”我们几乎不能有什么进展。转化应该是数学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G·波利亚

【练习设计一】
1.求下列各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都需要用到转化的策略吗?分别说一说。

练习过程:
(1)
知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要不要转化?为什么?
(2)
关于图形,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转化?
2.A.一种盐水中,盐的含量是水的1/9,810克这样的盐水中,含盐多少克?
B. 一种盐水中,盐的含量是盐水的1/10,810克这样的盐水中,含盐多少克?
练习过程:
(1)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2)
刚才在解决这两道题时,哪一题用到了转化的策略?为什么?
(3)
把哪一句话转化了?
(4)
怎样转化的?
(5)
小姐:遇到比较难的应用题时,对关键句进行合适的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3.转化下列关键句:
A.男生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7。
B学校饲养小组养的白兔与黑兔只数的比是4:5。
C.学校十月份的用电量比九月份节约了10%。
练习过程:
指名多个学生回答。 可以从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总体以及分数、比、百分数等不同的形式方面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解读】
本练习通过“需要转化”与“不需要转化”的图形及应用题的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悟转化策略的应用情境,在反思中形成自觉运用转化策略的意识。
就转化的思维方法而言,应该分为“需不需要转化”“转化什么”“怎么来转化”三个层次来考虑。就图形的转化求面积、周长来说,因为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也很难归纳出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方法,因此,第一环节的设计仅仅停在“要不要转化”上,并不需要学生解决它。而应用题中的的转化则是比较典型的,也是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会经常遇到,所以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分“需不需要转化”“转化什么”“怎么来转化”三个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转化的一般思维方法。如果说第一环节仅仅是转化意识渗透的话,那么第二、三环节则是扎扎实实的能力、方法的训练。
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华罗庚



【练习设计二】

1.6+7+8+9+10+11+12+13+14+15=

练习过程:
(1)这道题有人会做吗?怎么做?(有少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公式做)
(2)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3)如果我们变换一下思路,把这个算式转化成一个图形,会每到一个什么图形呢? 多媒体逐步出示,得到如下个梯形:
(4)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个公式跟上面算式的公式有什么联系吗?
2.1-1/2-1/4-1/2-1/16=
练习过程:
(1)看了这道题,你打算怎么做?(大部分学生应该想到通分)
(2)通分也是一种转化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老师是这样转化的(多媒体出示)

(3)指名说一说这幅图跟上面的算式的关系。
(4)现在,能不能很快地知道答案?这个答案你是怎么得到的?把这个算式转化成图形,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解读】
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来深化数学内容,实现抽象与形象的联系与转化。“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时难入微”。本教学设计通过把枯燥的数(算式)转化成规则的图形,使学生在体会数学美妙一面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数形结合的直观性与便捷性,有效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凸显数学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策略的选择,或者说一种思维方法的渗透,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要解决某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多姿多彩,并能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数学内外的各种问题。
极限的思维方法

一尺之栓,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

【练习设计三】
练习过程:
(1)(接着上面的练习:1-1/2-1/4-1/8-1/16=1/16)仿照个算式继续写下去,后面应该减多少?结果是多少?再往后呢?(多媒体演示)
1-1/2-1/4-1/8-1/16-1/32=1/32
1-1/2-1/4-1/8-1/16-1/32-1/64=1/64
(2)观察这些算式,并结合上面的图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结果越来越小)
(3 )引导结果越来越接近于0,但永远也不会等于0。
(4)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很早以前就有人发现了。
2300多年前,庄子就说“一尺之槽,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能解释这句话吗?这句话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吗?(学生结合图形和算式说明自己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解读】

极限的思维方法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具体的、数量有限的事物容易理解,对抽象的、数量无限的事物难以把握。本练习设计以具体的数字为依托,结合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无限小的概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归纳的思维方法

归纳这种方法……选出一个类似的、较易的问题,去解决它,改造它的解法,以使它可以用做一个模式。在外人看来似乎是迂回绕圈子,但在数学上或数学以外的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

——G·波利亚

【练习设计四】

有4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淘汰1支球队)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如果是6支球队呢?(第二问稍后出示)

练习过程:

(1)这样的题你能画出示意图吗?(指导学生用树形图表示)

(2)学生画图。(大部分学生应该很容易得出是3场比赛)

(3)出示第二问。如果是6支球队呢?还想画图吗?

(4)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遇到这种比较难的,数字比较大的题,我们可以先找几个数字比较小的进行尝试,得到规律后再解决原来的题。

(5)学生用画树形图的方法,独主解决了8支球队、16 支球队时需要多少场比赛。

(6)刚才我们分别解决了4支、8支、16支球队时需要的场数,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说规律:需要的场数比球队数少1)

(7)现在你知道64支球队需要比赛多少场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8)还可以怎么想呢?引导(转化思路)每进行一场比赛,淘汰支球队,6支球队需要淘汰掉63支球队才能决出冠军,所以一共需要进行63场比赛。

(9)小结转化的不仅仅是图形、关键句,更重要的是对思路的转化。

【解读】

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法是对若干个特殊事例的考察,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种推理方法。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种方法,在本练习中,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分别用画图的策略得到4支、8支、16支球队参赛时的场数,再推及到6支球队的情况。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由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大题小做、归纳推理的方法,不但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一 次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应该是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引领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对比中反思,发展数学思维,初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数学思维的生长点,用数学思维撑起解决问题的脊梁,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2: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