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7 02:16:28
|
只看该作者
(二)、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鼠标轻轻点,图片张张过,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所思所想,而传统教学媒体——黑板,一个字也没有或者只有标题,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结果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闪而复失,教学过程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不能只重模拟轻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
总之,多媒体技术正在课堂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复制方式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认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从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把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忠战.生物高效课堂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J]教师教育,2012,(15):25.
[2]邓重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利与弊[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1):98-102.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2006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9-130.
[4]龚大洁,严峰,俞诗源.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3): 63-67.
[5]王雪松,李铁,王艳.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高师理科学刊,2002,⑴:79-80.
[6]贾志燕.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1):100-102
[7]林和.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2):43-46.
[8]龚大洁,马纲.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6):49-53.
[9]张伟,沈燕,王春华.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西北医学教育,2007,12(4),1055-1056.
[10]樊庆义,张少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4),63-64.
[11]刘光磊.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2(4),36-38.
[1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2-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