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理提问教学法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藉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湖南教育学院杨燕老师概括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

1.引趣法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提问多安排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起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一般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比如讲 “慧星”之前,问学生:老人们常称慧星为“扫帚星”,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慧星的形状像扫帚?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为“慧星”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讲“季风”时,问学生:长沙冬天吹什么风?(有何特点?夏天吹什么?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后,接着又问:为什么长沙冬天吹偏北风?)夏天吹偏南风?为什么吹偏北风时,天气寒冷干燥,吹偏南风时,天气炎热多雨?这样便自然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学之中。

运用这种提问要注意紧扣课文,问题与新内容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时间不宜短不宜长,切忌牵强附会、单纯追求 “趣味性”。

2.发散法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根据发散思维的具体方式,这种提问可分为三类:

(1)横向对比式

要求学生分析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相异点和相似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其共性和个性。

比如讲 “我国三类不同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可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① 三类地区的自然条件有何不同?

② 三类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各有什么特色?

③ 三类地区的主要农牧业产品各是什么?

通过横向对比,学生既掌握了三类地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又懂得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此类提问若用于复习、总结,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将分散的、零星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构成一个有序的知识系统。

(2)多向综合

这种提问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综合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此类提问,可锻炼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能力,地理知识的归纳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问学生:

上海市发展钢铁工业有哪些条件?

你认为,上海市是否应该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这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影响钢铁工业的各个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上海市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主要有地基、水源、煤、铁资源),经济和交通状况、技术和市场条件、人中与环境效应等,从中归纳出哪些因素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哪些不利,然后对有利、不利因素进行综合比较,有时还要考虑上海在全国所起的作用,以及上海的发展方向。最后,指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逆问假设

即从事物的结果或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甚至违反常规,在假设一些不可能出现的条件下提出问题。如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七压六风三环流将怎样变化?假设黄赤交角扩大到 60°或减小到0°,地球上的四季、五带、昼夜长短各有什么变化?此类提问可训练学生灵活多变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创造性学习精神,防止理解僵化、思维定势。比如让学生分析长江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学生往往只考虑到:长江水量大,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少,无结冰期,干流长,支流多,江宽水深等水文特征,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问:如果长江沿途所经过的都是人烟稀少、资源贫乏的荒凉地带,那么,还能称为“黄金水道”吗?学生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便会认识到:长江流域众多的人口,广大的耕地,发达的经济,丰富的工农业产品和自然资源(矿产、森林、水力),同样是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重要原因。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比正面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效果。但在使用中也更需谨慎。一堂课中,问题的深浅、多少,要视学生的可接受程序而定,而且,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钻牛角尖,走入歧途。

3.递进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一提出并加以解决。它与一般提问不同,一般提问只是教师授课时穿插式的点缀,递进提问则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教师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下面以 “恒星的性质”为例,简略谈谈这种提问方式的运用:

“晴朗无云的夜晚,仰望天穹,看到天幕上镶嵌着点点闪烁的繁星,其中,大多数都是恒星。”以这段话作为“引言”导入课题,围绕引言中“看”、“点”、“恒”三字,提出一系列问题:

(1)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恒星?(或问:白天看太阳与夜晚看月球,其实质是否一致?)

答:恒星自身能发光。

(2)问:恒星为什么能发光?

答:因为恒星能量大、温度高。

(3)问:恒星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能量?(或问:为什么行星绕着恒星转?)

答:恒星吸引力大。

问:吸引力大说明什么?

答:恒星质量大。

(4)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恒星是点状的?

答:距离远。(说明远的程度,讲清光年等、天文单位等概念)

(5)问:恒星是真正恒定不变的吗?

答:不,恒星是运动的。

至此,学生可自行总结出恒星的主要性质:质量大、能发光、距离远、运动。

此外,在讲授 “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和分布”、“洋流的成因和分布”也运用了递进提问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提问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又独特的联系,使其感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出来的,并非教师灌输进去的,因而,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既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又能灵活运用,教师只起到 “指路人”的作用。

4.图表法

在地理教学中,图表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运用图表提出问题,将传授地理知识和训练地图能力有机结合,是地理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利用图表提问的方法很多,如:一图多问,多图联问,带问看图,看图问答等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如,讲 “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充分利用“世界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世界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设问如下:

(1)要求学生看图中温度数值的变化,找出两图温度变化的共同点。

(2)要求学生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并指图说明原因。

(3)比较“北半球一月、七月等温线走向的变化有何不同,说明北半球同纬度上,大陆与海洋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告诉学生如何从等温线的弯曲形状看同纬度的温度变化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南半球一月、七月同纬度上,海陆温度变化规律。

(4)在“世界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世界七月等温线分布图”上找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

学生指图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的知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读等温线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6: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