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7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一、复习旧知出示下图:
师:(指着图说)同学们会过这些直线外的一点A作出这些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评析:复习内容直接为学习新知服务,分散了本课教学的难点,利于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二、学习新知
1.引入课题。
出示课本第24页例题(只显示“人字梁”图)。
师: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字梁吗?怎样测量它有多高呢?它的高是指人字梁中的哪条线段?谁能到图上来指一指,并量出高的长度?
师:人字梁是三角形的,人字梁的高是这个大三角形的一条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高(板书课题)。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4页,读一读人字梁图下面的一段话。
.学生读书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例题左下标有“顶点、底、高”的三角形图。
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师:(指着例题的左下图)谁能到这幅图上指出与顶点相对应的边?(4名学生前台操作,老师随机指这个三角形中另两个顶点让学生说,并用彩色粉笔示意其对应关系)
师:(出示四个方位、形状都不一的三角形,顶点处分别标上字母A、B、C)(图略)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说表示三角形顶点的字母时,你们就用手势示意与这个顶点相对的边的方向;如果老师指着三角形的一条边,那大家就抢着回答出与这条边相对的顶点的字母。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从刚才读的一段话可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它们是一种相互关系。
师:出示“试一试”的图,谁能利用这些图来解释我讲的意思?
[评析:概念的教学不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完成的事,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从课本中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灵活地处理了“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的关系。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后,教师没有让学生用背概念来代替理解概念,而是让多名学生指出与“人字梁”图的顶点相对应的边,要求学生利用直观图反复说明其“相互关系、对应关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为学生学习作三角形的高扫清了障碍。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常犯的错误——如下图。
画出的高不是与它相对的底边垂直,而是与底相对的顶点处的边垂直。表明教者备课备教材,更备学生,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3.学习画三角形的高。
师:(指着课始学生的板演题)请大家用手势来判断一下他们画的垂线对不对。谁来说一说,这条垂线你是怎样画成的?直尺摆放时是先考虑已知直线,还是先考虑直线外的一点?
师:把已知直线上的两点分别与所作的垂线上点d连结,使板演题中的垂线变成三角形的一条高。如图:
师:(插去顶点外多余的线条,并将图中三角形内的垂线改成虚线)谁能在这三幅图上相应的位置写上“底”和“高”?(指定3名学生到前台板演)
(评讲时重点讲解直角三形两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个三角形中有几条高?为什么?与这些高相对应的底边分别在哪里?
师:(指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你会画出这条边上的高吗?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成这条边上的高的?
师:想一想,画三角形的高时,先做什么?再怎样做?最后还要做什么?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归纳出:作三角形的高,通常用三角尺作工具。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指定的底边重合,并让另一条直角边通过与这条底边相对的顶点;再从顶点起向底边画垂直的线段;最后标上直角记号。
(板书:重合边——重合点——画线——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