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参考 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196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就诞生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学校先后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桂林无线电学校和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广西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桂电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学校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办大学的短短25年来,学校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756亩,分为西校区、东校区和尧山校区。尧山校区规划用地6000亩,一期工程已部分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尧山校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具有桂林山水及桂电学科特色的生态型数字化校园。学校校舍建筑面积58.83万平方米,有28个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00万元,纸质图书总数130.3万册,中外文现刊1788种,引进美国IEL、荷兰Elsevier Science期刊全文等国内外31个电子文献数据库。作为首批进入中国教育科研网的百所高校之一,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占60.7%,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0%,有13名教授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勇于攻关的学术梯队,他们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0人,广西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广西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
学校现有15个教学单位,设有34个本科专业,分别隶属于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6大学科门类。1993年获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3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2003年获得工程硕士单位授予权,在5个学科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与合作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资格,2004年开始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目前在校全日制各类学生近15000人。
学校拥有7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8个科学研究机构,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十五”期间,共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1项;承担国防科技项目84项,省部级科研基金、科技攻关项目等187项;共有43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5项。1997年以来,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自治区级8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5项。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教育。《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自1999年以来,学生在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共获得了全国奖35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5项,获得省部级奖56项, 200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2004年参加第三届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排名第五,2004年在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滨州机器人大赛中获舞蹈机器人比赛冠军,在2005年机器人大赛舞蹈机器人比赛中以总分第一获最佳创意奖。
学校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法、日、澳等国的近3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并招收来自美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学校勤俭显本色、创新铸灵魂、质量如生命、人才立根本的办学理念,发扬桂电人多年来形成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持续稳健的发展,为电子信息行业和区域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