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花雨》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案例之一】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选读课文《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以诵读、感悟、言语表现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体现语文课的特质。在马建兴老师的引领下,深深品读文本,我和学生一样爱上了作者琦君的家乡,爱上了这篇散文,对作者及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堂课散发了浓浓的语文气息。
  现摘录教学片段如下:
  大屏幕出示:
  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这粗略地介绍作者琦君是和结尾相呼应的)
  师: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生1:因为桂花特别香。
  生2:因为桂花可以做糕饼,泡茶很香。
  生3:摇桂花带给我快乐。
  师:课文是怎么写桂花的香的,自已默读,找一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生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2: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生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4: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大屏幕出示这5个句子。
  师:好好读,告诉我们香得怎么样?
  生1:香得我快晕倒了。(笑)
  生2:桂花香飘十里(带着感觉读一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为衬托家乡桂花的香,当生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一句时,师巧妙地说:能不能再慢些,让花香久久地弥漫在那里。生1接着读,读得慢,深情。生2读得更慢更深情甚至于有点夸张(似乎被陶醉了)。师又巧妙地说:“是呀,自己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可母亲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还比不上呢?那家乡院子的桂花该有多香呢?看来我们还要细细读读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比满陇桂雨还要香。”多机智的质疑啊!
  自然地引入到品读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生深情地读桂花香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其中一句)全年整个村子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是牵动全文的发力点和切入口。)
  师质疑:全年?桂花应在秋季开放?
  生1:因为他们把桂花晒干收在铁盒子里了。
  生2:晒干之后过年时可以做糕饼,泡茶。
  生3:那里的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品尝着桂花。
  师:他们那里生活得怎样?
  生1:生活得太香了!
  生2:生活得逍遥自在!
  生3:生活得幸福!
  生4:生活得非常快乐!
  生5:家家户户都闻得到桂花香!
  生6:每个地方都能闻到桂花的香!
  生7:他们一定生活在花的香气里。
  (别说是作者琦了,就连我们在场的老师及学生也向往那个地方,向往那逍遥的生活。)
  师又巧妙地引:哪些人物浸在桂花的香气中。读一读,找一找。
  (生的回答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一个个大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此时的心已在作者琦君的家乡了。)
  生1: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2:作者的父亲母亲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作者自己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3:小动物们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小麻雀昆虫也闻得入迷了。
  生4:耕作的牛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5:来这儿游玩的客人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6:那个盛桂花的铁盒子也香了。
  生7:那些不起眼的黑黝黝的泥土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是呀,何止是人,学生能想象每一个生灵甚至于是每一个物体都美妙地享受着桂花香,这该有多香,这该有多美!我们能不被吸引吗?)
  这么多人物浸在香气里,在这么多想象之后师又一次巧妙地说:“总之,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质疑:为什么用“浸”而不用“闻”字?
  生再一次深入品读。
  生1:“浸”不是闻的,而是感觉到的。
  生2:“闻”单单用鼻子,“浸”是陶醉了。
  生3:“浸”就是沉浸在里面,“浸”是陶醉了。
  生4:“闻”平淡,“浸”体现得更香更浓。
  生5:“浸”到处都是桂花香,“浸”我们一般说是浸在水里,现在桂花香像水一样包围了,到处都是桂花香。
  生6:“浸”就是渗进去了,到里面去了,就像水渗入木头一样,单单闻说不好了,这样更香更浓。
  ……
  (此时我们也像“浸”在桂花香中了,陶醉了。)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家乡。
  出示:我仿佛看了:
  父亲()。
  母亲()。
  胡家老爷爷()。
  我()。
  风儿()。
  蝴蝶()。
  ……
  (配乐,写话)
  生1:我仿佛看到胡家老爷爷一边打着桂花年糕,一边喝着桂花茶……
  生2:我陶醉在桂花的香气中,对大自然感到特别亲近。
  生3:我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一会儿飞到……
  生4:风儿为了让大家都能闻到桂花香,它让桂花香久久弥漫在村子里……
  生5:我仿佛看到鸟儿在桂花树上安了家,天天和桂花为伴……
  ……
  (孩子优美的语言和天真烂漫的想法我是无法描写和表达的)
  师:自由读“摇花乐”的句子,看看能不能体会到“摇桂花”的乐趣。
  生1读得快轻;师:他摇得急,可力量不够大。生2读得特别有力响亮。男生女生分别读读。
  师:你们摇出了什么?
  生1:摇出了快乐。
  生2:摇出了童年心中的快乐。
  生3:摇出了快乐,甜蜜。
  生4:摇出了美味。
  正当我们也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沉浸在“摇桂花的快乐,沐浴在桂花雨中”时,师:可惜,快乐依昔而去,作者已远离家乡……投影出示琦君的浪迹天涯的一生经历:……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作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师:现在你读懂了吗?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1:因为在家乡可以用桂花做糕饼送给爷爷婆婆,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现在阔了父老乡亲,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生2:并不是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家乡的这种桂花香包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这种香有着对故乡和童年永远的思念。
  【反思】
  马建兴老师的《桂花雨》围绕作者家乡桂花的“香”,首尾呼应的两次介绍作者。导入时介绍琦君的简介,结束时介绍琦君浪迹天崖细细品味琦君一生,其实都是有目的的。包括在一开始读杭州桂花的香,是在衬家乡桂花的香,从侧面粗略感受香到细细品味每一个代表家乡桂花香的句子,浓浓的桂花香,浓浓的故乡情。层层递进,把学生及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从“闻香”进入到了作者琦君“思乡”的精神家园。
  “半截蜡烛”可谓牵动全文的线索,马建兴老师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非常准确地找准了发力点即“家乡桂花香,思恋家乡”这一思想感情,并通过教学的展开很好地了体现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意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内容由于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体验也是丰富的,特别是对于“全年”、“浸”、“摇花乐”这些字眼的理解,还有对“人们可能做的事的想象及什么人浸在桂花香里的想象”学生的想法波澜起伏,并远远超乎了教师的想象,何止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在学生的口中都成了这桂花雨的分享者。
  反复研读文本,注重文章的整体性。怎样合理地整合全文,化整为零,更好地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一直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值得探究的问题。马建兴老师在全文教学接近尾声之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读懂了吗?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这一问题看似不经意,其实却是匠心独具,它很好地串连了全文,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将全文有机整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案例之二】
  师:你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可是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句子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哦,我发现了,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的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香。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真正品味了它们,很好!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那么说。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20: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