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7-9 14:01
标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利川都亭初中 孙德英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分四个部分作一简要阐释:电教媒体进入语文教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电教媒体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电教媒体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教媒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当前的素质教育及考试越来越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的能力,各个学科都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着教学改革,话文也不例外,可不少语文老师都感觉:“教改,教改,语文都改的不知怎么教了!”毫无疑问,单纯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远远地不够了,这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大脑,值得欣喜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一种新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多媒体教学逐渐被应用于教学中,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强化了科学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
一、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素质首先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是创新素质的先行者。优秀的电教媒体可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般性形象,使之升为感性形象,并通过联想和想索,把感知性表象和过去中以有的经验性表象,以及想象中所产生的创新造性表象,以及想象中所产生的创造性表象三者结合起来,使之上升为源于感知而高于感知的概括性表象,这种概括性表象如果在记忆中保存下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进一步促进感知,在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如教学初二课文《白杨礼赞》,充分利用录像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正是创新意识起点。根据课文内容剪辑录像教材,并设计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用饱含着浓郁炽烈的情感把学生引入北方的大漠,这样学生的心就会随着生动形象,激情昂扬的语言,加上适时播放的录像,仿佛早已飞到那雄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下,激起对白杨树及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之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心,使教育学产生共鸣。
这样通过电教手段消除冗余信息的干扰,缩小观察范围,集中观察点,运用字幕,解说进行强化,使学生维持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激动水平,并在电教媒体创设的氛围中提出思考,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部因素,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是良好学习态度与自我发展态度的最高表现,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作为外部因素去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及能动性,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教育学家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二、 电教媒体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需要我们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的核心,而电教媒体就具有容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丰富内涵。如诗歌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寓于深刻的哲理,抽象难懂。因此教学是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事理为具体生动的形彖,帮助学习理解内容。例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学生对此感到惘然,理解困难。先出示曹操“临石观沧海”的挂图,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 “临石观海吟诗” 的片段,这样动静结合,把学生带入到形象生动的画面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图画,表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大海吞吐宇宙之势的博大胸襟,至此学生也不难理解此句诗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其韵意的,从而达到了学生理解其实含义的目的。又如教授马致远的词《天净沙•秋思》时,出示教学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断肠人”在夕阳之下眼前所遇之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可’九个景点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通过观察分析,学习不难理解藤枯、树老、鸦昏,暗示其凄惨;小桥、流水、人家反衬其孤独;古道、西风、瘦马暗示其惆怅、失意。这九个景点又一脉相承揭示了游人垂暮之年,漂泊在天涯,无家可归的极度悲戚之情。这样借助教学挂图即培养了观察能力,又理解了内容,对学生创作也有深刻的启迪,这样的媒体展示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己能抽象地概括出人们在看问题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结论就不一样,以后看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