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09: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文章 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第一小学 谢石月
“数学生活化”是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它让数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有效沟通了生活与数学思考,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教师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理念理解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导致生活化数学教学出现貌合神离、舍本逐末等非理性现象,因此,我们要冷静、理智地审视当前的生活化教学,让生活化数学回归数学理性,让生活化之花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一、生活情境是数学学习的有效促进,而非挤兑。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抽象与概括”。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注重发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元素,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动的生活原型为载体有效地切入数学学习,让学习更具实效性。研究表明,生活化素材蕴含着众多的数学元素和非数学因素,对学生来说,在现实生活的粉饰下,非数学元素更易为学生所感兴趣,而且往往会冲淡甚至挤兑内在的数学元素,使其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教学片段]:人教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老师创设了一个转盘抽奖的情境。老师问前来体验的同学:“你想得几等奖?”学生很爽快地回答“一等奖!”老师鼓励道:“好吧,试试你的手气如何,祝你成功!”结果转盘指针指到了三等奖的位置。老师问:“你满意这个结果吗?”这位同学有些腼腆:“还行,不过我还是想得一等奖,因为一等奖的奖品更值钱,我还能再转一次吗?”接着老师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不过还是未能如愿。接下来老师就在“得几等奖”上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功利意识得到空前的激发。



[思考]:生活化数学教学并不是盲从“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信条,“数学是生活的抽象与概括,而不是生活的简单反映”。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转盘抽奖是大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但是老师在活动中的旁白、点拨明显缺乏数学化,激活了抽奖固有的功利元素,反而将应有的最重要的“可能性”这一数学元素挤兑得荡然无存,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因数学元素的流失而少了预设的实效。生活情境的运用是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补充与促进,生活元素不应该独立存在或因为生活元素而挤兑了数学元素,忽视了数学思考。在实施生活化的同时,要让数学思考渗透到生活情境中,不忘适时的数学化点拨和旁白,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如在本案例中,老师可以在学生体验前问:“你觉得获几等奖的可能性比较大?获几等奖的可能性较小?为什么?”在转盘体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大一些?你是怎么想的?”这样转盘体验的生活化教学,数学问题才能得以凸现,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生活实践是数学思考的有效借鉴,而非干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教材中呈现了大量建立在生活实践之上的数学素材和数学问题,由于教师以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为由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也出现了生活实践经验干扰数学思考的尴尬。



[教学片段]:人教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在巩固练习环节,老师出示题目:“一个旅游团有53名游客,一辆客车有50个座位,一辆这样的客车够吗?”学生汇报出现了两种想法:一辆车不够,因为剩下3人没座位;小孩子让大人抱着或挤一挤,一辆车就够了。



[思考]:生活化数学教学鼓励学生以生活实践的眼光和经验去审视数学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生活实践就可以完全解释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考不能违背数学本身内在逻辑,不能丢失必要的数学思考。生活化必须紧扣问题的数学本质,要严格按照题目的既定条件,进行有理、有序的推理计算。很显然,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平时乘车“大人抱小孩”、“挤一挤”等生活实践的干扰,以致影响了他们对这个数学问题本身(进一法)的思考。在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生活实践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如本例子中的车辆超载。生活实践应是思考数学问题的必要参考,是一种服务的角色而非决定因素,它必须建立在严密的数学思考之上,才能真正让生活实践经验促进数学的有效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8 09:11:42 | 只看该作者
三、生活经验是数学经验的有效提升之源,而非替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往往能在他们遇到数学问题时得到激活,并借助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但是,生活经验并不代替数学经验或意味他们已经获得了数学经验。学习中只有把生活经验向数学经验作有效的运用和提升,才能形成宝贵的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建构。



[教学片段]:人教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齐读题目,明确数学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14-9=5,这一环节的教学即告结束。



[思考]:就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以平时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即使不思考也完全可以很快地解决,或者有的同学通过看图也能直接数出有5个没有套中。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了问题解决的结果,并未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数学学习前后的数学经验并没有得到提升,大有以生活经验代替数学经验之嫌。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而教师往往就是在解决问题之余少有考虑到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过程。事实上,生活经验只有通过有效的数学加工和数学提升才能成为学生的数学经验,而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并形成数学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数学问题:“几个没有套中?”而言,生活经验足以让他们成功应对,但在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教师要在问题得到解决之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将“生活减法”提升为“数学减法”,突出减法运算的建构过程:看图时让学生明确三条数学信息(共有14个圈,已经套中了9个,几个没有套中?)再引导学生交流: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以此提升为数学经验:知道了两部分的总和与其中一个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如此以程序性数学去解释生活经验,把肤浅的生活经验向理性的数学经验转化,建立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从本质上认识并理解减法的意义。



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但并不意味对生活化的盲从。生活化作为优化数学教学的一个理念支持,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要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的高度,紧扣数学本质,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本质,从数学学习的本质需要出发,科学提取生活素材,理性运用,教学理念上克服肤浅、盲从、随意和冲动,有效沟通生活与数学,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注:本文2011年获“中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之我见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作者简介:谢石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东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获“东莞市优秀教师”称号,现任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第一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曾获国家级论文奖1项,获省级论文奖2项;获东莞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东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镇论文(教学设计)评比奖项5项。2008-2011年主持东莞市“十一五”普通教育科研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规648)的研究,课题相关研究论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于2011年8月在《南方教师教育》发表,课题研究成果获2011年东莞市普通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8月《因为让位所以到位》在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教育刊物《广东教学报》上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8 10: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3: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