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

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

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

、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

首诗的题目。(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

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全首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成为“排律”。五字的

律诗称为“五律”,七字的则称为“七律” )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ɡ bó ) 岷山(mín )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
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

和乐观精神。
红军 / 不怕 / 远征 / 难,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

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

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

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

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

”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

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

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

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

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

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

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①为什么用“云崖”而不用“悬崖”?(突出山的高、地势陡 峭)
②“云崖暖”“铁索寒”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

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则烘托出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

险的英雄形象)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

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

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

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

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

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

”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

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

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

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

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

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 “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

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

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九、总结归纳
1、主题: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

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

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

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 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

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

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

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

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十、课堂巩固
     略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 泽 东
                        翻越五岭
  长                    疾跨乌蒙                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    语言   
  征                   飞夺泸定桥             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