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 01:42:12
|
只看该作者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和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教学条件等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科学地设计和运用教学模式,避免盲目照抄照搬某种单一模式。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网上下载信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时,首先采用兴趣激励法,直观演示一些由学生自己下载的,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网页和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建立下载信息分类的文件夹,同时提出由学生自由分组下载各类网页、网页的文字或图片等。这种自由式选学习任务方式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扩宽,创作灵感得到了激发,也使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能够在作品中得以迸发,并在此强调合理协调小组合作,分解项目任务,达到既让学生体验完整过程,又减轻每一个同学学习强度的目的。
四、充分关注学生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起步晚,各地信息技术教学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课程开设参差不齐[2]”。为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班级不同来源的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可能有较大差异。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差异。为使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较快地进步,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或采用异质分组等方式组织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下去,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例如:《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部分知识学习的时候,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A层,了解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拟定演示文稿内容、预定统一的版面风格,学会在幻灯片中添加文字、插入图片和图表等,以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B层,在完成B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学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C层,在完成B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主地制作具有个性化的演示文稿,并在班上进行演示给老师和同学看,最后进行评价。
五、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地提高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3]”。信息技术的评价一般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例如:《Word制作小报》中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情况,评价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等。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基础薄弱”的学生,使我们的过程性评价做到有理、有据、有情,真正体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培养目标,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同时,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布置笔试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下笔试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操作,又会叙述,避免产生“哑巴计算机”现象。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在于提升自我,优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需要广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与全体学生齐心协力、共同研究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发展道路就会越来越平坦,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效就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000-10.
[3]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理论基础与试验模式 [J].《电化教育研究》,1997(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