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 01:36:29
|
只看该作者
四.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的这一重要基础科学迅速地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它不仅被用来解决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广泛的应用于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数学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等等,无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简单的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我们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如你是公安人员,可凭借坏人的脚印估计到坏人的身高,有助于侦察破案。又如修建某扬水站时,从剖面图看到斜坡AC与水平面所成的角∠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可直接量得,当水管铺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C长?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运用统计的初步知识帮助交通管理人员分析解决十字路口的交通堵塞问题;运用概率的知识去分析总结计算现在热门的“福利彩票”中奖的几率(可能性);运用运筹学的知识去解决一类平衡与不平蘅的货物运输问题等等。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现已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应此教学过程中应用知识的渗透范围扩大,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中倾向应用
(1)课堂教学联系实际。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虽然能熟练的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在转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下,教师也在追求教学与实际的相联系,注重其应用。如教轴对称图形后,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马路旁,让他们仔细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对称图形的,学生在观察中显得十分投入。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有的说:“蜻蜓”……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 但没有意识是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学生的这种自觉的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中,有的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了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和粉笔盒以后,立即提出问题,四个物体中哪个所占空间最大?哪一个所占空间最小?接着就概括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等等。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2)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了调试数学的枯燥乏味,教师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数学的第二课堂,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兴趣小组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大力加强“数学课外实践应用”也是新课程体系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六.数学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数学的应用实质上是数学和所研究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结果,是数学的语言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就是架于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模型的组建,数学的语言被充分的应用,即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的实际问题的例子相当多,现用下面的简单例子作以分析:
例:购物中心讨价还价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场、个体小商品市场,商品的标价a与实际价b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消费者而言,总希望这个差距越小越好,即希望比值 而对商家来说则希望λ>1越大越好。这样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商家应如何根据商品的实际价格来确定其标价a才合理?二是消费者根据商品的标价应如何与商家“讨价还价”。
个体商家的实际标价基础上很接近“黄金数”,即 约为0.618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讨价还价”才算合理呢?常见的方法是对半还价法:“即消费者第一次减去定价的一半,商贩第一次讨价则加上二者差价的一半,消费者第二次还价再减去二者差价的一半,如此等等”。直到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为止。
一般认为,这样讨价还价后的最终价格将是定价的黄金分割点,其实不然。下面通过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上述“对半还价”的过程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