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5-8 06:47:00
|
只看该作者
二、抓理解词和句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尽管在低年级教科书中,除了句子和片段,也还有相当数量成篇的课文,但无论是读句、读段还是读篇,理解的重点都是词和句。因为理解词、句是理解段、篇的前提,这个基础必须在低年级打好。千万不要不顾训练的阶段性,在低年级就把理解的重点放在段上甚至篇上,搞逐句、逐段的串讲,甚至抓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乃至概括主要内容,盲目效仿中高年级的讲读教学,这不仅违背了学习语文的规律,而且削弱了词句训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缺乏牢固的基础。
词、句训练着重抓哪些?抓较难理解的重点词,如,古诗《静夜思》中的“疑、举头、思”;古诗《草》中的“离离、岁、枯、荣、尽”;课文《小兔和树的对话》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蒸发、保护膜”等。抓对于表达句子的意思起较大作用的关键词,如,《蓝树叶》中的“小声、吞吞吐吐、皱着眉头、不由得”。抓用词准确生动的好词佳句,如,《秋天》中的“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数星星的孩子》中的“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抓对于表达课文内容有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温暖》中的“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吃墨水》中小陈毅说的话:“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此外,一年级下学期要教学生认识自然段。到了二年级,还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注意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学习读懂一段话。
怎样指导学生理解词和句、读懂一段话呢?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比如,“没”这个词,在“水很浅,刚没小腿”一句中是“隐在水中”的意思。《美丽的公鸡》文末老马说的那句话“美不美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联系上文啄木鸟给老树治病、蜜蜂采花蜜、青蛙捉害虫,才能理解得比较深。使学生懂得:外表美只是美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行为要美。热爱劳动就是一种美好的行为。
二是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词句。如,比较“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和“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就会发现第二句多了“又”这个词。一个“又”字说明,周总理彻夜不眠辛勤工作是经常的,他日夜为人民操劳十分辛苦。比较“周总理握住工人的手,说”和“周总理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第二句多了“紧紧”“亲切地”两个词语,更突出了周总理对清洁工人的关怀、尊重,更能表达总理对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
三是通过朗读,揣摩、体会。描写景物的优美语句、抒发强烈思想感情的语句等,更要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反复朗读“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稻子熟了,黄澄澄的,铺了一地金子”,就会在头脑中浮现秋高气爽、稻子丰收的美景。反复诵读《静夜思》,就会被作者思乡爱乡之情所感染。这种效果是教师讲解所难以达到的。
四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比如,学习《三只白鹤》,要想就“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作出判断,只理解每只白鹤把鱼埋在哪儿以及第二天就到埋鱼的地方去找的有关句子还不够,还要联系学生平时得到的“太阳和白云都是运动的,大树永远不会动”的生活经验。因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理解词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是了解句与句的联系。比如,学习《王冕学画》第二自然段,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第一句讲湖边放牛,第二句讲忽然下雨,第三句讲雨过天晴,第四句讲荷花争艳,第五句讲想画荷花,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五句话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叙述的,联系十分紧密。了解句与句的联系,为读懂一段话奠定了基础。
六是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比如,学习《蜜蜂引路》第三自然段,要让学生在了解这一段共有三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的基础上,了解第一句讲列宁在路边发现采蜜的蜜蜂,列宁注意蜜蜂,是因为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的,而蜂房往往离养蜂人的住处不远;第二句讲蜜蜂飞进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座小房子,列宁会想到:蜂房可能在园子里,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第三句讲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肯定列宁的判断和实际相符,完全正确。通过了解句与句的联系,了解了列宁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同时使学生很容易地归纳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人。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理解词、句,学习积累和运用词和句,也是词句训练的重要方面。首先,要结合讲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义、记住字形、大部分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懂得意思,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成为积极词汇,才能灵活运用。而反复运用又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促进对字词的积累。其次,要重视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句子并学习运用书中的句子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此外,熟读和背诵有助于积累语言,有助于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纠正不那么规范的口头语言,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