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在思品课教学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在思品课教学中
浙江省海盐县石泉小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马克思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物质世界,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类自身,即应该用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类美的自身。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感受,认识美的实质,树立美的理想,追求美的创造,形成美的人格,体现美的规律。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当然,这不只是增加一些唱歌、跳舞之类的美育内容,而是指教学过程中处处运用审美的方法,体现审美的精神,依靠审美的规律,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实效,更有助于创造人才的培养。
审美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佳途径。“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而来”(席勒的名言),审美是美德形成的必经之路。人的道德的真正完美不仅在“理”,更重要的是“情”,是情感上对某种理的动心的领会。学生有时不能化理为行,就是因为他对所明之理还无动于衷,道德教育还未从情感体验和激发中深化为稳定而深刻的信念。而要学生动情,就必须注重以培养美的情感为主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发。情动而后理真,没有审美教育,便没有美的情感,也不会有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
审美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优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教育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是正确有效的育人方法。审美教育尊重的是人的感受,追求的是陶冶和领悟,在审美意识的支配下,人的道德行-1-


为不靠监督压力,不靠群体追随意识,而是从自身和他人的高尚行为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从而使美在人性中沉淀,内化为美德。过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缺少了情感内核,缺少了审美精神。审美活动自然而感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效果。
审美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好境界。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与审美教育结合才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过去我们对学生在思想上“统”得过死,时时处处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学生难越雷池一步。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很强,循规蹈矩,但缺少了情感的体验,缺少了独立的精神。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的父母就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是让他们自己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甚至通过违规、犯错误,自己去体验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明辨是非,弃恶扬善,造就了美国青年特有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这给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许多启示,我们应该有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有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想,自觉地追求真理,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才善于探索,勇于反思,勤于行动,才能有独立的意识,创新精神。美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审美意识的主体才能有自觉、自主、自由的行动,才能有审美精神,使人身心解放。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同审美的主体融为一体,体现审美精神,才能做到以情为重,才能达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良好效果,这体现了人本教育的真谛,显示了培育“美的心灵”的“美的规律”,思想品德最好的境界是审美的境界。
那么,我们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审美精神
-2-


呢?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审美的实践性。
美来自生活,审美源于实践,没有实践便不会有对美的切身体验,也不会有美德形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限于课本,让学生掌握几条规律,懂得几条道理,遵守几条规范。我们要拓宽教学背景,特别以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源泉,让学生结合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正确和错误,体验成功和失败,体验伟大与渺小,由感及理,在心灵深处升华为对美好本质的理解与追求。例如十一册《家乡巨变》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请同学们对家乡工农业生产,道路街道的变化,人民“衣、食、住、行”等作社会调查访问,了解自己周围发生的变化;课后请同学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图片、照片,办一期《家乡在变化》的小报,在实践中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美无处不在,但有时也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平时熟视无睹的事,也是一种实践,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体验。十册《孝敬父母》一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以“电视机前”为题发表感想,结果取得很大成功,有的从电视机前妈妈走来走去忙碌的身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有的从爷爷、爸爸、妈妈和自己对调频道的不同态度体会了孝心;有的从电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这就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为开放性、实践性的教育,使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产生美感,塑造完美的自我。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审美的形象性。
从审美的对象说,美一来自实践,二来自形象。形象凝聚了人们的审美思想,无不给人以美感的力量。过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板着-3-

脸说教的成份还很浓,冷冰冰难以动人,我们何不借助审美的形象力量,来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呢?十二册《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一课教学中我请同学们收集我国古往今来,特别是近年来来自报刊、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宣传的见义勇为的故事在课堂交流,这样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自由,更多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审美形象,达到教学的目标。
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十二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学中,我录制电影《长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横渡大渡河”的激动场面,再配上画外音毛泽东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些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弦,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牢牢扎根在学生心坎上,激发起学生的敬仰学习之情,使形象审美怡神畅志,提升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审美的体验性。
无论是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还是形象性的教学活动,在形式上都要体现审美的体验性。审美讲究的是感情悟理的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是其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通过追求高效的审美过程实现的,只有教学过程不偏离“随风潜入”的审美动情规律,让学生在形象和实践的审美过程中获得体验,才能达到实践、形象的教学效果。重视过程,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应是包办者、支配者、评判者、奖惩者,而应是设计者、引导者、鼓励者、参与者。我们所设计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要合乎学生的审美需求与心理,具有自然-4-


性、丰富性、可感性、趣味性,并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参与,心心相印,共同提高,要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九册《真正的友谊》一课教学中,我先提出问题:王刚想到魏坚会告发他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设想王刚的心态和被告发后的境地,联想他的思想波动,合理想象放学后的情景;再启发学生认识到魏坚的“告发”是善意的,态度是诚恳的,这正是维护友谊的表现;然后诱导学生角色互换,如果你是魏坚,根据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最后进一步发散思维,你能不能想出更妥当的办法?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和师生课堂间的真情交流,学生在获得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中内化为道德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德育规律,依靠审美的力量,把情感体验作为切入点,使教学更具艺术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必须减少结论的灌输,理论的操练,而应充分发挥审美精神,让学生在实践和形象中尽情体验,使学生成为既具有高尚品德,又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9: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