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中考试卷盘点----说明文篇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陕西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生命探测仪    孙科   孙晋龙
①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探测生命迹象的仪器,是一种高科技救援设备。目前常见的有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
②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地震、爆炸等引起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和埋在地下时,正确测定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它能经受住救援现场的恶劣条件,探测出遇难者身体的热量,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处理后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从而帮助救援队员很快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某公司开发研制了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称之为红外寻视系统。20世纪60年代早期,瑞典某公司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60年代中期,瑞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后经改进,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军用的侦察设备也被转变成了救援仪器——红外生命探测仪。目前红外生命探测仪的技术比较成熟,价格也相对较低,良好的性价比促使它普遍装备于各国的抢险救援部门,应用广泛。随着图像转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必然会有更大的提高。
⑤音频生命探测仪应用了音频声波(包括震动波)的基本原理,它采用先进高科技微电子处理器和灵敏的感测器,特殊的电子装置将非目标的噪音波及其他背景干扰波过滤,保证摄取最需要的生命目标信号,迅速找出被困者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不断地研制,音频生命探测仪现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世界上已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的消防救援人员,正在使用音频生命探测器寻找被困的生命。由于音频生命探测仪是一种被动接收音频声波的仪器,因此,它也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如容易受到现场噪音的影响,探测速度较慢等。
⑥雷达生命探测仪主要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制成的。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A】一般每秒1到2次,因此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它可以【B】在30秒内侦测出一定范围内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可以穿透障碍物(例如钢筋混凝土砖墙、积雪等)进行侦测。雷达生命探测仪是目前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器,它主动式的探测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电磁信号的连续发射机制更增加了它区域性侦测的功能。与红外、音频探测技术相比,雷达探测技术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雷达生命探测仪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文有改动)
7.在下面的段落序号间,用“/ ”为文章划分层次。(2分)
【答案】①  / ② ③ ④ ⑤ ⑥
评分标准:层次划分正确,得2分,多划不给分。共2分。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3分)
A、生命探测仪是探测明显生命特征的高科技仪器。
B、红外生命探测仪在成像、定位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
C、音频生命探测仪可以迅速侦探测出一定范围内被困者的移动和呼吸。
D、雷达生命探测仪不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是因其被动的探测方式。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
9.本文在介绍雷达生命探测仪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章第⑥段【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能做为依据吗?简述理由。(3分)
【答案】不全能(不能)  【A】处不能作为依据。它是说明呼吸频率的,是介绍与雷达生命探测仪相关联的事物,【B】处是依据,它用“30秒”直接突出了说明对象雷达生命探测仪侦测的速度快。
  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符合要求,得1分;简述理由正确,得2分。共3分。
10.在“5?12”汶传大地震救灾中,我国救援队可能主要使用的是哪一种生命探测仪?请结合本文相关信息进行推测,并找出三条依据。(4分)
推测结果:【答案】红外生命探测仪
依据:【答案】(1)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地震等引起建筑物倒塌后人员被困时。(2)红外生命探测仪良好的性价比,普遍应用于各国救援部门。(3)目前,音频生命探测仪仅限于英、美、法国救援队使用。(4)雷达生命探测仪目前未广泛使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
  评分标准:推测结果正确,得1分。以上四条依据可任选三条,每条依据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淮安卷: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许金榜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5.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①                                                                      ;
②                                                                     ③                                                                      。
   6.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4分)
答:                                                                             
                                                                                 
7.“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中,“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4分)
答:                                                                                       
                                                                                             
8.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5、(3分)强调神似、强调写意(1分)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1分)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1分)
6、(4分)“一般”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中国戏剧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自由变化的,但也不排除偶尔使用布景(2分)使用“一般”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2分)
7、(4分)“这些”指代“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民族艺术和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2+2)如果答成“中国戏剧包含……等各种文学成分”或者“中国戏曲包含着各种民族艺术因素,也包含着各种文学成分”都得2分。
8、(4分)介绍西方戏剧强调摹仿,写实,通过比较(1分)突出中国戏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的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叛党特征。(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咸宁卷:
长河落日扁(节选)
①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③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④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空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 ,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象!
⑤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⑥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12、第①段“捣鬼”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13、改正第④段划横线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遇到绿州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
答:         改为                        改为           
14、作者在第②段写的“不少人的经验”的作用是                             
                                                        (3分)
15、第③、④段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说明光线在空气中的变化曲折:第③段是从   
                变化的角度,而第④段则是从                变化的角度。 (2分)
16、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请你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个能说明光线折射现象的事例,并说说对你的启示。(3分)
答:                                                                       
                                                                          
12、秘密(2分)
13、“州”改为“洲”;“及”改为“即”(2分)
14、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光线的折射现象(3分)
15、距离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2分,每空1分)
16、事理(1分)
示例:隔着装水的杯子看物体,物体会发生改变。(1分);
启示:①凡事要问个为什么,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探究、发现。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发明创造。(1分,其它符合题意的亦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长沙卷:
(二) 鸟  巢 (10分)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14.国家体育场为什么被称为“鸟巢”?
答:                                                                     
15.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16.本文主要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            例子:                                             
作用:                                                                  
17.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4分)
【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理念:                                                                  
【补充材料】                                                            
                                                                     
(二)鸟巢(10分)
14.体育场网格状的构架,使它从外观看上去像树枝织成的温馨鸟巢,它像一个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只答出外观像鸟巢计1分)
15.外形结构  人文意义(答“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均可)
16.示例:①列数字,例如第二段用一连串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建筑顶面呈鞍形的具体情形。②打比方,如“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盖子”的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屋顶可开启的特点。(举出的例子和说明方法正确对应1分,指出作用1分)
17.奥运理念:科技奥运(涉及“科技”“人文”均可,2分)
【补充材料】示例:①“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或②“‘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或③“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等。(引用原文或归纳概括均可。2分)

宁德卷: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这一颗有力的心脏。
    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为了给火炬提供可靠的燃烧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奥运圣火贡献了一颗可靠的“芯”。
  这颗心脏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大风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保证了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扛匕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扛匕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④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设计还是选材,都闪现着科技之光。
17.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18.火炬又火焰的设计有什么好处?(4分)

19、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这句话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20、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作简要的点评。(3分)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17.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选材还是设计,都闪现着科技的光芒。
18.保证火炬的燃烧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
19.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祥云”火炬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0.“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宜昌卷:
地震(有删改)
◆        佚名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    ”——地核;中间是“    ”-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     )、(     )、(     ),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0.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分)
11.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分)
12.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分)
13.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
14.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一则,并填充完整。(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                        。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        ,        ,                 。
10、蛋黄  蛋清  蛋壳
11、变形、断裂、错位
12、示例: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的大小所表示的地震本身的里氏数,叫震级。
13、浅源地震
14、示例:(1)四海同胞聚爱心 或  四川人民挺脊梁
    (2)风起,风落,悼念者泪上下翻飞  或  天雨,天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
(要求对偶,平仄与否可不作要求)
苏州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
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扳块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16.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
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
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扳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
17.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2分)
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
B.臣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
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
18.从文中看,汶川地震时为什么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震感?(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祢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9.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21.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22.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分)
23.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24.作者认为,把苏州园林说成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这是“有悲剧意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16.B
17. C
18.突然间释放的巨大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扳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较大;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基本意思对即可。
19. 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基本意思对即可。
20.D
21.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一切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基本意思对即可。
22.提及西方的建筑是为了比较中西方在栖居理念和栖居方式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传统的中国建筑更多的讲究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东西。基本意思对即可。
23.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梦想中的家”的向往、期待和对现代生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无奈之情。这样结尾,在结构上,“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与开头。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在内容上,进一步强调园林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从而凸现了文章的中心。基本意思对即可。
24.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同意或者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的回答可以从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个角度去分析,发展经济、“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的同时不能抛弃传统文化,更不能产生“文化上的自卑”,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人似乎成了一个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的民族。不同意的回答可以从兼收并蓄这个角度去分析,即追求“安心”的同时也可以讲究“实用”。中国的土地上也是可以盖西式的楼房的,关键是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基本意思对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泰州试卷:
(二)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一文,完成l5—19题。(14分)
    ①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②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ì)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③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④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百科网”、“世界科技报道网”等相关内容编写)
15.第①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和第③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稳定”体现在
哪些地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4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2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引出说明对象(1分),形象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危害(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第②段举例在丁-说明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和类型(2分),第③段举例在于说明“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同时引出下文,说明不稳定的堰塞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分,每点l分)。
17.“不稳定”体现在: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堆积体以松散士为主的堰塞湖相对容易溃决。(2分,每点l分)
18.“大体”这里是大致、大概的意思,说明通过遥感技术、对比分析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或“不十分精确”)。(2分,对词语的理解和陈述的理由各1分)
19.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测定堰塞湖的相关数据;实施控制性泄洪;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4分,每点l分,答到要点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22:00 | 只看该作者
南通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14分)
                                     
①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
②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
③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④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
⑤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
⑥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7.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8.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4分)
                                                        
9.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②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10.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请分条陈述。(4分)
                                                           
7、风能将成就江苏沿海成为“海上三峡”(或“江苏沿海风能利用前景诱人)
8、因为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一旦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
9、①“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像黄金一样宝贵。
②“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表明非并网技术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①较之于其他新能源的开发,风能的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②较之于油、气、煤,风能的蕴藏量大;③较之于水电,投资少,而且开发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④较之于火电,没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03: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