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咫尺天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典故故事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袋鼠与笼子
作者: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俞伯牙“续弦”
作者: 佚名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来俞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俞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俞伯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思弹琴了。
  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让丈夫给她弹琴。俞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崩”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俞伯牙丢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
  一年后,有个亲戚从外地给伯牙说了一个女人。因俞伯牙与其妻感情很深,本不打算再娶了,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
  因俞伯牙人品好有才气,家境也不错,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提出一个条件,要亲耳聆听俞伯牙鼓琴,而后再定亲。
  俞伯牙也看中了女方,虽还在怀念故妻,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把搁放了一年多的琴取来,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前弹奏起来。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碧空飞云,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呆,琴声停后好一阵才醒转,接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50:00 | 只看该作者
敲”的来历
作者: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50:00 | 只看该作者
“媒人”——“霉人”
作者: 佚名  
  在远古的时候,有两个村庄,一个叫东庄,一个叫西庄。
  这两个村庄相距很远。古时候交通又不方便。所以这两个村庄的人平时很少来往。
  相传,东山庄有个英俊小伙叫赵景,西山庄有个贤慧姑娘叫阿彩。
  有一年,这两人经过一位好心老汉的牵线搭桥认识了。后来相爱结婚了。
  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记起好心的老人,想要报答他,却无从找起。便用米粉塑了一尊像,敬奉在台上,又怕人看了笑话,只好将塑像珍藏在柜里。
  过了些日子,小两口又想念起那位老人,忍不住将藏着的米粉人拿出来看。谁知,塑像竟浑身发了霉,夫妻俩十分叹惜地呼出“霉人”二字。
  之后,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霉人”的佳话便传开了,人们便将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之人称为“霉人”。后因觉得“霉”字不吉利,才改称为“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50:00 | 只看该作者
原非夫妻的“两口子”
作者:  
  夫妻称“两口子”由来于清朝乾降年间。
  当年,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继贤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夜夜往来。
  石万仓是个酗酒成性的家伙。一次,石万仓因饮酒过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怀疑石万仓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于是告到县衙门,说曾素箴因偷奸杀死亲夫。
  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
  一次,乾隆皇帝阅案,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乾隆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
  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虽然双双冤入大牢,但是情却始终未断。这次获皇帝恩准发配到“两口”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时常互往互来,甚是自由。他们这样来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被人们称为“两口子”。
  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衍指“夫妻俩”。

2007-8-1 13:17:59   


 文章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老伴”的由来
作者:  
  “老伴”这个称呼,原来是太子称呼太监的,现通用于高年龄夫妇之间。
  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册立了9岁的儿子朱佑樘为太子,派在宫里服役多年的太监覃吉做典玺局的郎官,专门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学习。几年间,覃吉对太子口授“四书”,还常常叙说民情,连历史上宦官专权祸国的往事也不避讳,一一陈述。覃吉曾对人表示:“我都老了,也不想当富人,但愿天下有个圣君,我就心满意足了。”
  覃吉为人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
  一天,太子正看小太监给的“闲书”,瞥见覃吉进了院子,急忙说:“老伴来矣!”遂把“闲书”藏起,取出《孝经》来读。由于覃吉施教有方,朱佑樘后来做了弘治皇帝,政绩颇可称赞。
以后传到民间,老年夫妻之间便互称“老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开后门”的来历
作者: 佚名  
  “开后门”这个词在当今很流行,都知道它的含意为:通过人际关系等不正当的门路去办自己想办而未办成的事。
  这个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清朝末年,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徐桐,思想非常顽固保守,他对传入我国的西洋文化非常反感,采取敌视的态度。
  他家住在北京前门的东交民巷,他花钱在这里买了很大一块地皮,并建造了一座非常豪华的住宅。因为这里十分空旷,他家的楼房几乎孤立于田野之中。
  不久,清政府将这一带辟为外国使馆区,各国驻华使节共同商量修了一条宽宽的马路,这条马路恰好经过这位徐大人的大门口。
  从此,马路上外国汽车及行人来来往往,徐桐丝毫也看不惯,他心里讨厌,却又不敢惹洋人,更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于是,他采取了眼不见心不烦的办法,将大门用砖头砌起来,在屋后面再开一个门出入。
  这事传开后,大家便互相转告:“徐老头儿开个后门啦!”
  当年的“开后门”是嘲笑徐桐的保守封闭,而今天的“开后门”却是另一层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3: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