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再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00: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再思考
[摘要]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正极大地挑战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其理想化的目标与现实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开发过程不规范、质量不高、“去校本化”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的,从这一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难以承受之重。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原因;策略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社区和学生家族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革过程。它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能合理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稳问题。它的实施将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办出特色,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从“口号”、“理念”走向了“行动”与“现实”。尽管在理论研究上还有不同的观点,但在现实层面,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了许多可喜的案例,这些经验确实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学习、去研究,边总结,边升华,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作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实际问题,有必要持续地讨论这一话题。笔者在此算是抛砖引玉了。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些问题
1.课程开发就是编教材
课程与教材是怎样的关系,虽然目前在学术界还是有许多争论的,但是,课程是否等于教材,目前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了。作为课程,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定义。从内涵上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课程,也即教学科目,简称学科或科目。从层面上看,广义的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课程计划,或者说课程设计、课程设置;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教学大纲;三是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狭义的课程仅指第一项含义,或指第一、第二项含义。显然,即使是从狭义的课程来看,也不仅仅是指教材。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一提校本课程建设就是简单地等同于编写校本教材。
作为校本课程也如同课程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目前,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以区别广义的学校课程。 因此,校本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编教材,而是要依据学校实际与特点,进行学校教育哲学分析和需求评估,从而制定出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或者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校际之间开发呈现无序状态
校本课程的建设首先在于适合于学校实际、切合于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资源应该是课程实施的原动力,校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是多元多维的,具有开发的广域性,可以是来自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科技的,经济的。总之,校本课程的资源是无所限制的,可以因地制宜广泛开发。但是,由于区域性地理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的限定,学校之间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出现打架现象,即校际之间开发呈无序状态,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从已有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学校来看,课程资源普遍指向于乡土人文资源,就从临泽县沙河学区12所小学来看,他们都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各校都设置了自己的校本课程,首先从校本课程的名称来看,《临泽新八景》、《剪纸》、《武术操》等都直接指向于临泽县人文资源的,而且有相当多的内容是一样的,重复开发相当严重。 对于重复开发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这些资源大多属于区域性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文化特点,可能更适合于区域性的课程资源建设。在地方课程尚未成熟或还难以按照课程要求实施的时候,如果地方资源成为校本课程的主要来源时,区域内的各校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协作与沟通。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已经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开发的切入点在哪里?如何把握学校自身的特色?如何适应学生的真实需要?如何避免自身的校本课程与他校的课程简单重复?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单,不能凸现学生、教师、学校的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是为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为了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但从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内容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不注重学生需求,即不进行需求评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理念,并已逐步成为现实,任何课程的实施都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即以学生需求为根本点。 二是不注重教师力量的整合,只是散点分布,一向情愿的要求教师做什么。很多课程的开设没有考虑教师的基本状况,只是为设计而设计,布点多,力量散,类似于以往的兴趣活动,而在操作上又是按规定分配,而没有按需定教师,从而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处于无序状态。 三是不关注学校特色的形成,只是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校本课程是需要为学校特色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哲学的有机整合。但在许多地区和学校只为开发文化而文化,只为了解科技而科技,学校的发展到底立足什么?学校的教育哲学到底是什么?都不甚明了。因而,许多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无关学校与学生的深度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解决策略
1.研究学生的学情、兴趣与需要
学校的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适度而有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更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年龄特点等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有关他们身心发展的那些合理需求,寻求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的交叉点,开发学生易于接受的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体验、有收获、有快乐,才能提高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为此,要加强对学生学情、兴趣、需要等的调查,既要注意学生的眼前需要,更要重视学生成人成才的长远需要;既要考虑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别兴趣,更要关注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需要。
2.全面分析和利用校本开发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地区差异、学校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只有对社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全面分析,从学校实际出发,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又要不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最合理地使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这样的校本课程才有血有肉,才不至于形成“千校一面”的课程。
3.构建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构建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建立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并确认课程开设的价值,并根据形势发展,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将对课程的科学、完善和发展,这对学校领导和校本课程开发人员的课程素养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给每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广阔的发挥个性、施展才华的天地,也使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极大的挑战。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走过重重困境,必定是豁然开朗。校本课程开发将为我们的教育生涯再添光彩!



作者:张文刚  林燕华
工作单位: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前进小学        
邮编 734200
联系电话:13993658117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4 19: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