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2 08:10:01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具的演示辅助能帮助幼儿快速理解歌词
在歌唱的教学活动中,教具的种类有很多,如:图谱、多媒体、乐器、指偶等,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这些教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容。
1、图谱的演示
它是指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根据歌曲中的歌词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如:歌曲《春天里来》,它就是采用图谱教学的方式,在歌曲的前半部分,教师用一幅幅精美的小图来表示歌词大意,在后面的衬词部分,教师为了让幼儿唱准“啷里格啷”和“啷里格”,就在教具上作了相应的变化,例如:“啷里格”用一朵红花来表示,“啷里格啷”用一朵红花和一朵黄花来表示,这样一来,幼儿就能轻松、清楚的唱对歌曲。同时,教师在幼儿熟悉了歌曲的基础上,出示了强弱记号,让幼儿知道什么地方的声音要唱的重一些,什么地方的声音要唱的轻一些。
2、乐器的演奏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例如:中班打击乐《小看戏》,教师改变原始的打击乐,将音乐编制成音乐会的形式,出示动物图谱,并且配上相应的乐器演奏,在乐曲结束的部分乐器进行合奏,不仅让幼儿很快就熟悉了乐曲的旋律,也能自主的进行乐器的配选,孩子的欣赏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指偶演示
指偶的演示可以帮助幼儿很快的理解歌词的内容。如小班音乐《两只小小鸭》,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用小鸭指偶来表现两只小小鸭在说悄悄话的亲密动作,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动作形象往往比反复的念唱更容易让孩子记住。
指偶的初始还可以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长短,如《萤火虫》,这是一首旋律很优美的曲子,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演唱这首歌曲,我们就有必要让幼儿理解歌曲中的乐句长短。那我们该如何让幼儿去理解呢,同时又不失乐趣,不枯燥呢?我们教师就可以借助简单的指偶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乐句、理解乐句的长、短。首先,教师可以在手指上套一个萤火虫的指偶,然后在黑板上画距离不等的小花,当教师演唱第一句时,就可以轻轻舞动指偶,让“萤火虫”从第一朵花飞到第二朵花上,这就表示是第一乐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短短的,用同样的方法去演唱第二乐句,幼儿会发现:第二朵花到第三朵花之间的间距也是短短的,当老师唱完第三乐句时,幼儿会发现:第三朵花到第四朵花之间的间距是长长的。以此类推,幼儿就会明显的发现:花与花之间的间距有的长有的短,而且没唱完一句乐句,我们就要休息一下,重新吸一口气,这在乐曲中叫“呼吸”,这样的演唱方法能让歌曲变的更动听,更优美,同时也自然的帮助幼儿掌握了短短长的乐句形式。
四、故事情节的引导策略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教师可以通过事先预设的(或幼儿生成的)、带有游戏趣味性的具体情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歌唱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如歌唱教学《五只小青蛙》。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用律动的方式(边放音乐边学习小青蛙跳)带幼儿进场,然后以青蛙在池塘边为线索,然后引出青蛙在池塘边干什么,是怎么吃东西的,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在无形中,在让孩子接受音乐,了解节奏,同时也较好的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那么,在活动结束时,我再次通过游戏《五只小青蛙》(幼儿自由结对,每组5名人,站成圈状,分配好角色,商量好谁当第一只跳进池塘的青蛙,谁当第二只跳进池塘的青蛙。随歌词数量的递减而减少圈中的幼儿人数。)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理解其歌曲内容,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体现了动静结合的教学策略。
总之,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来促进教学活动地开展,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