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5 08:02:00
|
只看该作者
[学者观点]
贫困乡镇依然面临诸多难题
■李红婷
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将18所镇中心幼儿园全部定位为全额拨款科级事业单位,教职工编制也参照北京市幼儿园、所相关标准执行。对于大兴区的这些举措,笔者很是赞同。这说明近几年来有关农村幼儿教育究竟是以“公办为主”还是以“民办为主”的争论,在许多地区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明确的选择——由“民办”向“公办”回归。
但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边远山区,统一设置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否是农村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唯一模式?在贫困乡镇,幼儿教育的实际困难在哪?以湖南省的实际情况为例,笔者作了一些分析。
资金短缺,发展任重道远
2005年,湖南省召开了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将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农村幼教的“重中之重”,要求一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必须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
2008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多种形式办好农村幼儿园。农村乡镇原则上每4000人-5000人应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经费。省级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重点支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整体推进县域学前教育发展。各市州、县市区也应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公办幼儿园办园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但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大部分乡镇仍然没有建立起中心幼儿园。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乡政府几乎没有财政收入。大部分乡镇根本无法承担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责任。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也无法得到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创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行政部门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推广。
良莠不齐,管理亟待规范
“十一五”期间,湖南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增长迅速,许多村一级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2007年,某县共有幼儿园253所,园所最多的乡镇高达11所。
农村家庭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规范的、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太少,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幼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助长了低质量、低水平的“黑市幼儿园”的滋生。而这些非法举办的“黑市幼儿园”借用较低的收费来吸引幼儿家长,大大扰乱了农村幼儿教育“市场”,更重要的是将严重危害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对幼儿园之间的这些恶性竞争,许多家长和幼儿园园长都要求政府整顿农村幼儿教育“市场”,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的力量,淘汰那些低质量的民办幼儿园。
提前入学,幼教低龄化严重
全省农村地区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后,许多家长看到小孩上小学不要交纳学费,而上幼儿园反而一个学期要交纳几百元,因此,为了节约家庭经济开支,将幼儿提早送入小学。据笔者对部分县市的田野调查发现,湖南省农村地区5岁以上幼儿的入班率应该在90%以上。
由于幼儿提前入小学,幼儿园的生源进一步减少。为了稳定生源,许多幼儿园在假期上门游说家长,将一些2岁左右的幼儿也接进幼儿园。调查中,某幼儿园老师介绍:“我们幼儿园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8个月。2岁以下的幼儿编入小班,2岁-3岁幼儿上中班,3岁-4岁上大班,4岁以上的小孩一般就到小学去读学前班或直接上小学了。”
因地制宜,政府还需引导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有效管理和积极帮扶。虽然强调农村幼儿教育应以公办园为主,但绝不能忽视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要加大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引导,尤其要着力解决民办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一批高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同时对“黑市幼儿园”予以取缔。
举办幼小一贯制学校,将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打通。在英国,设立了幼儿学校,有单独设立或是附设在小学的,并和小学合称为初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建议在边远山区和人口比较分散的农村地区,在举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时,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打通,举办幼小一贯制学校,将5岁至7岁的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范畴。这样,既推动农村学前3年教育的普及,又能解决幼儿提前入学的问题。
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幼儿教育虽然以地方投资为主,但上级政府,尤其中央应带头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转移支付,并对地方财政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幼教事业发展中的督导功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没有将学前教育纳入督导评估工作中。建议将农村幼儿教育列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