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6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全国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特点分析暨2009年备考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孙全军








综观2008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我们发现各地试题都能较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设情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凸显自主探究,倡导核心价值,呈现出全新的课改评价理念。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特点1:立意层面注重基础、能力立意、明理导行



【内容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依次设置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但如何认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中考复习中的地位,是思想品德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各地中考命题都注重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如2008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突出了对“交往的品德”、“合作与竞争”、“权利与义务”“未成年人保护”、“公平、正义与责任”、“国情、国策与战略”等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决不会是大量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让考生多角度、多层面调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决问题,即命题会侧重对能力的考查,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可以通过一某几道试题真实检测,因此各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是渗透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之中,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试题例析】例1(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试题):2007年8 月的一天,在某地的一辆公交车上,刚刚初中毕业的小萌同学发现坐在她右前方的一对男女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将垃圾随手乱扔。小萌同学见状将车内垃圾篓放到那名男青年座位旁,说;“叔叔,请把果壳扔进垃圾捅吧。”不料,男青年竞将垃圾捅踢到一边,还故意将果壳扔得更远。不一会,女青年回头见小萌还在看她,就冲着小萌辱骂起来,并说:“要你管闲事?你这么爱检垃圾,就到大街上检去!”小萌回答说:“我看到了,我就得管。”话音刚落,那对男女竟然冲过来,一把抓起瘦弱的小萌扇了她两个耳光,还猛踢一脚。乘客们义愤填膺,一起将这对男女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小萌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回答:



(1)这对男女侵犯了小萌的哪些权利?(2分)



(2)材料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萌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分)



(3)小萌的行为对我们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有什么启示?(5分)



研析: 本题在命题过程中设计了一具体的生活情景,综合考查了权利、责任、正义等基础知识,但考查的方式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而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融事理于一体,注重运用学科知识结合具体情景进行提炼,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分析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参考答案:(1)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2)爱护公共环境;劝阻不文明行为;自觉主动地去承担责任。(3)要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面对非正义的行为不能选择消极的态度,应去践行,以伸张正义;采用正当的、智慧的方式,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备考建议】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依托的蓝本、材料。只有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读,整合教材内容,理清逻辑关系,才能使教材这一蓝本、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为我们的教学与中考复习服务。使用教材一定要弄清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地方中考思想品德科《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及其不同的能级要求,忌照本宣科,要有意识地结合具体情景或通过适量的典题训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调动、整合,并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特点2:取材层面呈现时政化、乡土化、生活化



【内容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各省、市在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过程中都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年度或阶段影响重大的国内外时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材料、“触景生情”的考生现实生活情境切入,选用文字、图表、漫画等多种呈现方式,小角度切入,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亲近社会、关注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走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如2008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几乎都以不同的形式考查了“抗震救灾”、“党的十七大报告”、“迎接奥运”、“限塑”等年度重大热点,试卷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试题例析】例2(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试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地动山摇之间,一座座楼房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废墟掩埋,一幕幕自救、互救、救援的场景感动着我们。



场景一:一位初中女生被埋在废墟里,但她坚信自己能获救,为了缓解心中的害怕,打开手电筒看书,直到被成功救出。



(1)该同学面对灾难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她的做法属于哪一种调控情绪的方法?(4分)



场景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赶赴灾区。多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救灾第一线。



(2)在抗震救灾中,我们的领导核心是什么?(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场景三:汶川大地震以来,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万志愿者奋战在抗震救灾的各个岗位,全国人民踊跃捐款献爱心。



(3)上述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传统美德?请写出两个方面。(2分)



场景四:北川中学的王甜甜同学是地震的幸存者。在离开一片废墟的北川时,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北川,我的家,我们会回来看你,你养育了我,你的建设我一定会参与.你是我们的家,永远的家!”



(4)王甜甜同学这番话语感动了大家。得到人们的赞赏。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谈谈人们为什么赞赏她?  (5分)



研析:本题命题者以2008年的重大热点时政“抗震救灾”为切入点,不落俗套就时政而言时政,巧妙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设问,既考查了当前重大时政,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准确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引导学生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对时政热点考查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热点的多角度挖掘,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本题涉及的主干知识有:调控情绪的方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1)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灾难等亦可)。注意转移法(自我疏导、冷静对待亦可)。(2) 中国共产党。



(3)言之有理,均可。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4)因为她是负责任的公民。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负责任才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对于祖国建设非常重要。答题需要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阐述)


例3(2008年广东中考试题)材料一 2004年至2007年,广东省财政共安排17亿元.对因免征农业税而减少收入的市县给予补助,其中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市县按100%的比例进行补助;安排低保补助资金12亿元,对全省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00元的135万余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从2001年起至2007年秋季,广东省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全省共有1025万名孩子受惠。


材料二 见右图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3)结合材料,请你为广东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研析:热爱祖国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做起,将重大的时政热点落脚到考生所在地区,引用乡土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思考、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或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即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建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题命题者以重大时政热点“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引用了近年来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图及广东省政府“统筹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创设背景要求考生结合广东省的情况了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一省情,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广东省加大对农村贫困市县及其困难群众的财政投入,以解决这些地区及其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促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材料二说明2003年至2007年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广东省上述做法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共同富裕的原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小康的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3)①继续落实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的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农村的基本方针和政策。③广东省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④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科教的投入,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⑤加强农村杜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贫困户低保收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例4(2008年福建南安中考试题)当你遇到下列情境,你会怎么办?(每小题2分,共8分)


情境

做法

1.放学路上,遇到一个高年级学生向你索要钱物。


2.商场的东西失窃,保安人员对逛超市的你进行搜查。


3.你的同桌小王经常逃课厌学。


4.当你购买了假冒伪劣的新产品。






研析: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各地中考命题时必须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本题命题者便创设了四则时常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冲突,要求学生把自己“摆”进情境之中,以“主人翁”的角色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使学生倍感亲切的同时,都有话可说,既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并给予学生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引导,较好地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且考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贯彻了“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课程价值追求。


参考答案:(1)应向老师或家长反映情况,或向公安机关报案。(2)及时劝阻;向公安机关报案。(3)劝阻他,帮助他提高认识;告诉他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要求商家退货、索赔,向有关部门举报。(说明:每小题2分,共8分。考生所答做法,只要言之有理,切实可行,即可给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备考建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梳理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坚持看报和收看新闻的好习惯,特别是要注意收集、整理与本地区《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主干知识紧密相关的时政、乡土和生活热点,如2009年中考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全国性时政热点就有“重大会议(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关注民生”、“改革开放30周年”、“ 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七号”、“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等;乡土热点重在关注年度范围内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或存在的问题;生活热点需要关注“网络(成瘾、下载)”、“关注留守学生”、“追星”、“考试作弊”、“正确对待和使用零花钱”、“生命教育”、“学会依法自我保护”、“正确处理与老师和父母的关系”等问题。



其次,必须回归教材,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如对上面提到的“改革开放”这一重大社会热点,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予以剖析:从“是什么”的角度,能够辨别“改革开放”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党的领导”、“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整个国家或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真切感受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为什么”的角度,从巨大变化中感悟、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从“怎么办”的角度,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新时期如何推进改革开放提出可行性建议并能结合自身实际思考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特点3:问答层面灵活开放、要点精炼



【内容解读】研究2008年各省市的中考思想品德卷,笔者发现在设问上,一方面都能够根据情境,准确表达命题意图,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即使某些开放性试题也并不是让考生漫无边际地回答。另一方面,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在答案的设计上,特别是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设计一方面注意尊重课本,答案要点化、要点精炼化。另一方面倡导和鼓励答案的多元而不唯一,采意与采点相结合,学生答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部分地区如江苏省南京市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甚至增设创意分,对有独到的见解的可适当加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课改新理念。



【试题例析】例5(2008年江苏南京中考试题):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智力、体力和财产的人。志愿者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全世界千百万志愿者主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小笛是一名奥运志愿者,2007年10月14日他在志愿者服务站度过了18岁生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做志愿者还是很辛苦……不过我确实好久没有体会到这么充实的感觉了,终于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了,呵呵……我帮助了原本会与我擦肩而过的人们,他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汶川大地震灾区活跃着来自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他们深入一线救治伤员、搬运救援物资,虽然天气恶劣且存在余震的危险,但是他们义无反顾,22岁的小兵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交通阻塞,2008年5月15日,他负重40公斤药品随着志愿者队伍经过5小时步行才到达灾区目的地,在海啸的山风和余震引发的石块滚落的巨响中,他们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小兵说,那一记得,他学会了坚强。



(1)(9分)请在下列A、B 两题中选做一题



A.用有关责任的知识,谈谈小笛、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B.用有关民族精神的,谈谈小笛、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2)(2分)志愿者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个人,你准备为北京奥运或地震灾区做一件什么实事?(要求:列举一项具体、可操作的行动)



参考答案:(1)A ①小笛和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从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②小笛和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帮助他人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③小笛和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自己走向成熟,提升自我价值,有利于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B ①小笛和小兵做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小笛和小兵用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行动为国分忧,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为民族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③小笛和小兵用自身行动告诉人们,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之源。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9分,其中要点分6分,综合评价分3分。



(2)为北京奥运:积极宣传奥运知识;观看奥运比赛,为中国加油……为地震灾区:陪来自灾区的新同学逛南京;写信给灾区同学,鼓励他们学会坚强……



评分说明:本小题共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列举的行动需符合题意,具体可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研析:本题围绕志愿者行动,紧密联系迎接北京奥运与抗震救灾两大年度社会热点,考查学生对积极承担责任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考查功能。就试题的设问看,指向性都非常明确,其中第(1)问,要求学生首先必须在“A、B 两题中选做一题”,其次, 无论是选择A或B,同样限定了回答的角度,A必须从“责任”的角度,B必须从“民族精神”的角度,且都必须回答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第(2)问要求学生将自己置入试题情境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所列实事必须具体且可操作,具有一定的灵活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定性;就答案设计看,个别设问给学生以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答案的组织呈现要点化且非常精炼。



【备考建议】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曾在《现代的课》一文写道:“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发扬教学民主,老师设计、提出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忌单向灌输,而应授学生以“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此外要教会学生审题与组织答案,引导学生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限定要求,留意试题所列分值;在组织答案时,注意书写规范,力求答案要点化,要点精炼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7: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